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口头或艺术形式,透过心灵的窗户,心得体会让我们看见更广阔的天地,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双减”政策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双减”政策心得体会篇1
每天备课,不管是新授还是练习课,都少不了备练习环节。特别是练习课和复习课,准备什么样的练习题呢?我不是从教辅资料上采集,就是复制公众号上的一些“好题”,适当的分层,循序渐进,自认为已经用心了。
昨天,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报告,如醍醐灌顶。今天,我整理了一下,主要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联结”、“自主学习”。
现在信息很发达,我们不缺好的教学设计、也不缺好题,真正缺的是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学情的好设计、好题。简单的拿来主义、简单的堆积拼凑,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融入的是老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真正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们的专业性和对数学研究的热忱。金老师和曹老师设计的作业层次清晰,不仅有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性练习,还有着眼知识形成过程和思维发展的发展性作业,注重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结。另外,让我触动比较大的是雷老师的一句话“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我一直纠结我班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留的也是基础性作用和几道思维题,好像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阅读跟课堂教学相关的数学文化、数学故事,留诸如“轮胎为什么是圆的?圆为什么是最美的”等长作业,让喜欢数学的学生自主去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思则变,变则通,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老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多一些学习,少一些埋怨,多去反思,真正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成为一名专业型的教师。
教师“双减”政策心得体会篇2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实践、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课上听讲基本只能达到会用”,要使学习的知识形成技能,转化为能力,还必须通过复习、完成作业等活动才能实现。
现今,孩子的课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有些孩子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很迟。这是个大问题。在“双减”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关键是要解决作业设计的问题。
昨晚听了陈特关于“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的.分享,收获满满。接下来讲讲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超过了一定时间以后,学生可能作业做的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就越不好。如果导致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和效率。
二、要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要围绕一定的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促使他们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能使学生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所以应把数学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
五、设计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导致作业机械重复。为此,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探索性作业。其他还可以设计“多题解”作业、题组练习、变式练习、操作体验类作业等。
总之,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既要设计科学,又要设计合理。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教师“双减”政策心得体会篇3
近期,国家出台了减轻义务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这对我们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正当我迷惑,茫然不知时,本周六有幸在“温州市小学数学每月名师公益讲坛”中聆听了陈加仓特级教师的——《双减政策下有效作业的设计》,这真是一场及时雨,一块敲门砖。
陈特首先带着我们重温了《浙江省义务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明确了作业功能。紧接着又把自己在温州实验小学做过的作业研究呈现给大家参考学习。整个过程陈特围绕自己的课堂让我们知道作业的布置因人而异;作业要分层,包括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自主选择、评价的分层。但是并不是说老师作业分层,一切就顺利了,要知道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作业设计还要经历三个阶段:自主选择、硬性规定、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紧接着陈特又给我们带来了2006年的一篇《浅谈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作业又分为自主式的作业,调查式的作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作业……陈特从03年到06年一直到现在“双减”政策的提出让我们明白作业设计的研究一直在路上,学习时时刻刻不能停。
是的,就像陈特说的“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陈特的的几位老师同课异购《分数乘法》让我茅塞顿开,是的随它怎么减,对于我们老师来课,就是要向40分钟要质量,关键要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那么“双减”政策下我们该怎样布置作业呢?看了陈特一直在做的作业研究,我深刻反思自己,我的作业主要是依靠教辅材料,自己的任务主要是“批改作业”。像陈特这样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选择、完善、改编或者自主创编作业这种能力是我忘尘莫及的,是我完全不曾想过的,也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
心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我们眼里有作业,心里更要有学生。让我们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更加坚定有力地走好教学之路,向教学更深处漫溯……
教师“双减”政策心得体会篇4
金秋送爽秋衣来袭,齐心协力政策落地。根据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政策规定: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同时要求教师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陈村镇中心小学的全体英语教师,齐心协力,加强研讨,努力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围绕着如何做到通过优化英语作业设计,来实现“减负提质”呢?下面,我们试着从教学的学习目标、实践运用和兴趣激发这三个大方面来把作业设计为“复习巩固类”作业、“拓展延伸类”作业以及“综合类”作业,以此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实现“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优化。
一、指向学习目标,设计“复习巩固类”作业
“复习巩固类”作业的目的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根据各个年级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和各个单元的横向联系,以单元教学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等特点,进行作业的布置。
1、知识复习类作业
