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将作文写好,想要写出获得高分的作文,题材的选择是非常中重要的,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年俗文化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年俗文化作文篇1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农历新年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农历新年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农历新年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农历新年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年俗文化作文篇2
小时候,外婆总是在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对于我来说,儿时的春节都是一些萦绕在舌尖的记忆。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的小嘴不曾闲过。“二十三,祭灶官”。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浆,母亲还会抽空在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了。
再后来的这两天,好吃的会更多。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的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的宴席,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在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了再和泡好的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的香味。往日到处玩闹的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了踪影,他们都在自家的锅台旁围着呢,第一锅圆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锅台旁的小馋猫都等着吃呢!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伤了脾胃,会在锅塘里事先放两个红薯,着柴火烤熟,这样的烤红薯最解油腻。
炸圆子的香味还在嘴角边萦绕时,转眼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饭,吃的那更多了。当然,这桌年夜饭,也有不给动筷子的,那时的条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过年时才会准备,像“年鱼”和“鸭胗”。这些菜烧好后,平时是不端出来的。即使年夜饭时,它们的出场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外婆说,这样的菜是拿来招呼客人的。记得那年,母亲带我和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吃饭时,六岁的弟弟看着眼前的咸鸭胗口水直流,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夹了几次,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狠狠的批评了弟弟。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缘由。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拜年。我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年会得到一些好吃的,几颗糖、一把瓜子都会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上午跑下来,我们总是会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们会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纸都会被夹在书本里珍藏着。
元宵节那香糯的汤圆下了肚后,年味慢慢淡了起来。外婆会笑着对我们说:“小舌头也要休息咯!”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经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萦绕的浓浓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旧。
年俗文化作文篇3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农历新年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农历新年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农历新年,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农历新年。因为农历新年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年俗文化作文篇4
我们国家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对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鞭炮,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对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鞭炮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年俗文化作文篇5
一年,就如一幅刺绣,尽管一针一丝地缓慢缝制,总会有着最后的绝笔。腊月三十,一年中最后一天,我来到了祖母家包饺子。
清水洗净双手,祖母和面,将粉面揉在东风里,氤氲了整个世界,面团软韧不粘手,手裹面粉,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段,准备擀皮。圆滑的擀面杖,在祖母灵巧的手上尽情旋转,精细的面团,瞬间被擀成薄薄的饺子皮,在饺子皮上撒上少许面粉,就好似被淡淡云雾遮盖的银玉盘,泛着皎洁温暖的微光,照在祖母沟壑的双手上,显得更加苍老。祖母将和好的馅端上了桌子,我便开始包饺子了。将饺子皮放置手心,手握小勺挖适度的馅儿放在银玉盘的中央,在拇指与食指的配合下,我完成了这第一个饺子,它在竹简盘子上微笑着,我满心欢喜。祖母也来一起包,祖母的速度很快,一个饺子就在眨眼间包好了。祖母边包边说她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有肉吃,我却不甚理解,祖母说她们小时平时都没有肉吃,连杂粮有时都没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一点点的肉,但那时人口多,分来分去一个人也只有一点肉,才会更加珍惜这不足一天的宝贵时光,我幻想着这个祖母口中的贫穷年代,竟有丝不可思议,亦有些惊讶,讲着讲着,一盘盘饺子就包好了,看着这一个个早已吃腻了的饺子,我竟陷入了沉思。
包完饺子,我们一家人又去了墓地,这片古老破损的墓地,在现代人的巧手中展现了独特的姿态,洁白如玉的拱门牌匾,层层环上的灵牌灵位,一阵肃穆拱入心田,手持白菊,在清风中体味岁月的变化万千,在夕阳中感受灵魂的升华气焰,这朵朵白菊就好似跨越时光的精灵,载着千万代人的灵魂禹禹前行,与我们四目相对,随着夕阳的散尽进而四散在无眠的白夜。祖父不禁感慨到现代的科技发达,他给我看这片墓地原来的容貌,枯藤老树与昏鸦,遮蔽了茫茫日光,阴气魂飞,野草葳蕤,没有缤纷的色彩,只剩无尽的暗与黑。从前上坟都是万分小心,提防跌入无底深渊,而现在,就生发了无穷的感慨。
夕阳散尽,夜渐深。四周的高空上,划过斑斓的烟火形状,祖母家的厨房里,到处充斥着诱人的烟火气息。人间处处有烟火,烟火处处是人间,新的一年在无声中踏入我的眼眸,让我们好好体味这人间烟火,好好欣赏这烟火人间。
时光禹禹,且行,且珍惜……
烟花满天,闪烁在墓园的株株白菊上……
年俗文化作文篇6
春节不仅是我们中国举国同庆的日子,也是韩国的传统佳节。韩国的春节和中国的春节是同一天,过春节习俗与我们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有一些传统风俗上还是和我们有差别的。我在韩国过过春节,听韩国的导游叔叔讲过,在韩国过春节,韩国人十分讲究吃年夜饭,年夜饭必须自己动手,并在家里就餐。他们认为春节是祭奠祖先、传承孝道的大事。除夕吃团圆饭不仅长辈亲戚们可以相聚一起,而且还象征着自己家族人丁兴旺的寓意。所以一到春节,韩国的一些饭店都会关门歇业,街道上冷冷清清。大家都急着关门回家吃团圆饭。韩国的年夜饭品种很多很讲究,令我惊讶的是,导游叔叔告诉我们,如果家里有媳妇,这些年夜饭必须全部要家里的媳妇制作的。呵呵,我妈妈听了吓得直吐舌头。韩国人要吃“五谷饭”,即云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饭。另外还要做“打糕”,包韩式“馒头”。主菜除烤肉外,还要摆上十几种山野菜和泡菜。泡菜可是韩国的一大特色,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制作泡菜,我和妈妈在韩国也学做了泡菜,被小看这道冷菜,制作过程可复杂了,不过,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也学会了做泡菜,可好玩了。
韩国的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早上全家大大小小都要举行郑重而庄严的“祭礼和岁拜仪式”。仪式完毕后,要吃新年的第一餐——米糕片汤。所以导游叔叔告诉我们,在韩国大年初一大家都会早早起床,穿上漂亮隆重的韩服,祭祀祖先。韩国人认为,去逝的祖先只有在这天才会回来,回来吃祭祀的食物。所以在祭祀时,要摆上刻有祖先名字的灵位,然后大家按辈分大小次序依次倒酒行礼,向祖先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新年平安和健康。祭祀祖先后晚辈还要向长辈们行大礼,父母及长辈盘腿端座在前面,晚辈们向他们磕头拜年,行大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长辈则要给晚辈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压岁钱”,祝福他们要健康多福,啊,这压岁钱的习俗和我们一样噢,我拿了好多的压岁钱,可是我从来没给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行过大礼对他们说感激的话,我想新年我在韩国,就按照他们的习俗,对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鞠个躬说一下感谢和祝福吧。
我想,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过年的风俗肯定都不一样吧,但是有些习俗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团聚”“感恩”“祝福”,在新年里家人团聚,孝敬长辈,祝福大家新年健康平安如意!
年俗文化作文篇7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了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年俗文化作文7篇相关文章:
★ 红色文化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