写读后感让我们有机会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一篇引人入胜的读后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读者前来阅读,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龙说读后感800字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1
?毛泽东传》终于在前天看完了,历时三个月!
看罗斯.特里尔写的这本书的时候,对毛泽东,我们心目中“神”一般的领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觉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我觉得毛泽东首先是思想家,无论是他早期的反传统建立新民主的思想,后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灵活运用”,一直到后来“”的发动。
其次他是军事战略家,“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进攻与撤退间的迂回战术”,“运动战”,等等,就连我这个对战争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小女子,也知道了这些战术,呵呵!
然后他是一个“蹩脚”的诗人,哈哈!这是我自己的感觉,其实我对诗词没有研究的,对毛的也没有研究。
我还觉的他特别的聪明,其实不能简单的这样说,应该是睿智吧。
我还觉得他有“痞子”气,表现在他的语言上,经常说一些“不文明”话作比喻,但是又特别的恰到好处。
读完这本书后,对于毛泽东,我是又敬佩又遗憾,佩服的方面就不用多说,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他统一全中国就是最伟大的事业了。
遗憾的是“没有成功”。其实我觉得毛泽东发动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所有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提高,希望每个人都有“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是事与愿违,而且同时也被别人钻了空子,谁知道当时他耳边都是吹得什么风呢?(我觉得只有通过物质刺激才能提高这种觉悟,可是好像毛认为一旦掺杂了物质这一右倾的事物,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又要被打倒!唉,所以肯定不可能成功的了。)我是事后诸葛亮,我们都是。
想到的东西很多,可是只写了这些。
我最喜欢毛泽东的地方是:他诙谐的比喻,就是喜欢他说的那些“不文明”的话,哈哈,总是恰到好处,还总是把外国人搞得莫名其妙,真是妙哉!妙哉!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2
在我的黄金时代很幸运的读到了史铁生的书,在我初中的语文课本上曾有过他的文章,可当时毕竟年少,没有读懂。现在的我处于一个不懂愁却强说着愁的年纪,天天忧郁着,但偶然之间读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猝不及防地被他深沉的情感所淹没。
翻开《我与地坛》,我对自己说好好看吧。看看那些被时光所剥蚀的浮夸的琉璃,看看那些被风霜所淡褪的朱红,看看那些依旧苍幽的古柏……他的文字是如此的干净,而他的思想又是如此的坦荡,就像他所说的:“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散烈烈朝晖之时。”
命运虽然是如此的不公,却没有击跨强者。我本无法想象,他怎能如此坦荡回望“生”的事实,又磊落地面对“死”的结果。而我又似乎明白,也许经历命运不公的打击,才可以变得坚强不屈吧。
我们谁不是带着一颗脆弱的心来到了这个世界呢,现在的我们看一切都是美好的,经历了懵懂无知的少年,我们正处于热血的青年,在象牙塔中的我们不谙世事,看外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春般的花红柳绿。当我们走出塔去,才发现命运的不公。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残酷,命运反复无常,人生路漫漫,荆棘密布,人生终会走向孤独,与命运抗争,你不一定干过上帝。但是我们不与命运抗争就会成为命运的奴隶。
与命运抗争,做一个斗士吧。正如史铁生所说的:“若这路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这是属于他的抗争,我们也应该像一个斗士一样,不甘于平凡,不向绝望低头,追求人生的至真,追求超脱命运的理想,就像我自己一样,种种原因来到了一个荒芜的沙丘,不甘于被风沙掩埋,所以去反抗命运让沙丘变成一个绿洲。不甘于命运,与命运斗争,或许只有那些正在反抗的心灵才会明白,何谓斗士的意义。
向死而生,爱这个世界吧。不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我们始终要爱这个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爱这并不完美的人生,不论未来的路通往何方,珍惜当下,活在当下快乐幸福也好,痛苦折磨也罢,认真享受这个属于你我的世界,拼命抓住生命那道微弱的亮光。
黄金时代的你我,幸运的生活在当下,我们青春韶华,我们经得住命运的磨砺,用我们的真诚和坦然去面对命运吧,至少我们行走在这世间,不畏黑暗,不觉羞愧。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3
“不管你是谁,爱神都是你的老师。现在是,过去是,将来应该还是。”
一个人的心中有爱,才算得上是一个完人。时常我亦觉得爱是个很玄乎的东西,人们因爱而成长,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就像是被施与了魔法一样,但是一些令人备受折磨的爱有时也会引领人们走上爱的歧途。不得不承认,爱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导师,而不一样的爱又会把我们引向不同的路,那就祈祷爱神让我们一直与浪漫、单纯、幸福、美好的爱相遇吧。
在巴尔扎克笔下,沃克公寓恶心的味道描述得如此真实,令人也不忍作呕。在我看来,住进这公寓的人是可悲、可怜的,就像落寞的绅士。即使不需要流落街头,但也要窝倦在这充斥恶心的地方。
