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笔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考虑清楚作文的主题,我们在写作文之前,可以适当的读书积累一些词汇,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书屋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书屋的作文篇1
在暑假的时候,一次机会我和爸爸来到了他工作的地方,由于老爸工作繁忙,把我给冷落了,闲得无聊的我到处闲逛,李叔叔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带我来到图书馆里,一阵微风吹来,轻轻“翻”开几页书,哇这简直就是书的天堂,我忍不住书的诱惑,立刻来到书柜旁,开始了选书,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映入我的眼帘,突然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爱的教育》我的心不禁涌出一个疑问:“爱怎么可以教育呢?”带着疑问的我开始读起书来。
这本书介绍的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的生活和学习,写了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还写了他在友情、亲情中体会到的爱,在爱中得到的教育!特别是他偷偷的帮父亲做事,而不知情的父亲不断责骂他,他也不放弃。直到父亲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慈爱,那一天他们父子俩一同熟睡到天亮!看着看着,我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事:转眼间安利柯本年的学习就此结束了,因为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所以他们必需搬家,安利柯也不得不离开他的母校。母亲对他说了一句话:“那使你的知识之花最初萌芽的地方,将永远保留在你的记忆当中,正如你的母亲永远会记着你出生时的房屋一样。”
读到这里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曾经为我付出的点点滴滴,一幕一幕放映在我的脑海中!是啊!全天下的父母都爱着他们的儿女,都在为他们默默付出,爱子女甚过爱自己的生命!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感恩给我机会的父母和老师;感恩给我智慧的老师,感恩一路上陪伴我的家人和朋友,感恩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
我明白学习其实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学会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的希望,让我们有机会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感恩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感恩朋友是他们一直陪伴着我们;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他们帮助我们克服困难!长大了,我一定要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书屋的作文篇2
食物之味,长食则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架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藏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放学回家,我脱掉鞋,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随手拿起茶几上的一本书,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一会儿。那种惬意,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没了它,生活了无趣味,我似乎成了没有灵魂的木偶。我很幸运我拥有一个书屋,虽然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小小的书架、一张窄窄的书桌,活动的空间所剩无几,但书屋是我的乐园。
书架上,那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琳琅满目。书架上有童喜喜的《小小它》《玻璃间》,还有许多作家的书,如冰波、冰心、安武林……一本本书在书架上你挤我蹭,争相着跳出来,让我阅读。
我喜欢在完成作业后,坐在桌子前一字不漏地读过去,犹如饥饿的猎豹,吞食巨大的美食。只要有一本书,我就能把其他事从脑中扔到九霄云外。偷偷告诉你吧,我每晚上床睡上一阵子后,总要爬起来看上几十页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有了这个“坏”习惯,要是不起来看上几页,反而会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完似的,难以入眠。书香,书香,有些人能闻到书独有的香气,而有些人却不能。在这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夜晚,我的心灵在贪婪地吸吮着书中飘出来的香气。
有些书,像糖果,香甜可口;有些书,像青橄榄,初尝苦涩,多嚼几下,一股清香进入五脏六腑,以至欲罢不能。从此,我梦想我能像作家一样妙笔生花,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
书屋承载着我的梦想,书籍是我理想的导航图,指引着我到达理想的终点。我相信,我的梦会因为书籍变得更加美好。
书屋的作文篇3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鲁迅先生小时候能在百草园玩耍而感到羡慕,对他在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学习而感到厌恶,也对他能在课后与同学们游戏而感兴趣。
正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的确,能听油蛉低唱,听鸣蝉长吟,听蟋蟀弹琴,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啊。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又是多么地有意思。能够在这样的园子里无忧无虑地嬉戏,也真可谓是一大乐事!
