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思维敏锐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杰出的作文能够体现我们的写作技巧和修辞魅力,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湖南2024作文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湖南2024作文篇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校语文试卷作文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 内容限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以材料为基点。“以上材料”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在谈文化的传承问题。第一则材料让考生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第二则材料谈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考生需要思考该怎样让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兰州拉面”传承下去。第一则材料是站在理论层面说的,第二则材料相当于第一则材料的具体化、现实化。
2. “请结合上述材料”的引导语要求考生行文时必须与材料一或者材料二相结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要与共享相融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的得失等角度立意。“联系你的生活”,具体来说就是要联系“改革开放40年来”,你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明确告诉考生立意方向。因此就审题立意来说,题目没有设置大的障碍,反而是更容易审了。
3.文体限制。“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提示文体更倾向于议论文。
开放性
1.“中华文化传承”这一问题的立意角度广泛,可以就“中华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对其传承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就具体的中华文化类型,如品牌文化、饮食文化等,对其在传承方面的问题阐述看法;也可以就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展开论述。
2.在对“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发表观点时,可以从材料一给出的文化传承需要共享角度进行立意,可以从材料二给出的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等角度进行阐述,也可以从其它合适的角度,如创新发展、提高质量等角度进行阐释。
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由材料一“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展开联想,也可以由兰州拉面的传承问题联想到其他文化品牌的传承问题。还可以思考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那么文化传承也应该与时俱进,有传承,有创新。
解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旨在考查并引导考生正确对待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题目由材料一、材料二和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一选自十九大报告,从理论高度上强调中华文化传承需要与共享相结合;材料二从现实角度讲述“兰州拉面”在传承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任务材料则指出了写作的具体要求。
参考立意
1.文化传承,共享共荣。2.与时俱进,推陈出新。3.珍惜品牌文化,释放文化活力。4.饮食文化的根在文化。5.挖掘文化精髓,传承饮食文化。
?范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变化的,总在不断地除旧布新,影响世界;又是不变的,凝聚着独特的根和魂。上下五千年,是什么使它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呢?
回答这个问题,既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回答。
首先,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要挖掘它的根、抓住它的魂。大到民族精神、主流文化,中到理想道德、文化流派,小到像“兰州拉面”这碗汤的传承,都要深入研究它的内在精神、核心价值。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从秦始皇坑杀儒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魏晋隋唐玄学佛学的挑战到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的反抗与回归。两千多年中,儒家思想一直在变,但它仁政爱民、经世致用、修养道德等的根和魂没有变,它早已扎根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今天,我们重研国学,古为今用,正是发掘先人智慧,把儒家思想的根和魂保留下来,再次使它焕发活力、推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其次,文化要传承,必须与结合时代,与时俱进。
文化传承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儒家思想是这样,“兰州拉面”也是这样,当人们带着情怀来吃的时候,为顾客提供养生之道的这一碗汤就要让人吃得舒身更舒心。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虽然“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但再好的文化要传承下去,都要能够与时俱进。
某外国元首在参观故宫时说:“我想最古老的文化是埃及文化,有8000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点了点头:“对,埃及更古老一些。”然后微笑着说:“但是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近年来兴起的文物热、博物馆热,就是在老百姓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满足,精神生活亟需更加丰富的情况下,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结合时代需求,将文物的神秘面纱揭开,并把它们送到了普通百姓的面前。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既有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等电视节目的大力宣传,又有各种文物主题展览的推出,特别是节假日期间的集中展览,还有各种文创用品的开发推广。传统的文化、久远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老百姓更加明白了我们从哪里来,将会往哪里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华文化的活力。这需要一代代人把文化的根和魂留住,与时俱进,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湖南2024作文篇2
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或多或少触及灵魂,留下些印象。而那次特殊的考试,使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灵深处。六年级时,我参加了暑假夏令营活动——军训。刚来初期,教官要选一个班长,并神秘地对我们说:“这可是要进行一次特殊的考试。”同学们都莫名其妙,并做好了应试的准备。