糟糕透了的房子给人以绝望之感,异常的压抑,但是贫苦的可怜人却不得不屈居在这里,虽然这里的家具是多么陈旧、腐朽、开裂、摇晃、虫蛀、残缺不全、阴阳怪气、毫无用处、一动就要散架……。但这也还是提供了安居之地。不知在这贫苦的环境中居住的人是怎样的心情?原本斗志昂扬的奋发会不会因那样的环境而变得萎靡不振?很好奇在这公寓里发生怎样的故事。
“如果说他们的衣着不大雅观,身体倒是个个结实。”身体的结实不一定是健康的礼物,已有可能是人生风雨之多而磨练出来的,冷漠无情的面容是人生风霜之多而造成的可怜人。我觉得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情感的缺乏,沃克公寓中的事就像戏剧一样,于此时,拉开了序幕了。
薇多琳小姐是这个公寓里比较漂亮的了,但是这个不幸的年轻人就像一株枯黄的小树,真希望她的生活是幸福的。我知道心情愉快、舞会的欢乐、温柔高雅的生活、甜蜜的爱情能使一个女人变得更加美丽。她眼里流露出的是基督式的温柔以及听天由命般的顺从,让她展式了一个女人的魅力。
我想,一个热是不应该忍辱负重而活得很痛苦的。人是应该保护真正谦虚、真正善良的人,而不应该去欺压这样的人,否则,这个世界上的好人就会越来越少了,一个世道险恶的地方,人是无幸福感可言的。
“小人物要发泄感情,无论是喜怒哀乐,总是不断表现在一连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在我看来,《高老头》一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能精妙地抓住人的心理,从小人物的身上来体现一个大千世界。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4
起初读围城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而城外的人想进来”,上学听老师讲,周围听朋友言。在孩童年代总觉得是否是这个城有魔力,如今已然是一个即将入社会的成年人了,生活给予了磨练也多了些沉淀,再看这本书就全然不是懵懂的模样了。
?围城》主要有两大看点,一个是幽默的语言讽刺,一个是深沉的生活阅历。不得不佩服钱老的文字功底与创造力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与剖析。文中那些深沉的思想在幽默的语言下显得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那句被人用滥的“婚姻就像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书中很多经典的话语确实值得回味,“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这些话语总是犀利中又揣着明白,虽然书中的故事让人觉得有些琐碎,过于生活,但这就是最真实的存在。虽然经历得不多但是总在世上活着,看过的听说过的也无非如小说中说的如此,爱情也好生活也罢,总要撞的头破血流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曾经大放厥词不信的那些“邪”最终还是信了。
在我看来不光是爱情,生活也一样是“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简而言之就是欲望罢了,学不会满足也停不下追逐的步伐,部分来说欲望也许是好的能够推动你的向前发展,但是过犹不及。在这个时代里我主张的是趁着年轻,用尽全力去看看这座“城”,当你对“城”真的里里外外全都了解透彻了再选择你想要的。但我想说这个“城”之大,可能穷尽一生都没法看完,所以还有一句话就是“人生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你看过的,一种是你没看过的,看过的是得到,没看过的即是遗憾”你选择做得,和你遗憾没有选择做的终究会伴你一生。所以努力去闯,静心选择,保留遗憾,度过这一生,也许是一个最好也最真实的状态了。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5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规则,就会乱的不可开交,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则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乘坐公交车去中心市场买东西,一上车,我就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妇女儿童专用区。原来是公交车上为了让妇女儿童有座位坐,特地把前面四个座位设为“妇女儿童专坐区”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那四个座位上都坐着四位西装革履的男子,我和妈妈看他们并没有让座的意思,无奈的摇摇头,坐到后面去,我想:哪里明明是”妇女儿童专坐区“,他们四个男子坐在那里竟然好意思。接着,有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上车了,四位男子却视而不见,跟本就没想过要让座给这个妇女,坐在我后面的一位阿姨目睹了这一切,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那四位男子说:”这里是“妇女儿童专座区”,不是你们坐的地方,请你们让开。“一位男子不耐烦的说:我想坐哪就坐哪,你管不着。“然后又若无其事地拿耳机听起音乐来。阿姨生气极了,跑过去把那位男子的耳机摘掉,说:你也太不讲理了吧,这明明就不是你该坐的地方,你看那些孩子都没有座位坐,是你们抢占他们的位子,竟然还有面子听音乐。“没等阿姨说完,其中一位男子就推了阿姨一把,嘴里还嘟嚷着:”真是啰嗦。“这时,车内所有人都替阿姨打抱不平:”你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坐在那。“”他们太不讲道理了。“”就是啊!听着大家对他们的声声责骂,四个男子跑下了车。
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想到:公交车上工作人员为了妇女儿童不用站在车上,开放了”妇女儿童专座区,”只要我们人人都遵守这个规则,一些妇女儿童就不会受如此的冷落。而这功德却被一些人所践踏,使社会公德被破坏,他们不但不感到内疚,反而心安理得,实在使人心痛。社会规则是永恒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高尚的道德准则。请大家遵守这美丽的规则吧!
