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结构要紧凑,避免内容松散,一篇引人入胜的读后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读者前来阅读,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龙说读后感800字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1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很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譬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年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非常深的感受。
第一是刘备,从刚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非常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非常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讲,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遭到打击不可以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没办法控制我们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需要要攻打吴国,致使失去了一员战将,假如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需要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很多的战功,譬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筹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了解。于是关羽和张飞筹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让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开心!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如此搭配,真的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战无不胜。他的方案,无不可以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不过正因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样好的将军,也致使了他们没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不少:刘备教大家任何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大家忠诚就能得到其他人的信赖;曹操教大家干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大家只须取长补短,就能战胜所有困难。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2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凡尔纳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凡尔纳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凡尔纳,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要成为一个胆小怕事的缩头乌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搭上这艘奇妙的潜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国、神秘的宝藏和沉船吧!还有许多新鲜刺激的事物等着我们去领略。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3
?繁星春水》,一部由“零碎的思想”糅合而成的小诗集,却让多少人沉醉其中。翻开书,里面的文字立刻吸引了我。它的语句时而婉转优雅,时而高昂激越;它的语言真是优美,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也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又能流露出深深的感情;而且它有种语言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语句的精炼,能把一篇篇文章浓缩成一首首优美的诗,更因为它朦胧的诗意,留给我们遐想的余地,让我们感到诗人细腻的心情,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冰心对母亲的赞美有很多:“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在这几句简短的话里看来,在她眼里母爱伟大无穷,她可以为了母亲抛弃一切的身外之物。她也非常热爱孩子,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作者冰心的这几句话就清晰的写出了小孩的特点,天真的话语,蓬勃的生机,散发着生命的光彩,连天使也要忍不住赞美他们。冰心也把大自然描绘的非常生动,栩栩如生,给我们刻画出它美丽的样子:“清晓的江头,白雾朦朦,是江南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父母之乡!”这里用了好几个描写颜色的词:白,蔚蓝,碧绿。在简短朴素的几个词语,就把大自然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可见作者的写作水平不一般。冰心写的文章也有一些哲理性:“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些话告诫我们,要放开胸怀和别人接触,视野宽广一些,不要自闭。
纯静之美,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冰心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我无法给生命定义,因为,每个人对生命的感悟都是不同的。总而言之,生命是短暂的。请珍惜你的生命,努力地追求,去奋斗,去拼搏吧!有付出,必定有收获,使自己的生命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吧!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4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在金钱的驱使下,贵族阶级衰落,资产阶级地位上升的故事。在书中,浮动公寓反映了贫穷的巴黎。而鲍桂兰夫人则代表着富有的巴黎。这本书讲述了老高漫是如何退休的,以及拉斯蒂尼是如何掌权的。
书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老头》章中高牢头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高牢头的父爱呢?巴尔扎克讨厌布尔乔亚,为什么喜欢高牢头?我觉得原因如下。
