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团子的作文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篇作文是一封寄往未来的信件,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希望,作文写好了,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生活的色彩,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吃团子的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吃团子的作文6篇

吃团子的作文篇1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春游后我要跟我们班的十九个同学一起去参加制作青团活动。

到了中山公园,老师先教了我们三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这三首古诗分别是:杜牧的《清明》;韩翃的《寒食》;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学完古诗后我们就要开始制作青团了。老师分发给我们材料有:一袋加了糖的糯米粉,一小袋艾草粉,老师说这是从艾草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直接用艾草做的,还有一包红豆馅和一些肉松。对了还有一个小碗和一杯水。

我们开始做青团了,我先用面粉倒满碗的三分之二,然后加入一点艾草粉和二十分之二的.水开始和面。不过我把水加多了,结果我的面团变成了“冰淇淋”,后来经过老师的帮忙后我终于弄好了。不过到做第二个面团时我加了太多的糯米粉而把我的手套黏在了碗里,经过老半天跟糯米面团的斗争后我终于摆脱了困境,来到了加馅料这个环节。我打算做一个红豆馅青团和一个肉松馅青团。“啊!”是谁叫这么大声,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思媛包的红豆青团被她揉破了,红豆馅料和糯米团子简直分不出两者是谁。我还看见了几个同学的肉松青团被揉散架了。我心里不禁担心起我的肉松青团,不过幸好我的肉松青团命大,并没有像其它肉松青团一样散架。

通过这次制作青团的活动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的。

吃团子的作文篇2

每逢清明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青团来祭祀祖先。

今天一大早,厨房里就噼噼啪啪响个不停,还飘来一股浓浓的青团味儿,我急忙穿好衣裤,跑到厨房里瞧一瞧。原来是奶奶正在做青团呢!个个满是肉馅的青团卧在蒸笼上。我忙挽起衣袖,说:“奶奶,我帮您一起做”。奶奶笑眯眯地点点头,开始一步一步细心教我怎么做。我也学着照模照样地做起来,先捏了把和好的面,揉成不大不小的面团,学着样儿把大拇指钻进去捏成小碗状。就这一步我怎么也做不好,不是厚了就是口太大了,难看死了。我本是个急性子,屁股一扭,手一甩,嚷嚷着:“什么鬼东西呀!这么难捏。”

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奶奶笑着说:“怎么,没信心啦,第一次做都是不容易的,我第一次做青团也像你这样。”是啊,我们老师不也常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不能一步登天嘛。这一点的小挫折算什么,怎么就打退堂鼓呢?想到这,我顿时感到心头上充满了一股力量,自信地又揉起了面团。

虽然一开始我笨手笨脚的,面粉撒了一地,做的青团不是肚子裂开,就是嘴裂开,和奶奶比我的青团简直惨不忍睹。但我试了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完成了,看着这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青团,我欣慰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

吃着自己做的青团,那种感觉特别的幸福,不是吗?

吃团子的作文篇3

4月7日下午我到萧山日报社食堂参加清明团子制作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学做清明团子,既担心又激动。

在食堂,小记者们认真的开始听玉媛姐姐讲解团子的制作过程,以及有关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给重耳献肉,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也不出山,所以这一天人们都吃冷食而不开火。

接着草莓老师开始教我们怎么做清明团子了。先把面皮揉成一团圆,用大拇指往下按,压成一个小碟子,再把边上的面皮往上拉一拉,变成一个小碗,再在上面放上豆沙,然后在小碗边上捏一个角,照样子再捏四个,五个角捏好了之后往里面压一压,这样一个清明团子就做好了。草莓老师又开始教我们做另一种样子的清明团子,先把面皮捏成一只小碗,在里面放上很多很多的豆沙,再对折,然后大拇指往上一按一捏,一个花边就出来了,把这个边上的面皮全按上面的方法按捏,饺子模样的团子就这样做好了。

接着水晶老师又给我们发了两个面皮,捏成什么样子的呢?有了,再捏一个饺子吧,我这次要做一个很大的饺子,我把面皮捏成一个小盘子,然后在里面放上豆沙,再对折,然后按上花边,一个饺子就出来了。再做什么呢?今年是鼠年,要不再捏一个小猪吧。小猪捏好了,哎呀,小猪的尾巴怎么不见了,算了,去刚做好的饺子团子里捏点面皮过来做小猪的尾巴。水晶老师又给我发了个面皮,这会做什么呢?想不好,让老妈做吧,没想到,老妈也做了一个饺子。

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团子也包好了,大家都拿着满满的一盒清明团子回家品尝了,味道那就两个字,“鲜美”!

吃团子的作文篇4

“包青团喽!”一阵充满喜悦的呐喊冲出了我的喉咙。

只听,从厨房间里面传出哗啦啦的响声。原来,我正和妈妈在里头包青团,忙得不可开交。

从小到大,每逢清明节前夕,妈妈都会给我买香喷喷的青团吃。吃,必然是简单的,不用教我也会,可是,要说包的话,那对于我来说,也许比登天还难上加难。不过,凡是都得善于尝试嘛,不尝试怎么知道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呢?

说干就干!