美丽的规则读后感450字
美丽的规则读后感450字
当我翻开书时,这篇文章的题目立马吸引住了我,就像一个磁铁一样,让我动弹不得。
它的名字叫《美丽的规则》,当时我还疑惑,规则怎么会美丽呢?是不是他标错了。到读完课文后我才明白,原来是一种人的品质的美啊!
文章讲的是一个傍晚,作者和他的朋友乘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可是这个岛上的摩托车赛快要结束了,车赛一结束,就会有成千上万辆车往墨尔本的.方向开,他们担心会延误时间。可到最后,他们行驶地依然很顺畅,因为没有一个“聪明人”越过中线,这使作者的感悟很深。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感动极了!如果当时我在那里,我一定想都不用想的去当那个“聪明人”,不光是我,一定有许多人会像我一样,去打破这个美景。
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做起来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就拿正月十六来说吧!大家都去看烟花,却忽略了规则,造成烟花结束后的堵车,人们都走到了汽车前面,一改从前见车就躲的样子,任凭车在后面“嘀嘀”的按喇叭。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遵守规则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它告诉我必须要遵守规则,这样也是一种美德!
美丽的规则读后感450字
我们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译我们要珍惜时间,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从我们的身边开始做起。减少一次交通事故,就可以减少一个悲惨的家庭。
我们在外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人。有的人因为赶时间而爬过马路中央的栏杆,有的人骑自行车时在马路上逆行,有的小朋友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还有人在马路中央走,一点儿也不注意红绿灯,稍微不注意,一起事故就发生了。有些小青年在骑摩托车时,为了耍酷,不管三七二十一,加足了油门向前冲,这些人难道不为后果和家人考虑吗?一旦发生了事故,双方的家人该怎么办,所以我们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记得有一次,在逛街时,一辆小轿车从一个小路口里冲了出来,红灯亮了起来,可是小轿车的车主依然向前行进,突然这时,“砰”的一声,小轿车和前面那辆装满西瓜的货车相撞,转眼间,这个世界安静了下来,在周围的路人发出了一声声叹息声,一颗颗西瓜从天空中坠落下来,瓜瓤和鲜血融在了一起。就这样,同一个城市,同一个下场,同样的悲伤与痛苦,而不同的是流血的人。
还有一次,一位车主和同学在一起吃饭喝酒,然后开车回家,汽车左一扭右一拐,十分的危险,当交警准备上去阻拦时,两辆车撞在了一起。最后因失血过多,导致死亡。
交通事故如同一个定时炸弹,如果一时大意,这个炸弹就会爆炸,比一个完整的家庭炸的破碎,炸的人心悲痛,所以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让交通规则成为摆设,一定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不要再发生这悲惨的事故。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很难形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因此,家长应当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规则 首先家长本身要有规则,再给孩子定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家长要有帮孩子定规则的意识,比如说,早晨要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与人交往时主动打招呼等。
大班孩子面临升入小学,到学校后要遵守纪律。纪律是什么,在家庭中就是一些小的规则,给孩子定规则,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
二、规则表述要清楚明确,易于理解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边看电视边时,你不应该对孩子说:“你快点吃
”因为你要求他“快点吃”,他会理解为“加快速度,狼吞虎咽地吃”,而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是让他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做别的事情。
三、以积极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规则 家长要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
比如,家长告诉孩子吃饭时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带着情绪说反话。倘若家长说反话,告诉孩子“你就慢慢吃吧”有些孩子就当真慢慢吃,并且振振有词地说,“不是你让我慢慢吃吗”其实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听懂反话,但他就和家长对着干,所以,家长最好用积极肯定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要求。
四、让孩子参与定规则 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定规则。
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出门,让孩子当导游,领着家长过马路,启发孩子说出:红绿灯要遵守,要走斑马线。让孩子身体力行,他接受起来会很容易。这样,让孩子觉得这个要求不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别人,孩子还会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五、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进行鼓励 当孩子做得很好时,家长应给孩子表扬或鼓励,这种表扬或鼓励不一定是买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个拥抱或口头上的鼓励,都会使孩子非常愉快,关键是家长的态度,及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六、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时时、处处、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年幼的孩子最擅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比如说,家长要求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而家长自己却痴迷网络,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所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看完书后放回原处,见到客人主动打招呼等。这些细小的行为都会对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孩子终归是孩子,规则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孩子有点反复也是正常的,但家长的要求要始终如一。
比如,定在每天6点起床,家长就必须6点起床,每天都这样做,这对孩子是一种带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不管规则怎么合理,讲得怎么细,如果不能坚持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零。
在这里给家长朋友提个醒,当我们决定做这样的事情,孩子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一定要坚持下来,持之以恒。
培养规则意识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 记叙文 ,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因此,在读好原作的基础上,把可以引发感想的“点”排出来。例如,写《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的读后感,就可以排出如下感点: ① 全文的中心思想:在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下,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巩固这个胜利,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 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事情。 ③ 因为胜利,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前的情绪可能生长。 ④ 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 ⑤ 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⑥ 两个“务必”。 ⑦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⑧ 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这八个方面,都是可以启发我们感想的“点&