不过,在环境这样压抑的三味书屋里学习,听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地读“上九潜龙勿用”这样难懂的古语,也实在是无聊至极,令人厌倦。但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以后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肯定有联系吧。只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了点。
反倒是,在课后去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闹较为快乐。能爬上花坛去折花,在地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这样的课余生活也算是丰富了。
不管怎么说,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充满乐趣的,既学到了知识,又能自在地玩耍,但和现在儿童的生活比起来,确实有许多差异的。如今,孩子们没有像鲁迅先生的小时候那样,有许多的机会去接近大自然,甚至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就连去公园,也要等到家长有时间,而不是想玩便可以随便地去玩的。可是比教学的话,虽说气氛比三味书屋要活跃得多,上课老师讲的也远比寿镜吾先生有趣、生动,但是却要顶着考试的压力。
这样说来,我还是更喜欢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书屋的作文篇4
对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讲非常有趣。的确,初读此文,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趣”。
渐渐地,我感受到了文章的气息,“鲁迅式”的写作手法的确巧妙,我竟有两种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是:鲁迅认为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一样快乐,玩耍有玩耍的乐趣,学习更有学习的乐趣。使人全文感受到了鲁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与爱恋。
但是,当时的教育是封建的,所以,第二种就是:鲁迅用在“百草园”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来反衬“三味书屋”的封建,从而批判封建的教育。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更相信第二种,鲁迅,这位民主战士不就是用笔当武器,一直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精神,日复一日、锲而不舍的奋斗吗?就手法而言,这种反衬、暗讽的手法更符合鲁迅。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我希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科学的教育,都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认为最值得人们回味的。
当然,鲁迅先生描写“百草园”的方法却让我获益颇多。例如: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不仅细致入微,但却不显得“散”,因为他是按层次描写,使人理所应当的进入情境。另外,他用了多种感官,有看到的、听到的还有问到的。正是这样,人们不仅感受到了百草园的生机,更赞叹鲁迅先生的高明。
通过读鲁迅的文章,不仅有文学上的收获,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洗掉现代的虚伪,重新听听最真诚、最感人的东西;重新感受人类的智慧。
书屋的作文篇5
我总是听爸爸说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非常喜欢看书,可是他生长在农村,没有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为了满足自己读书的欲望,只能到小城镇那些私人的小书屋里去租来看,租一本书,每天一角钱,为了节约钱,每天必须看完一本书。听爸爸讲的津津有味,我脑子里开始浮想连翩,真想去那些小书屋看看,去体验一下,可爸爸告诉我,那种小书屋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现在条件好了,每一家都有一个私人的小书屋了,所以就没人开这个了吧。
我自己就有一个独立的小书柜,里面摆放着一些与我“甘苦与共”的小伙伴,我每天与他们一道快乐、悲伤,遨游在书的海洋,让人心驰神往。我的书屋虽然不大但是里面装的都是对我有益的书。记得有一次,我看《封神演义》,正好看到元始天尊战通天教主的时候妈妈就要帮我关灯了,可是我不知道后来的结果怎么能睡得着觉呢?所以我就打起手电筒躲在被子里看起来,非常担心被发现,所以十分小心。当我看到哪咤被抓的时候生气的捏起了拳头,最终元始天尊打败了通天教主把被抓得人全都救了出来,我非常的激动,不由自主地叫出了声来,爸爸就在电脑室问怎么回事,我非常的庆幸爸爸没有来我的房间查看,我就说不小心被墙撞了一下,爸爸相信了,我松了一口气,又开始搞起了“地下工作”,最后我睡着了,变得安分守己了。
今天我虽有了一个属于我的书橱,但存书是有限的。爱读书的人,都想遨游在一个涵盖天地古今的知识海洋,那绝对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图书楼,里边有好多好多的书,让所有爱读书的人都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书,学到更多的本领,都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但是还有许许多多农村的孩子,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爱读书,想读好书的人,他们的书在哪里呢?我想他们也盼望着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书屋,这是个美好的愿望,是我们共同的梦想,绝不是一种空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农家书屋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书屋的作文篇6
书,就像一块指路牌,指引我寻梦的方向;书,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书,就像一层层阶梯,让我一步步爬上去,接近我的梦想。
梦想,是人类的翅膀。我的梦想就是在那间小书屋,在书的世界中萌发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而一间小小的书屋,却承载着我的梦想。在我家中有这样一间小书屋,不能说是丹楹刻桷,里面的书籍也没有图书馆那样汗牛充栋,却是简单不失精致。一桌四椅,几盆绿植,一个大书柜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随手拿起一本书,都可以津津有味的读着。里面的每一本书都是我的宝贵财富,就是这么一间小小的书屋,丰富了我的学习和生活。
看过《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才明白教育的真谛。夏丏尊先生翻译这本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间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当拿起这本书,读着书中感人的小故事,仿佛自己也在接受爱的教育一般。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爱的教育》中,把爱比作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一种包容,“爱”是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力量!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人人的心灵。”感谢你,书屋,是你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感谢你,书屋,是你洗涤了我的心灵,开启了一个少年的追梦之旅!
书屋的作文篇7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多,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我家在农村,房屋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居家串门了,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限快乐之中。
我多想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看看呀!
书屋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