首先,我们把绿油油的青叶浸在水中清洗。在拿出米粉倒入盆中,掺一点儿水,一边用手搅拌。哎呀,不好了,我这细皮嫩肉的小手被米粉黏住了,无法自拔。我用力地把手往上抬,使出吃奶的劲挣扎,但每次抬起手来都是连米粉一同上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是这米粉太喜欢我的手呢,还是怎么的,我怎么也甩不掉它。终于,经过我的一番努力,我的手轻轻地从黏黏的“白色海洋”中挣脱了出来。啊,又可以继续正常“工作“了。接着,我又把刚才洗净的.那些青叶也放入盆子中,和米粉混合在一起,再一直慢慢地揉,直到青叶和米粉完全融为一体后就大致可以包了。

我和妈妈把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我先拿起一个小面团,把它揉得圆圆的。然后,掏一个小东。哎呦,又不好了,洞掏得太深,皮破了。于是,我又揉圆,又掏了个洞。哦!这下总算没破,我掏成功了。我不禁为我这小小的一点儿成就感到自豪。我把豆沙馅放入里头,再把洞一点点捏拢,封住,继而,又把它揉圆。这会儿,豆沙又从面团的四面八方露了出来,好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好奇外面的事物和景象,禁不住探出了脑袋张望。我见此情形,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随便从大面团中捞了一小块面团,像不破衣服上的洞似的,在馅漏的一塌糊涂的青团上东贴一块,西贴一块。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青团包完了。

之后,我吸取这一个青团的教训与经验,又包了许多青团,一个比一个有进步。远远望去,好像一个个可爱的绿色小精灵,我看着它们会心地笑了……

经过这次自己亲手包青团,我才从中领悟到:世界上没有完不成的是,只要你敢于去尝试,付出自己的努力,全心全力地去做。即使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你也会做到最完美!

吃团子的作文篇5

我来到三婆婆家他们早已开始行动,就差我和奶奶了。奶奶马上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就问奶奶;“奶奶,我干什么呢?”奶奶笑了笑说:“你把团子在蒸笼里围成一圈一圈的,知道了吗?”我点了点头,开始摆兵布阵,当团子摆满蒸笼以后就要上笼了。三公公拿了一本本子让我记录时间。我记录完后就要又去摆了几笼团子以后,差不多可以下笼了。我站在热气腾腾的蒸笼边,我一边扇扇子一边点洋红,害得我手忙脚乱,“扑通!”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洋红溅在了我的嘴里和手上,我赶紧漱了漱口,一吐出来就像血那样,真恶心!三公公说:“洋红翻在身上是洗不掉的。”我听了忐忑不安,生怕回去妈妈骂我。于是我用力地搓着,不一会儿便洗掉了,我开心地对三公公说:“嘿嘿,谁说洗不掉的?”三公公喃喃自语:“明明电视上说洗不掉的,咋回事?”

“来,奶奶教你包团子。”听到奶奶的呼唤我赶紧坐在奶奶旁边。奶奶先叫我用面团在掌心搓成一个圆,再用大拇指在面团上按一个小洞,不断转动团子,使这个小洞越来越大,足以把馅包进去。然后左手的`手指按住馅,用右手的虎口,把团子四周轻轻的转动并合拢起来。等转到出现一个“小尾巴”的时候,把“小尾巴”往里一按。最后,把团子反过来放在掌心磨平就大功告成拉!

看着我这天衣无缝的“杰作”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吃团子的作文篇6

早晨刚起床就看到爷爷奶奶围着灶台忙忙碌碌的,一问才知道,下午要包团子。

午饭后,村上的大妈、婶婶、婆婆全聚集到我家,足足十几个,太热闹了。爷爷早早把蒸箱的电线接好,就等团子做好。以前可全都是在大锅上蒸的哦,今年爷爷弄了个秘密武器——电蒸箱。十几个人在奶奶的分工下各自准备着东西,拌馅的拌馅,和面的和面,铺蒸格的铺蒸格,井井有条。接好电线安好蒸箱,爷爷就坐在旁边悠闲地抽起烟,因为他的任务是负责蒸团子,而我却早已手痒得很了,我最喜欢吃团子了。

一切准备就绪,开工了,只见大家手法统一,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小面团,将小面团揉成圆状,再捏成一个小碗,然后在里面放上拌好的馅,慢慢将馅包在里面,捏匀,最后平放在左手心,用右手心轻轻揉平,一个漂亮的团子就做好了。做好的团子一个个排放在铺好粽叶的蒸格里。因为我试了几个包不好,看看人手太多了,所以我转移目标帮忙铺蒸格了。大家一边包团子一边谈笑风生,真是其乐融融。

不一会的功夫就包了有十蒸格了,数数将近300个团子,我赶忙通知爷爷。该爷爷出马了,他把团子一屉一屉放入早已烧开的'蒸箱,关好门,看好了时间。过了十五分钟,热气腾腾的团子出箱了,大家争着尝了下,真是香啊……

就这样,一下午我们共蒸了四箱团子,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让大家感觉到了年的味道。

吃团子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

最喜欢吃的美食作文7篇

推荐吃的素材作文7篇

吃糖果作文6篇

喜欢吃的作文400字最新7篇

最喜欢吃的美食作文优质7篇

喜欢吃的作文400字模板5篇

端午吃粽子的风俗作文通用8篇

吃草莓作文精选6篇

喜欢吃的作文400字参考5篇

端午吃粽子的风俗作文推荐8篇

吃团子的作文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