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增强对相关知识的感知与记忆,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类。如三年级主要以活用单词为主,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单词于句子、对话和故事情境中;四年级主要以灵活运用句子为主,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句型表达个人情感和所见所闻;五、六年级以对话和段落为主,要求学生能围绕展开讨论或描述。
2、知识巩固类作业
对于知识的巩固,我们把思维导图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设计相关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更好的巩固,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意义,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如六年级u2myweekend,我们设计了以单元为的思维导图。五年级学习关于日期的知识,我们设计了以节日为思维导图的作业。
二、指向实践运用,设计“拓展延伸类”作业
“拓展延伸类”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指向语言的应用实践层次。这类作业能让学生有意识的运用课堂所学语言,开展描述,分析以及新新旧知识的运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熟练运用目标语言的目的。下面我们两个方面来说明。
1、“校内+课外延伸”
在设计作业时,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相结合,把作业延伸到生活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myfamily这一单元时,我们设计了myfamilytree的作业;在六年级上册waystoschool这一单元,我们设计了一个名为prohibitsigns的作业,让学生找出身边所见的禁止标志。这样,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来,能以一种学生喜爱的形式表达出来。
2、“书面+实践运用”
单一的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有趣味的拓展作业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类作业的设计从所学知识中进行适当重组、包装、增容,为学生提供富有趣味性、时代性、挑战性、发展性的作业,如通过小记者、小小设计师等手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作业。例如学习六年级有关feeling的单词,给学生设计完成一个“howdotheyfeel?”的实践调查作业,学生在完成调查时能将口头表达、书面描写和句子的运用结合在一起。
三、指向兴趣激发,设计“综合类”作业
“综合类”作业指向语言学习的迁移和创新层次。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从我们的几类作业的设计来进行说明。
1、调查性作业
通过调查,并对调查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报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而且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精神很有帮助。以六年级上册为例,unit1就有同学身高体重的调查,unit3有周末计划的调查、unit4有同学爱好的调查、unit5有家庭成员职业的调查、unit6有关于感觉的调查。
2、表演型作业
表演型作业主要通过进行对话表演、故事表演、故事演讲、歌曲、歌谣表演等,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活用所学知识于情景中,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从而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每个年级的storytime都让学生合作表演,这样做既能训练孩子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3、应用型作业
应用型主要通过学生的邀请卡制作、海报制作、手抄报制作等,使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了学生乐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在六年级下学期学生在学外国书信的格式后,要求学生完成一封书信,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学生普遍感到新奇、轻松,颇有兴趣。
4、观赏性作业
观赏性作业主要通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视频、聆听英文歌曲等,提升学生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而影视作品却能弥补这个缺陷,还原学生一个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纯正的的英语口语。因此,我们在周末或节假日会向学生推进一些合适他们观看的英语电影、电视节目,动听的英语歌曲,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zootopia》这部电影的语言实用、简单并且贴近生活。《kungfupanda》这部电影能让学生学习一些中国元素的英文表达,非常适合学生们培养英语兴趣和语感。
以上是我校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作业优化设计的一些探寻。作业,一头连接着教学,一头连接着评价,让我们捡拾一枚金黄的落叶,跟秋日的阳光共舞,在“双减”的背景下不断探索“作业优化设计”,实现“减负提质”目标。
教师“双减”政策心得体会篇5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之下,深度学习、作业评价等热词席卷教师圈。对于早已习惯于直接布置作业本和购买课辅的我们,作业设计成了一个既熟悉又迷茫的新领域。今天,教研员朱小青老师组织开展了“基于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我聆听了金理聘老师对四下“三角形”这一单元为例的单元作业设计、曹海鸥老师对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金理聘老师基于教材,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有创新性的作业,注重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动手操作后理解、掌握知识——即“做中学”。而曹海鸥老师更注重于从日常书本、作业本的习题中选取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巩固,并给学困生提供思考的脚手架。
最后雷子东老师给我们做了“小学数学素养作业架构与思考”的讲座。雷老师从为何重构作业设计和如何重构作业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为何重构?因为作业承载着新的使命——作业承载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使命;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素材来源;作业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作业也是学校教研“弯道超车”的一条路径。其中最令我触动的是,作业不只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工具,更是贯穿这个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和素材。也就是说,作业可以是课前预习的材料,也是课堂教学的环节,还是课后巩固的练习,更是之后素养评价的巩固。雷老师也分享了两个由“作业撬动整堂课”的典型案例,由此发现对于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摸透学生的底、暴露学生真正的疑难点,集中发力攻克学生的学习难点,做到高效地教、学、练。
如何重构?雷老师解读了省市两级有关于素养作业设计的文件精神,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业设计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着眼要点、针对难点、促进理解”的基础性作业和“着眼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体系、内涵与外延”的发展性作业。作业设计来源可以是精选、选编或改编优秀作业。而作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书面习题、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数学游戏、实践体验等。不论哪种类型作业设计都应遵循课标、紧扣教材,要有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通过今天的活动学习,我对作业设计有了一定方向和思考:
1、作业设计既要心中有“教材”(即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又要眼中有“学生”(即学生的作业心理和发展需求);
2、分层设计作业,平时已经开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但是习题的选取、选编和量的控制还可以再斟酌,学困生的作业选择接下来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3、作业如何真正发挥本身的作用,也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师“双减”政策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