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的清晰结构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从容应对,想要确保教学的连贯性,教案中应系统性地安排知识的递进,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常见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重点难点:
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活动准备:
1.挂图:《昆虫啊昆虫》。
2.幼儿用书:《昆虫啊昆虫》。
3.搜集昆虫标本。
4.昆虫的基本特点。
活动过程:
一、将挂图的各个部分用纸遮挡起来,出示挂图后,先打开“这些都是昆虫吗?”部分,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认识的虫虫。
1.我们已经研究虫虫很长时间了,这些虫虫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谁?
2.有些虫子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昆虫,这些都是昆虫吗?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3.到底昆虫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算是昆虫呢?
二、再打开“怎样才算是昆虫?”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观点。
1.看看这里的虫子,它们都是昆虫,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它们都有触角吗?触角是长在哪里的?触角的作用是什么?
3.它们的脚都有几只呢?
三、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探索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1.这里还有几个关于昆虫的问题,你想了解哪一个?
2.听一听这个问题,再到你的书中寻找答案。
四、幼儿自主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说清楚自己的发展。
1.昆虫喜欢吃什么?
2.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食物。
五、出示昆虫标本,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昆虫,说一说这些昆虫外形的特点。
六、记录幼儿更多的问题。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篇2
活动分析:
中班的小朋友已经对各种昆虫比较感兴趣了,可是见到的也只是在菜园地里最常见的那几种,许多别的孩子们都没见过,通过展示相似于各种植物的昆虫,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在以后生活中的探索发现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螳螂、枯叶蝶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副(画面有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螳螂、枯叶蝶、木枝虫等昆虫)。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四页。
3、幼儿、家长收集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图书等资料。
活动流程:
1、寻找昆虫。
(1)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发现了哪些昆虫。
(2)引导幼儿寻找不容易发现的昆虫,如: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2、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被发现?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本领。
(1)请幼儿欣赏科学小知识《捉迷藏的昆虫》。
(2)提问:小鸟为什么找不到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3)阅读幼儿第三册第四页,仔细观察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4、游戏《捉迷藏》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幼儿相处好办法不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提醒幼儿躲藏是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将相关图片、图书等资料投放在发现区,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四、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活动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看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听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
4.对器乐演奏活动产生兴趣,并喜欢演奏。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声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音乐cd。
3.节奏图谱一张,打击乐器木沙铃、沙锤、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活动兴趣。
森林里面要举办一场隆重的昆虫音乐会,有很多昆虫都要来参加,你觉得会有哪些昆虫会来呢?
2.教师出示三种旋律及节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虫三种昆虫依次出场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用身体进行表现:
(1)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踏脚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表现节奏型xxxxxx︳xx- - -︳并跟随音乐旋律表现。
3.播放《昆虫音乐会》乐曲,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连贯的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4.尝试学习用乐曲进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锤、木沙铃,介绍乐器,分发乐器,让幼儿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指令、哼唱旋律带领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4)播放乐曲,带领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了解不同昆虫的食物。
了解昆虫的动作姿态。
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几种常见昆虫的食物图卡数张,如花(蜜、粉)、小虫或食物碎屑灯。
活动过程:
一一拿出昆虫图卡,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这些昆虫的动作姿态是怎么样的呢?
鼓励幼儿模仿其动作。
这些昆虫平时吃的食物是什么?(如蜜蜂和蝴蝶吃花蜜、蚂蚁吃食物碎屑、蚱蜢吃小虫等)若幼儿不知道,教师可以加以提示玩游戏"昆虫运动会"昆虫王国将邀请小朋友参加昆虫运动会。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室(运动场)的两端分别是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放置昆虫食物图卡。
将幼儿分成数队,如蜜蜂队、蚱蜢队、蚂蚁队,请幼儿戴上头套。
哨音开始,各队第一位幼儿模仿所扮演的昆虫动作,走到终点,并找到该昆虫所吃的食物图卡带回起点,然后下一为幼儿戴上头套出发。
按照此方式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轮完,最先轮完的一组获得优胜。若幼儿有兴趣,该游戏可多次重复。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篇8
设计教师---旬阳红军乡丰积村幼儿园周晓丽
活动名称:昆虫音乐会
年龄段:大班
活动重点及难点:幼儿能够掌握五个词组,认识昆虫名称,对昆虫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轻松、活泼、师幼互动的氛围中学习有关昆虫的五个词语:蜜蜂、蚂蚁、蝴蝶、螳螂及蜻蜓,并了解五个词语的共同特征——都有虫字旁。
2、扩散幼儿思维,幼儿了解各种昆虫的习性和特征。
3、在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与幼儿律动——《去郊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发生,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我们出发吧。
二、 幼儿了解参加音乐会的昆虫,学习词语。
1、 幼儿听声音乐,猜昆虫。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蜜蜂)蜜蜂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大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会,昆虫们都想参加,我们看看这么热闹的音乐会都有谁来报名了?
