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核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适当地引用书中的经典句子可以增强读后感的说服力,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子恺漫画选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子恺漫画选读后感篇1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由德国的埃·奥·卜劳恩画的一本漫画书——《父与子》。
?父与子》这本书讲的是儿子和父亲之间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虽然书里没有字,但很容易让人看懂。看似简单的图片,却蕴含着很多的道理,时不时就会让人深思。
父亲有个大肚子,身子圆滚滚的',头呈椭圆形,看起来慈祥而幽默。儿子呢,留着一个刺猬头身子瘦瘦的,看起来调皮而可爱。这样的父亲和儿子再平凡普通不过,简直就是千千万万父亲与儿子的缩影。据说,人物形象及故事的灵感就来自于作者本人和他的儿子。
书中的精彩故事太多:有一次,房子里着火了,父亲把一些贵重的物品急忙搬出来,可儿子呢,却趁着着火把家庭作业全扔了进去,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还有一次,父亲在屋子里抽烟,儿子正好在屋外玩耍,看见屋里冒出的烟以为着火了,把一桶水一下子浇在了父亲的头上,哈哈哈哈。
虽然父亲常常教训儿子,但我从他们俩的动作和神态可以看出他们都很爱彼此。?这本书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但变现出来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还不失搞笑与幽默。
有趣的漫画虽然看完了,可这对父子却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
子恺漫画选读后感篇2
“耶!终于放假了!”儿子欢呼。放假了,儿子整天闷在家里看电视,都不去户外活动。这下父亲可发愁开了:儿子在家里吃吃睡睡,看看电视,就是不去外面玩玩,这怎么行?父亲又一想:不如带他去钓鱼!
于是父亲便拉起正看动画片的儿子说:“走,咱们钓鱼去!”说完,父亲便开着车子,拉着木船出发了。大约行了一两个小里,就到河边了。
父子俩把船划到河中央,开始钓鱼。
父亲头戴一顶毡帽,一边抽着雪茄,一边体验这钓鱼的乐趣。刚开始儿子也是在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过了半小时,一条鱼儿也没上钩。儿子心想:再等待半个小时,就半个小时。可是,又过了半个小时,还是一条鱼也没上钩。父亲提起鱼钩一看:鱼饵早就没了!儿子彻彻底底沉不住起气了,一边乱蹦一边抱怨道:“这等到什时候鱼儿才上钩呀?”父亲对儿子说:“钓鱼要有耐心!”儿子不听,坐在一边生闷气。
突然儿子灵光一闪,便拿出笔和硬纸板,写了些什字,一边写还一边偷笑。写完,儿子脱掉上衣,趁父亲不注意,一头钻进水里,迅速游到鱼钩边,挂上纸牌子,并拉了拉鱼钩,之后又悄悄跳上船。
父亲看见鱼杆在动,以为钓到了大鱼,便拉起鱼钩,知却是硬纸板,上面写着:“我们不想来致礼鱼儿”父亲一看便是儿子搞的鬼。他微微一笑,收起鱼杆儿,拉起儿子向公园走去。儿子见父亲带他去公园玩,心里可高兴了!到了公园里既玩这又玩那,开心极了!
