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写作文能够帮助我们发掘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写作文结合时事热点可以让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与相关性,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篇1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了无比的愤怒与惋惜,愤怒是因为当时朝廷的无能,竟然眼睁睁地看着圆明园被毁灭;惋惜是因为圆明园毁在了侵略者的魔爪下。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林园,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吧圆明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860年10月18日到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的瑰宝就这样毁灭了。现在的圆明园,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只剩下了几根残柱。
读了这篇课文,我无比憎恨那些可恶的侵略者,要是可以的话,我一定要把他们碎尸万段,他们不仅毁了我们的国宝,还毁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啊!
现在,我想起了几年前香港不是拍卖过猴头、虎头吗?那就是圆明园内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猴头虎头,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元才把这几件国宝买回来,他们抢走了我们的东西,竟然还让我们用昂贵的代价换回来。
我们要好好学习,不忘记这段满是屈辱的奇耻大辱,振兴中华,让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变成强国,让这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变成历史!
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篇2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人类文明的一大奇迹”。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宝库,却在1860年被法兰西、英吉利这两个无耻的‘强盗’劫掠焚毁,沦为废墟。这座占地5200余亩的皇家园林,却禁不住三天三夜的纵火焚烧,化为一片灰烬。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那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好几代帝王的梦想和人民的心血呀!
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只有一片废墟。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可恨的一天,请不要让我们忘记。
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深深领悟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意。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奋发图强。
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篇3
在本册书里,我们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下课后,我心潮澎湃......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园。漫步院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能够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又仿佛置身于幻想的世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文物,它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凡是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肆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烬。
我对英国联军的这一行为非常痛恨。圆明园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为什么却被他们这帮贼抢走了呢?可见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腐败无能啊!圆明园内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它们是我们祖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我们祖国历史文化都被他们破坏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这是我国近代一段耻辱历史!一个拥有奔腾的黄河和长江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手握空拳,眼睁睁地看着“万春之园”化成一片灰烬。这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这耻辱与沧桑会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为了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为了使我们不再受到欺压,我现在要刻苦学习知识,建设我们的国家,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红旗在天空高高飘扬。
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篇4
我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月亮已经升了老高了,叹了口气(作业还没做完呢),翻了翻书,看到《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第n次读了起来。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了,我们圆明园是怎样从原来的美丽样貌走向毁灭的、他的工程有多么的伟大、它凝结了多少人民的血汗、它里面有多么的美丽、它里面有多么的诗情画意。这美丽的景色,让我有种进了天上的潘桃园的感觉。这篇课文讲了,圆明园一开始是非常美丽的,它里面不仅有按照诗人写出的诗做出来的风景,还有许多古今中外的藏品。它不是孤零零地一个林园,旁边还有许多小园簇拥着它,使它变成一个超级大的皇家林园。
可是在后来,英法联合军入侵了北京,在圆明园里烧杀抢掠,没过几天,圆明园被这帮强盗给洗劫一空。这群土匪真是可恨!良心被狗吃了!也为祖国的落后而感到惋惜,如果祖国再强大点就不会被欺负了,也不会丢失那么多国宝,那可是来自祖先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啊。
每读完这篇课文,我都会联想到,在我国边疆上那些恶狼般想抢夺我们资源的敌人,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没有被彻底死心,所以我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才有能力报效祖国,科技、文化强国,让中国更强大。
想到这儿,窗外的月亮更亮了,它好像笑眯眯的看着我,默默的为我加油打气。
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篇5
历史是令人回味的,阅读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体味未来。记得有好多次,我好奇地想象着过去的故事。
今天,我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电影讲了英、法联军攻打中国,无数的战士战死沙场。有些战士虽然受了重伤,但还坚持着,可最后还是被英国人用炮炸死了。城门失守,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抢了很多国宝,放了一把火,在短短的几分钟后,圆明园成了一堆废墟。
影片结束了,我心想:圆明园这么美,而我们却守护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当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时,我们有这么多战士,可还是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他们拍卖从圆明园抢来的古董时,我们却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吗?不,是因为我们落后于他们。当他们在用枪炮时,我们却还在用刀枪。要想不挨打,就不能落后。要想不落后,就要不屈不饶地努力学习。那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登玉皇山。一开始,我十分起劲,走在了登山人群的第一个。“这小孩真有劲啊!”一个阿姨说。我听了有些得意。可还没到半山腰,我就没力气了。落在了人群的最后一个。“呵呵!这个姐姐真没用,才走了这么一点路就不行了。”一个小妹妹说。爸爸见了,就鼓励我:“要坚持,只要坚持住,就会成功。”我努力跟着人群,虽然走得满头大汗,但还是没有落下。终于,我走到了山顶。看到了波光粼粼的西湖,波澜壮阔的钱塘江。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不屈不饶地坚持精神。只有具有这样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篇6
星期四下午,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火烧圆明园》,虽然同学们个个看得异常认真,可是却叫我越看越纠结、痛心。
第一节课,主要看得是慈禧太后入宫的情景,我不太感兴趣。第二节课就来劲了,讲的是英法联军与清军之间的战争。
我们全班同学都津津有味地往下看。看到清朝打了败仗,我的心隐隐作痛,深深地为清朝的腐败无能感到羞耻。当看到清军打了胜仗时,又为他们能出了一口恶气而高兴。当看到清朝政府弃老百姓于不顾,独自逃往避暑山庄时,我在心底不禁咒骂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将中国老百姓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危险来临时,又把中国老百姓弃之不顾,这样的政府,人们何来幸福?这样的国家,怎么会繁荣昌盛?
英法联军如狼似虎地冲进了圆明园,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此外,他们还无耻在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布之所以要烧毁圆明园,是因为守护圆明园的清朝官兵不允许他们进园搜捕人。大伙就那么焚烧了三天三夜,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圆明园没了;园林艺术的瑰宝,没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了;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没了。看到这,我的心沉到了海底。
可是,清政府,却还在避暑山庄吃喝玩乐,看到这,我恨得牙痒痒!
看完了电影,回放着圆明园毁灭的各个场景,我的愤怒和惋惜久久挥之不去。
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篇7
同学们,相信每一个看过《火烧圆明园》的人都会永远记住一个镜头:浓烟滚滚,烈火熊熊,美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顷刻间化作一片灰烬,只剩下几根石柱孤零零地耸立着。
这部电影一开始就牵动着我的心。电影真实地叙述了英法联军侵入中华大地以后犯下的滔天大罪。这些吃人的恶魔在中华大地横行无忌,任意抢劫,残杀无辜这一幕幕血与火的惨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激起我满腔怒火。
中国人民是龙的传人,中华大地神圣不可侵犯。面对侵略者,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爱国的勇士们背着弓箭,拿着长矛,一次又一次冲向敌人,一批倒下了,另一批又冲上去。但洋鬼子用我们祖先发明的火药疯狂扫射,勇敢的中国人最终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武器落后,战败了,鲜血染红了神州大地。
电影中的镜头一个又一个闪过。在洋鬼子要闯入圆明园进行破坏时,坚强的中国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可是,这些狗强盗竟以清政府不准他们进入圆明园参观为借口,一把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并肆无忌惮地劫掠。圆明园始建于乾隆年间,到同治年间时已经整整修建了一百多年,这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呀,可这雄伟的宫殿竟一朝毁于外国强盗之手,而那同治皇帝呢?却逃之夭夭!这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它时时刻刻提醒着中国人民不忘国耻,不忘这个血的教训。
看完电影,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国家,拥有现代化的高科技,这样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同学们,让我们为了祖国母亲永不受辱而努力学习吧!
圆明园读后感的作文优质7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