一天,教官带着我们训练。那天异常的炎热,同学们都恳求教官到那边阴凉的地方训练,教官却始终不肯答应。真奇怪,前几天,教官每天都是带我们到阴凉的地方训练,可最近几天却跟换了一个人似的。终于训练完了,同学们抱怨着拥进宿舍,直奔饮水机。顿时,宿舍里一片混乱,同学们都各不相让,甚至互相争吵了起来:小明皱着眉头指着小宁说:“你真能挤!贪嘴!”“你才是呢!”小宁不甘示弱的回答到……但是,只有王海没有去。我们奇怪地问他:“还不快去!都快没水了!”“怎么,你不渴吗?”他擦了擦干裂的嘴唇说:“你们先喝吧。待会儿我再喝。”同学们都没在意。不知什么时候,教官出现在宿舍门前。他用力地向我们点了点头,从他的眼里流露出一种异样的神情,似乎在说着什么……
第二天,军营里放假,同学们兴高采烈的一起逛街。正玩得起劲,忽然,后面传来“哎呦!哎呦!……”的声音。我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老奶奶摔倒在路边上。“走走,看什么看!”同伴嚷道。这时,王海飞速地跑了过去,一边扶起老奶奶,一边拍去她身上的灰尘。“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老奶奶夸着。“啧啧!真会装好人!哼!”我们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呵!他什么事都爱出风头,刻意的表现自己。让别人觉的他多么的好!真不知羞!”我看着王海,嘴里嘟囔着。
刚刚回到军营里,教官就把我们叫到一起,说:“我宣布!由王海同学做我们的班长!”说完后,教官转身就走了,没有留下丝毫的解释。大家沉默了……
后来我们才明白,原来“饮水之事”、“老奶奶之事”全都是教官设下的一次“考试”呀!的确,自从来到军营里,王海每次在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总是主动帮忙。不管多苦多累,他从没有推辞,没有怨言。想到刚才自己说的话,我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热,哎!再看看同学们,他们也都低下了头,大家此时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
虽然这次“考试”我没有成功,虽然我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但是,从此以后,我学会了怎样培养自己的素质和品德,我相信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事情,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像王海那样舍己为人,乐于助人。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次那次特殊的考试。
今天的运动会的结局蛮不错的。
上一个的星期的今天,班主任告诉我们一个特大的好消息―—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全班同学沸沸扬扬的,争先恐后的报起名来。运动会的项目有:赛跑·立定跳远·拔河。
我起先想报赛跑的,可老师有些以貌取人——我特别的胖;老师就让我参加拔河。等所有的项目都报好名之后,我们都知道,好消息后面都会跟着坏消息;不出所料,我们的班主任要去郑州学习两周;要半个月见不到我们的亲爱的班主任,我们都沉默了;班主任似乎也有些伤感,就立刻转移了话题——她想要在回来的时候有一大堆奖状在等着她。我们答应她了,一定会竭尽全力在运动会上取得好名次,展现八年级的雄风。
第二天,班主任走了;我们在班上沉默了许久;她给我们定的规矩,我们都一一遵守,甚至比她在的时候表现的更好。
运动会到来了,我们都无比的激动;因为只是期中考试前的放松——下星期就要期中考试了,那时候她也许还不会回来。
上午还要上课,我们认认真真的听完了课;到了下午,我们都排好队,等待数学老师发号施令。
运动会开始了,首先是小学部的先比赛;他们比的赛跑,他们在赛道上拼命的向前冲,挥洒着汗水,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候的稚嫩无知,到现在,消失的无影无踪;那种天真烂漫,是所有人失去了童年的人们所期望回到那样的。然而,童年一去不复返,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珍惜我们的青春;不虚度年华,不浪费每一分钟。
想完,小学部的比赛完了,到我们班的“飞毛腿”上场了!我们为他们加油,鼓起;结果,输了;在赛跑项目上,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赢得了一张奖状,我们又沉默了,当初答应班主任的诺言到哪去了,她回来之后,看到那少的可怜的奖状,会伤心吗?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立定跳远我们也全军覆没;现在只有靠我们的团结来赢取最后一张奖状了——拔河。
我们在比赛开始之前,都为自己加油打气,像将要上断头台的犯人,抱着必赢的决心夺取那镶在巅峰的徽章,它是属于我们的。我们的荣誉。
第一场,我们输了,输的是那么的彻底;我们在反思,为什么输了,我们的统一结果是:不够团结,没有技巧。
第二场,第三场,我们赢了;和第一场相反,我们赢的是那么的彻底,在第三场红绳过线的那一刹那,我们哭了,激动的,抱在了一起。
我的班主任,您回来的时候,虽然仅有几张奖状在等着你;但,那是我们拼搏过,奋斗过的结晶;我们相信,您是不会嫌少的。
下星期的期中考试,我们希望你回来;尽管,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我还是衷心的希望您能回来;因为有您在,我们会安心,我们会…
湖南2024作文篇3
人们都喜欢过年,其原因当然在于美食与热闹的习俗呀!
湖南人过春节,家家户户都得吃腊肉,其腊肉的制作也是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做,味道才会地道、肥而不腻。做腊肉也不简单呐,首先要准备好肉,再用盐腌一段时间,直到色泽达标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下一道工序要将腊肉挂在柴火上面,把它烤成乌黑就完成了。
话说年年有“鱼”,在湖南春节时候,这道美味是少不了的,在过节的前几日,家里的大人都会去集市采购肉质鲜美的鱼来做成各种佳肴。因此吃上这些美味,才有过年的味道。
孩子们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就是缠着父母买新衣,家长也都不会拒绝,新年嘛。当然要辞旧迎新啊!之后才是采购各种各样的爆竹,等着在除夕夜晚大肆的开心一把。
孩子们都在开心迎新年,大人们自然也不会闲着。他们要买各种干果,等着春节的时候招待客人,还要买好烟花爆竹在除夕夜迎财神,据说这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在赶着做年菜来犒赏在外辛苦装钱的“功臣”。因此,家家户户都是酒肉飘香,喜气洋洋的气氛笼罩整个湖南。在除夕夜里,家家大门敞开,赏烟花。美丽的烟花点缀了黯然的夜空,就像绽放在夜空中的花朵,叫人连连称赞,整个除夕夜灯火通明。
正月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家家都在这孩子到亲戚家拜年,孩子们更是乐不开支,因为在这一天,他们能得到丰厚的压岁钱。
湖南的每个春节都过得分外热闹,一点也不比别的城市差。
湖南2024作文篇4
春节到了!湖南人认为春节时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它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要吃鸡、鱼、肉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鸡头立起来放,这象征五谷丰登;鱼蒸好后要在上面撒满红辣椒,而且三十晚的鱼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吃,这象征年年有余,辣椒代表的是红红火火。大年三十晚,人人都要守岁。
初一不到垃圾不扫地,非扫不可时,扫帚要往外扫。初一有的地方讲究“初一崽,出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远亲不如近邻嘛!而且湖南人特别重礼节,常以情谊待人。这几天,街坊邻居们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一个热闹年!”
