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选择应贴近生活,以便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作文是思想的接力棒,从作者手中传递到读者心里,完成认知的传递与更新,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月饼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月饼作文篇1
八月十五,是我国古老传统的节日——中秋节。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为中秋佳节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优美诗篇,在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地意境中,抒发感叹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别样情怀。
然而在这,我并不是抒发离别愁绪,也不是感慨悲欢离合,而是要“叹月饼”。
吃月饼一直以来都是中秋节里必不可少的一项。想一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月饼,甜滋滋的水果,望着天幕上皎洁的明月有说有笑,那是多么的幸福!然而现在的月饼却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以前的中秋节,人们吃的是“意蕴”,而现在的月饼,吃的.却是“面子”。
走进超市和商店,眼前的月饼令人大吃一惊:豪华的外包装令人目眩,金光闪闪,镀上了一层“气派”,镀上了一层“面子;再看价格,呵,几百到几千元不等,有些更豪华的,价值过万呢!待拆开一看,一样的质量,一样的味道,相差的却只是那一层层数不清的“纸盒子”。
这等“面子”老百姓可撑不起,倒是给“走后门”和“开后门”的人撑起了一条“捷径”。比如我家对楼的某局局长,他可是收足了“面子”。中秋节这阵子,前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各个都是小心翼翼的弯着腰进去,眉开眼笑地挺着胸出来,而且手中的月饼盒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豪华。也不知这样的月饼还有什么滋味,这样的中秋节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月饼越做越上档次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应证。但中秋节里吃月饼尝的是一家人团圆的喜庆,若把它当成是一种“办事”的“工具”,那这个中秋节还有什么“意蕴”可言呢?
有关月饼作文篇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晚的月亮格外明亮。月亮旁边的云儿很是淘气,在月亮姐姐面前缓缓的移过来,移过去,好像想要掩盖住它似的。月亮姐姐却透过云儿,放射出温柔而朦胧的月光。
听新闻上讲,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你瞧,那挂在天上的月亮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真是:“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时,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正在冲我微笑呢!
中秋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今年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动手做月饼,与家人一起分享。我们要做紫薯月饼。准备的材料有:紫薯、豆沙馅和盐鸭蛋黄。妈妈先蒸了两个紫薯,随后由我将这两个蒸好的紫薯压成了紫薯泥。这活看着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想了个办法,把蒸好的紫薯放在保鲜袋里,用擀面杖使劲的擀,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做成了紫薯泥。紧接着,我们又用豆沙馅儿裹住咸蛋黄,揉成一个小球,这样一个豆沙蛋黄馅儿就做好了。接下来,我取了些紫薯泥,同样揉成球状,再压扁,把做好的豆沙蛋黄馅儿填进皮里包起来。就这样,一个月饼半成品就做成了。最后,我把做好的月饼半成品放入了模具中,一压,一个扁扁的可爱的月饼就新鲜出炉了。
在这个月圆之夜,合家团圆的日子,坐在院子里,赏着月亮,和家人一起分享着自己做的月饼,真是惬意呀!
有关月饼作文篇3
中秋节快到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销售月饼的摊位各大超市内更是琳琅满目,让人看花了眼。
追本溯源,中秋节吃月饼还有个历史典故的。
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我对月饼并不是很喜欢吃,每年单位发的月饼,要么送了人,要么搁久了勉强吃上一两块。但回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吃月饼的那种感觉,和现在真是天壤之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每到中秋来临,月饼便成了孩子们期盼的礼物。月饼的品种也很单一,通常是很硬的那种,外表颜色淡黄,里面的馅大多是五仁的,有的就是白糖加上红丝,咬上一口,硬硬的很咯牙,倒是甜腻腻的。月饼在那个年代是个奢饰的`食品,为了迎合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通常只是象征性的买上一点点,孩子们每次也只能分到小小的一块,越是少就越觉得珍贵和稀罕,有时候为了一块月饼的大小还要打架呢。
每到中秋之夜,大人们会把月饼拿出来,摆到桌上,条件好的家庭还会放些水果。于是孩子们就围在桌旁,一边小口的品尝着分到手里的小块月饼,一边听着大人讲述故事。那氛围是温馨的,甜蜜的,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十分繁多,外皮酥软甜腻,口味应有尽有,包装愈来愈高档,可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但月饼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已逐渐失去往日的魅力,仅仅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礼节性或节日性的商品和道具。更有一些人将月饼当成一种贿赂手段,包装盒里竟然出现了真金白银和玉石做的月饼。
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同时,我们也逐步走进一个信仰多元和缺失的时代,很多值得留恋或者应该长久珍惜的东西正在消失。
相比之下,我更怀念过去的中秋月饼!