r。再如细读《执竿入城》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从鲁人的角度分析可得出:①应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等。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又可得出: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②经验主义者行不通;④谈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等。
第三,选准感点。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例如《滥竿充数》这个故事,明显地有三个感点:一是南郭先生的行为引发的感点: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这当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是由齐宣王的行为引发的感点: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这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是把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手下的不同遭遇作对比,探究原因引发的感点: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把这三个感点作一下比较,对照当前改革的形势,我们即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 记叙文 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 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为例,如果要紧扣这则寓言的中心写“感”,以下四种引述,哪种算是简明的呢? ①赫尔墨斯到人间碰了大钉子。 ②赫尔墨斯是穷人的庇护神;之至高无上的天神宙斯、赫拉的儿子,他盲目自大,来到人间问自己雕像的价格,才知道不过是作为宙斯、赫拉雕像的添头而已。 ③赫尔墨斯盲目自大,他到人间问自己的价格,才知道仅是作为添头而已。 ④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结果才知道自己的雕像的价格不如宙斯和赫拉的。
今天和妈妈一起读了《遵守交通规则》后,让我认识到了安全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忽略了安全,就是忽略了生命,生命比任何事物都重要。我们还必须把交通规则牢记在心中,别以为自己了解了交通规则就了解了一切,以为这样出行就有安全保障了,可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就在我读了《遵守交通规则》之后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不遵守交通规则就是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保证,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能付出一切努力保证自己的安全,只有交通规则遵守好了,爸爸妈妈才能放心,一家人才能更平安。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6
?百年孤独》这本书是我看得最困难也是最久的一本书,每一代人都用同样的名字命名,这常常让我头痛不已,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所看过的最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一本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
先说说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上。书中有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情节,就是不眠症的情节,马孔多镇上的居民随着何塞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夫妇的养女雷贝卡的失眠而相继患上不眠症。患了这种失眠症,最可怕的不是睡不着觉,而是失眠症必然演变成健忘症。
开头会忘掉童年时代的事儿,然后会忘记东西的名称和用途,最后再也认不得别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跟往日的一切联系。为了生活,马孔多的居民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如给牲畜、家禽和植物标上名字:“牛”、“山羊”、“猪”……看到那里我不禁想了想,如果哪一天我们连标签上的字的含义都忘记了,那又该怎样办?这些标签上的字的含义,都是我们历经几千年的`学习与探索才发明出来的历史,如果我们忘记了历史,的存在也许就会变得毫无好处。
故事中布恩迪亚家族的让我觉得压抑,并不是正因家族氛围有多么森严,而是这个家族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这百年的蹉跎岁月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终点回归起点,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都在不断重复圆周轨迹,到最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理解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能够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坚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7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云覆雨。
这本书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读起来省事,但是并不见得符合历史的真相。金一南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他们也会出尔反尔,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这本书里阐述的洋为中用的道理让我也颇有启发。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认识中国国情,还是把他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他们的话语当作指示,“一句顶一万句”?不把握这一点,不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用事实向他们证明他们某些东西与中国实际的脱节,结果反而限制了他们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结合我们的认证认可工作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认证认可也是“泊来品”,是洋玩意,需要洋为中用,无论是模式、程序,还是标准,甚至名词术语,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结合中国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认证认可精髓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如果当初我们引入iso9000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不会造成现在“滥”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制度的时候,如当前紧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评价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国的国情,无论是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指标,直接拿来主义的懒汉做法要不得。如果我们做成功了,对国际认证认可活动也是推动和发展。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更加为我所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通过他的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几十万字的巨著来源于他经年累月积累的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因而我想,做人要做个有心的人,做事要做出个结果,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机械照搬。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龙说读后感800字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