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会在这一天开门,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在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因为民间谚语:“三六九,往外走。”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讲究“七不去,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因为“八”取“发”意。
正月十五这天家家点烛于灶台,户户煮食元宵。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不论大人小孩都手持灯笼去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通常是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
湖南的春节可真有趣!
湖南2024作文篇5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过年风俗。而我的老家湖南岳阳,也有它的独特之处,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初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年货了,吃、喝、用、穿,样样俱备,一样不落。最具年味的非“熏腊味”莫属了。大人要选几块不肥不瘦的猪肉与鲜肥的活鱼,用食盐和酒腌三四天,让鱼肉入盐味。接下来风干后,挂于火灶房中,用炭火和柴火熏烤,火候要刚好,慢慢熏烤,待鱼肉沥油呈金黄色后,贮存在干燥处,腊菜便制作完成啦!这一定会成为年夜饭的两道美味佳肴。但小孩子们要控制食欲,这是因为这两道菜是要过年才能开动的。除此之外,还要打糍粑。就是几家人把当年自家收获的糯米蒸煮好,倒入一个器皿中,大人们每人都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杵,围着器皿中的糯米使劲搅拌使其成为粘粘的糊团,然后放到案板上,由资历最老的长者做成又大又圆的饼状,意为团团圆圆。
而除夕,照例是最欢乐的一天了。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赶着做年夜饭,菜必然是非常丰盛的。贴对联,也是年三十必不可少的项目。大人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如意对联,搭把椅子,抹上浆糊,再将对联贴上去,就大功告成了。当对联贴起后,显示出隆重、喜气、焕然一新的景象。大人忙碌了一天,小孩淘气了一天。到了傍晚,年夜饭开动了。大人们互相敬酒、敬菜,小孩也向长辈拜年,讨得一大叠压岁钱。大家一起团团围坐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一桌丰盛的菜,充分刺激着我们每个人的味蕾,让每个人都觉得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吃完饭,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在笑语中、团圆中,送走劳累、忙碌的旧年,迎接幸福、快乐、美好的新年。
正月初一,大人们带着自家小孩互相串串门,打打小牌、搓搓麻将,或是嗑嗑瓜子、聊聊家常,增进一下睦邻感情,畅想一下新年的美好生活。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大家又回到平时工作、学习的生活状态。这个独特而又热闹的春节真让人回味无穷。
湖南2024作文篇6
人常说,父母是我们最好的启蒙老师。这话确实不假。
在我小时候,每当家里有了水果、肉、蛋、之娄,爸爸妈妈总要给一点亲戚,邻居。虽然每次爸妈问我是否愿意给他们拿去,我回答:“愿意”但我心里老是有些不乐意。
这一天,妈妈又抱回熟食——烤鸡、烤鸭等。看到这些,我这个馋鬼又开始“流水三尺”了。“妈妈,咱们今天把那只烤鸭吃掉吧!”我满怀希望地问妈妈,妈妈却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行!这是给阿姨他们拿去的。”“又给他们拿去呀!”我小声唠叨着,希望妈妈没听见。
一会儿,爸爸回来了。他们开始商量给阿姨拿什么,拿多少,并且依旧征求我的意见,我回答说:“你们随便吧。”这时,爸爸好像听出了弦外音,他就对我说:“这并不是单单送给他们,我们是孝敬老人,给他们送去欢乐,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妈妈紧接爸爸的话说:“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没吃过好东西,现在老了,也赶上好日子享享清福,我们也应该孝敬他们呀!再说,孝敬父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热爱幼你也不是没学过,孝敬父母是我们做公民应尽的义务。父母养我们并不容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任何物质、钱财都不能代替的,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老人真正高兴,这才是目的。”我心中的不满已经消失了,真正地明白了,对爸爸妈妈说:“明天,我要亲自给阿姨、爷爷们送去!”爸妈高兴地笑了。
这天,我真正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们给了我启蒙的最好的榜样。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会牢记,也会做到。但在这里我说:“我的爸爸、妈妈,我热爱您们!你们为我树立了好榜样。”
湖南2024作文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