子恺漫画选读后感篇3
看了这本诞生于十一年前的书之后,心里面有万千的滋味而不能言于表;也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同样是十多年前的精品课赏析,同样觉得是种悲哀在胸中:我们现在还在学习别人在十年前的东西呢;又想起了最近无意中在网上浏览到的江浙那边的幼儿教师的博客,在文字里面闪耀着的时代气息和专业素养让我敬佩的同时不仅好奇起来:那边的幼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也许之前我们都熟悉应彩云,可是我发现在那片神秘的地方好像有无数个“应彩云”,“应彩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她们在儿童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对孩子了如指掌,又对新时代的专业素养展现的令人咋舌!当我们的教师还被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搞得晕头转向时,“应彩云”们已经跳出了这个“怪圈”,找到了一条用文化引领幼教,用文化提升幼师的新的发展路子;当我们的教师还疲于应付每日的繁琐工作时,她们已经从“经验型教师”经过“反思型教师”过渡到了“专家型教师”,并且高高的站在幼教的风头浪尖笑看风云了。
正因为看到了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正在行动正在转变中,中国人正因为敢于向别人借鉴、学习长处,所以在改革开放短短的30多年里获得的巨大的进步,而我们也一样,我们勇于向别人学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再说这本书,书名起得就很好:走进童心世界!这是对以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传统教育的批判和颠覆,也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的树立和实践。
细心的老师们,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到了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科学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剖析,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简单经验型教育,她们蹲下去和孩子说话,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一颗童心去施教,终于找到了幼教工作的真谛。书中不乏生活实例,但我觉得更难得的是老师们能把实践和理论恰当的联系起来,为老师们好学善思的精神深深打动。
子恺漫画选读后感篇4
历史是枯燥的, 这是很多人的心声。历史如此,何况唐诗? 那一个个的赏析,使人眼花缭乱。但是,lt;lt; 半小时漫画唐诗gt;gt;这本书, 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讲出了唐诗的原意,深意,与诗意。
这本书讲的是唐诗,可为了全面性,竟从古诗起源讲起,不可不为其深思熟虑。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它用打分的方式,表现诗人的影响力; 用一条抛物线,表现一个王朝的兴衰; 用一个个潮流的段子描写一个个诗人的发展历程与一首首诗的创作过程。使人捧腹之余即可烂熟于心。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体制上的不可避免的雄伟山峰,很多名句佳句总能张口就来,不受人群限制。但学习唐诗并不容易,毕竟很多意境需要反复揣测。诗歌其实是表达情感,直抒胸臆的表达形式。而古人与今人的理解差距,也造成其学习的困难,不知所云。
于是乎,这本书给了我们新的学习方式,往下看,便令人忍俊不禁--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因为朝廷总不让他当大官, 而把他当吉祥物,还用他的诗撩妹,不给专利费,内心憋屈; 王之涣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立志从军到边塞抒情,而是因为他家就在边塞,心里郁闷吼两嗓子, 没成想弄出来个4a级景区; 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之所以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超境界,多少与他的豪华别墅与带薪休假有关。
这本书对诗人的刻画同样淋漓尽致,比如说王绩,他三次当官都与酒有关,第一次因为喝酒误事被弹劾回家,第二次因为官员一天三斗酒的福利出山,第三次听说隔壁单位有酿酒高手,死活要跟人家当同事,最后干脆自己回家研究。如此奇葩,实在是令人无语。
看完了,笑完了,知识也记住了。不得不说这本书抛开杂乱无章的注释 ,丢掉了公式化的赏析,从唐诗的创作故事着手,真正理解了这些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令人赞叹。
子恺漫画选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本书情节幽默,将东周列国比作一个班级,将东周列国的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比作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春秋,比较弱的同学一般都会给强大的同学当小弟,强大的同学(越越、小吴、老晋……)一般也不会下狠手,但都想当个班长。第二个学期——战国,强大的同学开始将弱小的同学们赶出班级,最后小秦(指秦国)统一了班级。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小秦的崛起跟他在别的同学乱打时,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战术有很大的关系,要不然到最后,他也不会连横战术攻破那个几个同学的横纵战术的'。通过这一点,我知道了不能在自己强大时就目中无人,你可能会强大一会,但不会永远强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我想对小齐说:周老师在你眼里地位很高,当别的同学们忘掉他时只有你记得。我还想对小吴说:你不能觉得自己很厉害就老欺负别的同学。我还想对小鲁说:你很有才华,如果让我选王,那必然会选你。
子恺漫画选读后感篇6
?父与子》是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取材于家庭幽默故事的漫画书。本书出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之手。
这本书没有文字,完全靠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来阐释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道理。它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流泻着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几十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父亲搞笑幽默,儿子淘气可爱。翻阅这本书,仿佛身临这个欢乐幸福的家庭之中,父子二人演绎着一幕幕幽默温馨的画面,翻阅后既使人捧腹大笑又令人回味无穷。
子恺漫画选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