2、 在观看课件基础上,教师与幼儿互动,进行识字活动。
(看课件认识蜜蜂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一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蜜蜂)教师配着旋律提问:谁来了?(教师引导幼儿说:蜜蜂)哦,勤劳的小蜜蜂来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在看看还有谁来了?
(看课件认识蚂蚁)教师提问:第二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蚂蚁)教师配着旋律提问:是谁呀?(幼儿说:蚂蚁)
教师:小蚂蚁也来报名参加音乐会了,大森林里太热闹了,有一只昆虫都等不及了,急忙忙的赶来报名,它是谁呢?
(看课件认识蜻蜓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三个来报名的谁呀?(蜻蜓)教师配合着旋律重复提问,让幼儿认识词组。
(看课件认识螳螂两个字)教师:这么热闹呀,有一只昆虫从这里经过,也来凑热闹,这回谁来报名了?(螳螂)。螳螂是第四个来报名的,这时,有一只昆虫正在远处传花粉,它听到大家的议论,也跑过来报名,谁来报名了?(幼儿回答:昆虫)
(看课件认识蝴蝶两个字)教师:第五个来报名的是谁呀?﹙蝴蝶﹚,教师配合着音律问:是谁呀?﹙蝴蝶﹚教师:有这么多的昆虫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只昆虫来报名?点数1、2、3、4、5,有五只昆虫来报名了。
教师:大森林里要求昆虫们用2天的时间练习节目,2天之后在音乐会上表演。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了,小昆虫们都排练了节目。两天过后,音乐会要开始了,你们还记得谁来报过名?
三、 师幼互动,巩固认识的昆虫名称。
教师:谁是第一个来报名的?﹙蜜蜂﹚哪只昆虫是最后一个来报名的?﹙蝴蝶﹚谁是第3、4个来报名的?﹙蜻蜓和螳螂﹚第二个来报名的谁?﹙蚂蚁﹚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记忆力真好!小昆虫们都精心准备了节目来参加音乐会,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四、在游戏中,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领域间的整合。
1、蜻蜓将登上紫色的舞台为大家表演节目,谁愿意送蜻蜓登上舞台?谁知道蜻蜓有什么本领?
2、下面小蜜蜂将登上蓝色的舞台,谁愿意送蜜蜂登上舞台?蜜蜂每天为什么在花丛中忙碌?蜜蜂怎样采花蜜,谁能学一学?
教师:蜜蜂真勤劳,每天采蜜忙,我们一起学一学蜜蜂采蜜的动作。蜻蜓和蜜蜂是益虫还是害虫?对了,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3、螳螂将登上粉色的舞台,谁愿意送螳螂登上舞台?谁知道螳螂的故事?
4、这么多昆虫都登上了漂亮的舞台,美丽的蝴蝶着急了,谁愿意送蝴蝶登上舞台?如果你是蝴蝶你会表演什么节目?﹙请幼儿表演﹚
5、还有谁没有登上舞台?谁愿意送蚂蚁登上舞台?
教师:小蚂蚁是怎样来参加音乐会的?﹙全体幼儿学一学﹚
教师小结:昆虫们都登上了星光闪闪的舞台,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字宝宝都有一样的地方,哪些地方一样?
寻找规律:这些词语都带有“虫”字旁。对了,所有的名字都带“虫”字旁,这么多昆虫都来参加音乐会,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吗?今天,也有一些昆虫来参加音乐会,它们是来做观众的.,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谁?
五、了解带“虫”字旁的其他昆虫。
1、我们先看看蚊子的名字,蚊子的名字中有没有“虫”字旁?
2、我们再看看蝉的名字?“蝉”的名字中有没有“虫”字旁?
3、前两只昆虫我们看到了,下面再看看蚱蜢的名字长得什么样?“蚱蜢”的名字中有“虫”字旁吗?有几个虫字旁?
4、再看看蟋蟀的名字?蟑螂的名字呢?
教师:这些观众都是昆虫,它们的名字中都有“虫”字旁,有的是一个虫字旁,有的是两个虫字旁。下次活动时,我们来学习它们的知识。
六、幼儿猜谜语戴词卡,音乐会开始,一同跳舞。
教师:昆虫音乐要开始了,昆虫们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可是小朋友们必须回答问题,回答正确了才能带上词卡,我们看谁会得到词卡?
幼儿听录音,猜谜语。
小朋友们都戴好了词卡,你们有,我也有,我把它们贴在身上,它的名字叫什么? 音乐会开始吧。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跳舞了。
昆虫啊昆虫中班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