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字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书中的主题和意义,读后感是我对书中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思考和分析,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道战》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道战》的读后感篇1
读过《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我认为八路军有个聪明灵活的脑子,他们懂得挖地道。
在抗日战争时,我们国家没有那么发达,很难躲避日本鬼子。于是八路军挖了地道,既能打败日本鬼子,让他们扑个空,又能在地道里生活下来。这都是八路军的聪明之处。
鬼子准备来时,八路军和乡亲们都一同躲到了地道里。他们的入口非常的特别,比如说“水井”,在水面旁有个入口,鬼子非常粗心,入口不认真看是看不出来的。比如说“花坛”,花坛底下有个洞,八路军入洞后,可以躲在花坛下,鬼子一来,顶起头上的花坛,就立马往鬼子身上开一枪,再马上回到洞里。而鬼子是打不开花坛的,因为花坛非常的重。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的武器是没那么发达,也没有什么遮掩物,我们只能挖地道来躲避。可现在不同了,我们赢得了世界大战,没有别的国家敢侵略我们中国了。
八路军们用他们的智慧换来了我们的国家,我们要感谢他们。
《地道战》的读后感篇2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这部电影是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的游击队员和群众,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他们的家园,开展了群众性的游击队战争。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创造了各种奇妙的打法。地道战是冀中平原的光辉范例。
1942年,残酷的日寇在冀中平原进行了大扫荡,并实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平原地区人民无处躲藏,聪明的游击队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挖地道。
游击队员发动乡亲一起挖地道,过了一个冬天,地道终于挖完了,把附近的几个村庄连在了一起,甚至每家每户也连到了一起,就连地窖,水井,做饭的灶台,睡觉的炕也连到了一起,最让我惊奇的是:地道居然挖到了鬼子的炮楼下,在村庄的墙上,井口,到处都布满了射击孔。地道战终于开始了,这下可以狠狠地打击敌人了,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这天敌人浩浩荡荡地进了村,看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正在纳闷,突然,许多座墙上都掉下来一块砖,那是射击孔,在射击孔暗处射击敌人可真爽,敌人不知道子弹从那来的,搞得他们晕头转向。其中有一个鬼子站在桥头费劲地找游击队员和村民,可他还不知道,游击队员和村民在地道里等着你们下来呢!还有几个鬼子发现了几个洞,于是就下去了,这其实是游击队员故意留下的洞,他们一下去也就上不来了!一旦下到井口,就会有一个暗器过来,他还能上去吗?用地道战里面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暗处,他们在明处。”最后,凭着游击队员的智慧,把日本鬼子全部消灭了。
在暑假,爸爸带我去过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在那里,我也亲眼目睹了地道战的平面图和立体图。看了以后感觉地道真是挖到太神奇了!太巧妙了!今天我又看到了电影里的真实镜头。我非常赞美地道战的游击队员和村民,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同入侵者英勇作斗争!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地道战》的读后感篇3
一阵阵硝烟直起,一声声枪声响起,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人民残忍地被日本鬼子杀死了……一个个八路军战士,一个个爱国主义军人,一个又一个挺身而出、冲上前线,与那惨无人道的日寇进行激烈地战斗!
?地道战》就是记录其中的一部爱国影片。它仿佛使我身临其境,感受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的疾苦,日本鬼子的'残暴,八路军战士的爱国情怀……
电影中讲述了田木率领着日军和汉奸们,来到高家庄进行扫荡。群众们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及时应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土洞、地道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这样就能随时与人联络。
一天晚上,日军准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发现了敌情,就敲钟提醒村民们,“咚—咚”。幸好赵区长带着队员们及时赶到,群众才始于免难。可是地道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高书记为了保户村民们,不幸壮烈牺牲。村民们为了报仇,个个同仇敌忾,下定决心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后来,高传宝和新书记林霞一起商讨策略,研究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决定将几家相通的地道改为能藏能打的地下通道。次年夏天,几个日军特务混进高家庄,被高传宝发现了。高传宝心想不如将计就计,利用地道将他们一网打尽。此后日军攻打高家庄,村民们纷纷躲进地道,暗中射击。无数支枪神出鬼没,从不同的地方打来,日本鬼子吓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也深有体会:日本鬼子是那么阴险狡诈,而高传宝和游击队员们却不向困难低头,理性面对敌人。在慌乱中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我们现在的社会,是老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来之不易。只有好好学习,学到本领,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更加富强!
《地道战》的读后感篇4
?地道战》,这个从小听到大的耳熟能详的名字,今天我又重新回顾了一遍,没想到我汲取到了许多与小时候看着玩时不同的东西。
?地道战》的作者是周南平,本书主要写了抗日时期,冀中人民为了有效的阻击敌人,发明了一种新战术――“地道战”,并成功打败日军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情节深深扎进了我的心:一天晚上,日军准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发现了敌情,为了救乡亲们,顾不得自己的性命,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敌人来了,即使中弹也依然坚持,牺牲自己,让大家活了下来。
冀中人民是智慧的。为了防止敌人对地道进行破坏,抗日军民不断对地道进行改装:为使敌人不轻易发现洞口,他们巧妙的将洞口隐藏起来;为使敌人不轻易入洞,他们在洞口四周埋地雷、插刀片;为防敌人的水攻、火攻、毒气攻,人们将地道连接了暗河,准备了沙土,布置了“孑口”,放置了吊板,挖通了小道,使地道村村相连,户户相通,让地道进可攻、退可守,到了必要时,还能全身而退。
冀中人民是有谋略的。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各小组听令,各小组听令!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不许放空枪!”,冀中人民这个游击打法,真让人叫绝!敌人武器先进,我们正面打不过,就采用迂回战术,给了日军当头一棒。
当我郑重地翻过书的最后一页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高老忠的英勇无畏的意志与冀中人民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年轻人总是这样,害怕失败,害怕遇到困难,没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遇到一点点挫折便放弃了,然而,老一辈的人都做到了,我们难道就做不到吗?老一辈的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道理。要知道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不代表一群人解决不了。地道战的胜利还是归功于人民,人民帮助革命,革命带领人民,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道战》的读后感篇5
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后,我感慨万千,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说起冀中平原的人民,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不断地挖地道,使地道规模越来越大,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了敌人,地道内什么气孔呀,岔道呀,无论敌人怎么使出残酷的法子,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日本鬼子“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卖国贼是多么可耻!他们不仅背叛了祖国,同时出背叛了自己!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
我敬佩智慧、勤劳、勇敢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仅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疯狂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地道战》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