高老是暴发户,他的发家历史和其他资产阶级一样罪孽深重。(没有一个作家能写出藏在金银珠宝下面的所有罪恶。)布尔乔亚光鲜亮丽,老人在书中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形象。比如高老对女儿百依百顺,为了照顾女儿,爱权力爱金钱,却拿财产当女儿的嫁妆。高老一共两百万人。他为了女儿放弃了生意,但他的两个女儿一直向他要钱。刚开始,老人搬到公寓的时候,很体面。人们发现有两个非常年轻漂亮的人拿钱。大女儿从父亲那里拿钱,帮前女儿还债,二女儿买衣服。反正这两个女儿拿钱不是为了家庭而是为了钱。老人变得一贫如洗后,住在最差的房间,而两个女儿因为父亲没钱没来看他。老人的生活有两根支柱,一根是钱。另一个是对女儿的爱。当他想在病重去世前见到她时,他的另外两个女儿说她们没时间来,于是他伤心地去世了。所以他之前说他爸爸要永远有钱,他女儿就像一匹狡猾的马。他受到了金钱法则的惩罚。他的两个女儿在金钱的法则下长大,老高漫在温柔的面纱下长大。但是她们的女儿有个特点:都认钱不认人,钱是好的。没钱就不认爸爸。为了钱,你成了金钱社会的牺牲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说,高老精通资产阶级商业,不能理解生活哲学。这个万能的钱。
而书中的另一个角色,拉斯蒂涅。是一个逐渐下沉的野心家形象。书里描述了人的内心是如何一步步恶化的,是否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拉斯蒂涅,他是一个外省的年轻人。家庭在衰落。然后,他逐渐复兴家风,刻苦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名正直的法官。受巴黎环境的影响,我过得很辛苦。为了往上爬,我和表哥交了朋友,去了沙龙的通道,就是巴黎上流社会的通道。他会不惜一切代价。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5
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为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是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三国志》,仿佛借着那一篇篇传记亲历了那个风云变幻,英杰辈出时代,那五千多年中最让人心驰神往的精彩一幕。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蜀汉征战四方,成就一番霸业;孙吴据江东而虎视天下;曹操一统北方,但兵败于赤壁。自此三国鼎立,互相争斗,互有胜负。最终,三国同归于晋。
大家有时候会说,刘备是伪君子,而驱使他的是却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天下大义。《三国志》中,我最为敬佩的,是同样秉持着对汉室的忠贞的人物,曹操帐下的谋士荀彧,荀文若。
荀彧这个人物,如果没读过《三国志》,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
颍川荀彧,王佐才也。司马懿也曾言:“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或许有人说荀彧没出过什么奇谋妙计。但荀彧,他谋的不是一场小战斗的胜负,而是放眼天下为曹操出谋划策。“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这是制定大的战略。如果说出谋划策的谋士是棋子的话,荀彧便是助曹操下棋的人。
若只是有王佐之才,荀彧尚不足以为人传颂至今。真正令人敬服的,是他“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的高尚人格。
向来忠于汉室的他,辅佐曹操是为了借其力以匡扶汉室。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请加九锡,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此时曹操权势滔天,荀彧却敢于冒其不韪,进言“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他对匡扶汉室的信念,或许会被称为愚忠,但我认为这更体现了他对于志向与理想的坚定,并甘心为此付出生命。
有匪君子,不可谖忘。荀彧,堪称三国乱世中一位真正的君子。
乱世之中,英雄辈出,但更为动人的,是在这乱世之中仍秉持己志的人,是他们的勇气与坚定。让我们炎黄子孙把这种品格铭记于心,永世相传。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6
原来再美好的故事,最终也不过是悲伤散场。——题记
从来都不喜欢目送的感觉,因为目送到最后,只空留下孤单和落寞。我们这一生却总逃不了目送,目送着他人远去的背影,自己也与起点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去了。
一直很怀念小时的无拘无束,可是越长大,却觉得自己离快乐越来越远了,我和妈妈,就好像作者和她的儿子一样,中间隔了一扇紧闭的门,其实钥匙就在彼此手中,可谁都不愿先打开那扇门,不愿意先一步服软,就只能眼看着门关的越来越紧,钥匙也消失不见,只能目送着彼此距离越来越远。也许,等我们真正想往回走时,岁月却推着我们离开原点,注定无法相会。
仍记得那个下午,六月的阳光却显得有些萧瑟,似乎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却终将告别小学的六年生活,我们背上书包,离开了校园,走向新的生活,班主任金老师斜倚着门,阳光柔柔的洒在她身上,洒在她悄然滋生的皱纹上,不知何时,她光洁的额头爬上了小小的细纹,咦,又是何时的白发爬上了她的乌丝,是啊,她已不再年轻,越来越多的同学离开了教室,没有回头,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不经意的回头一瞥,却发现她仍在背后望着我,目光中带着不舍,还有无奈,平日充斥着欢声笑语的教室,此刻只剩下了她,一向严厉的她,上钩的嘴角在一墙奖状的映衬下有些落寞,两道目光却一直随着我离开,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在被人目送·
作者一直在目送着自己的儿子华安远去,她的父亲也与她越来越远,她却怎么也追不上,她才明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注定追不上,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所谓的缘分,只不过是渐行渐远罢了——就算缘分还在,最终却空留离开的结局,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等到离开才追悔莫及,才是最重要的。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7
世上的大多数人是沉默而又麻木的,他们被习俗与教条束缚着,压制着,当他们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社会观念不符时,他们会选择压制,伪装,把自己拖入痛苦的深渊,而同时,又有一小部分人骨子里的挣扎的意识觉醒了,他们不甘沉默,他们不屑伪装,他们热烈的渴望着能改变现状,并为此而奋斗终生。
在柴静的《看见》一书里,我们可以发现,她是一个真正的敢于说话的斗士,她让我们接触到了边缘人的喜怒哀乐,把他们具化成了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不是一个沉默的符号。
在文明的发展中,总会出现各种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以及性向歧视。
柴静《看见》的第五章标题是———“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一样。”提到同性恋者,大多数人是避之不及的,厌恶,恶心是大众的第一反应,社会的躲避把这一群体推向了边缘,很少有人敢为他们发声。
柴静在书中写道“同性恋者就这样隐身在这个国家之中,将近三千万人,这个群体从来没有在央视出现过。”
当柴静问张北川“您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人们总称之为他们不正常的?”
张北川从容的说,“因为他们违背了一个非常落后的认识,这种落后的认识就是说性应该服从于生育。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作原则。落后,这就叫落后,是大众性文明的落后。”
他们本身并不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而是我们因为偏见和歧视而把他们钉在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崔子恩是极少数公开自己性取向的人之一,当柴静问他有一些东西对同性恋者来说比生命还要重要么。崔子恩回答说,爱情,自由,公开表达自己身份的空气,空间。
他们渴望得到真爱,这并无羞耻。
以生命的名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由释放天性的权利。
龙说读后感800字篇8
在没有阅读《林徽因传》之前,我对林徽因的认知很是模糊,只知道她是浪漫诗人徐志摩心中永远的挚爱,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志同道合的发妻,是哲学家金岳霖一生的执着与梦想。而对她的印象,则更多停留在电视剧《你是人间四月天》中——周迅饰演的那个娇小、可爱、活泼、温柔、精灵一般的民国小女子身上。尽管对她不甚了解,但我知道,在我内心里,我是喜欢这个女子的。
这个寒假来临之前,我特意到学校图书室借来了新到的《林徽因传》,第一次如此用心地走进这位民国才女的传奇人生与情感世界。
读书之前,我先认真拜读了封底的名家点评。他们是这样评价林徽因的:
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聪明……绝顶聪明,又是一副热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李健吾
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冰心
绝顶聪明的小姐。——沈从文
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
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萧乾
以上五位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的点评,让我的眼前赫然出现了一个集美丽、诗意、聪慧、高傲、才情于一身的奇女子。
果真如此美丽、如此聪慧、如此高傲、如此多才吗?我毫不犹豫地翻开书页,开始了与林徽因的心灵约会。
这本书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梁思成是她可以依靠的肩膀》;第二章《徐志摩是她生命里的诗》;第三章《建筑世界里,她找到灵魂皈依》;第四章《文学世界里,她翩若惊鸿》;第五章《民族大义前,她独立坚忍》。而图文并茂、长达13个版面的《引言》,则可以说是这五个章节的简约版,读完之后,一个以智慧、美丽、坚韧征服了一个时代的林徽因便跃然纸上,留于心中。
大约花了两天的时间,我逐章逐页地读完了这本252个页面、23万字的人物传记。合上书本,我对林徽因不再是以前单纯的喜欢,更多了一些由衷的仰望和崇拜。
林徽因,是一位出身名门且气质迷人的大家闺秀,是一名在中国文学史和建筑史上均占一席之地的才女,是一个一生仰望星空却又脚踏实地的女人。她的生命无疑是短暂的,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的生命却是灿烂辉煌的。
作为女儿,她一直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对她寄予厚望的父亲不遗余力地培养她,带她游历欧洲,结识名人,开阔眼界,为她成为一名女建筑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女人,她深受当时三位天之骄子的青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守候了一生,更让世间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
作为太太,她让“太太的客厅”成为扬名当时文化圈的文化交流中心。而她这个太太客厅的女主人,则以自己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博学独立的见解,真诚宽容的待人,成为客厅里的焦点人物,与萧乾、沈从文、泰戈尔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作为母亲,她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生活多么困难,不论有多少事惹人烦恼,只要身体能支撑住,就会坚持做家务,辅导孩子的学习。为了让女儿学好英语,她以《木偶奇遇记》为课本,亲自教她阅读、朗诵,她绘声绘色地讲述和朗诵,让女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很快爱上了英语。
作为作家,她留下了为数不多的优美清新的新诗、散文和小说,少而精的作品一直传咏至今;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的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还是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案设计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更为抢救民族工艺品景泰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中国人,她拥有坚如磐石的爱国情怀。在日寇来袭的民族危难关头,她拒绝了美国朋友费慰梅安排她出国避难的邀请,尽管那时她的肺病已经很严重,而是选择了和祖国一起抗争。就是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带着病体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途中,她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第七章的撰稿和整本书的校对补充工作。
毋庸置疑,林徽因的美丽和高傲是有目共睹的,她的才华和诗情是众人称羡的,她的成功和坚忍是无法忘却的。
是的,她不愧为民国三才女之一。她在艺术上的造诣,在爱情里的清醒,在友情上的真挚,在婚姻里的踏实,在疾病中的安定,无不在诠释着这个如白莲一般洁白、幽静的女子的纯净和美好。
而正是这个浑身充满诗意与才气的女子,她玲珑的生,她从容的死。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更留下了传奇。
她怀着新生的希望和喜悦写下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是偶然,还是机缘,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我心里,林徽因,就是人间四月天。
龙说读后感800字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