有关月饼作文篇4
月到中秋分外明,黑黑的月饼浓浓的情。
一年一度中秋月,中秋佳节,家家团圆,户户欢歌,品尝月饼,把酒赏月。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月饼的种类、花样和系列日益丰富起来了,月饼的品牌更是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其档次也是叫着劲儿地上,让人饱享眼福,尽享口福。然而,最让我回味无穷,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的的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母亲亲手制作的“黑月饼”。
那时候,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全靠父亲一个整劳力挣工分吃饭。家里穷的叮当响,几乎是揭不开锅。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别说是买月饼,就是填饱肚子也很不错了,所以说,那时候若买月饼吃,简直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但是,每当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为了营造中秋节的美好心境和温馨氛围,母亲总是要亲自动手制作一些月饼。为了让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既好吃又好看,巧手的母亲专门制作了一个精美的“月饼模子”。那时,由于家里穷,没有细粮(小麦面粉),只有粗粮(地瓜面儿和荞麦面儿等),母亲先把黑黑的地瓜面和荞麦面掺起来加温水和好后,再做成圆圆厚厚的小饼,随后,再用一些在干锅中炒熟了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红枣、板栗和糖做成香甜味美的饼馅儿夹在小饼上。没有红塘或白糖,母亲干脆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地把邻居家办喜事时给的一把糖块砸碎放在饼馅儿上。然后,母亲便把做好了的那些小巧玲珑的小饼放在锅内蒸熟。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再把蒸熟了的黑面饼,放在干热锅内或煎、或烙、或烤,使其变硬。母亲在制作月饼的时候,还特别喜欢弄些新花样,专门在上面刻制了耐人寻味、丰富多彩,十分引人的图案和词句。使这些自制的黑黑的“乡土月饼”增色不少,不仅好看,还好吃。
每当到了中秋佳节母亲制作“黑月饼”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总是围在锅头旁边盯着看个不停,直馋的我们流口水。我们那儿有给娘家送“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母亲总是早早地把“黑月饼”做好,给外祖父和外祖母送去。外祖父和外祖母常常是边吃那香酥脆甜,味美可口的“黑月饼”,边合不拢嘴地边夸我母亲的手艺好,做的“土月饼”有滋有味,无污染,不伤害身体,是保养身体的高级营养品,好吃,爱吃,永远也吃不够。因为我家母亲自制的月饼美味儿飘香,左邻右舍都能闻香喷喷的月饼清香,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还惹得西邻刘婶家的孩子吵着嚷着拉着他的母亲,用他家从城里买来的高档的“白月饼”或“黄月饼”到我家里来换“黑月饼”吃哩。
虽然现在那些花花绿绿的月饼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我却对母亲亲手制作的“黑月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儿时母亲亲手制作的中秋月饼黑黑的,圆圆的,香香的,艳艳的,美美的,甜甜的',那种感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给我了带来美好的回忆,曾经不止一次地在酣梦中“品尝”到过这种“黑月饼”。饼黑黑,情深深,黑黑的月饼浓浓的情!
有关月饼作文篇5
那就先说说吃月饼的吧!
昨天弹琴的时候我弹得好,于是妈妈给我了一个月饼。那是妈妈的办公室的阿姨给的,我还想吃一个可惜没有了。
那个月饼非常好吃,外面是包着酥皮烤的香喷喷的外皮,里面一点有一个白色的软软的甜甜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吃的,反正很好吃,最里面是像鸡蛋型的蛋黄。
好好吃呀!
现在该说点蜡烛的事了,弹完琴回来我们小区保安说停电了,妈妈让我赶快到外面吃饭,我说:“还是到家里吃饭吧,这样还能趁这个机会写点作业呢。”我们就回去了,我们从1层爬到了10层,妈妈很快准备了点饭。可是我们吃完饭天已经快黑了。
该写作业了,妈妈开了备用灯一开始备用灯还挺好的,灯的颜色是白蓝色的,可后来灯变暗了那是因为快没电了,妈妈点上了蜡烛,我观察着妈妈把蜡滴在盒子上在把蜡烛立在了上面,那是防止蜡烛倒下来,因为没有转方向蜡烛一边是高的一边是低的,妈妈就转了个方向。蜡烛的火苗上面是桔黄色的,下面挨近蜡烛油的地方是蓝色的。用了一会,我们又点了第二根蜡烛,因为两根蜡烛靠的太近,所以高的一根被矮的那根烧化了一半,又过了一会两个蜡烛都搭了一座桥,好神奇呀!
有关月饼作文篇6
“月中清露点朝夜。”玉盘似的圆月在云中穿行,朦朦胧胧的月光洒向大地。月圆之夜,团圆之节,美丽的满月为中秋点缀。我很喜欢中秋节,喜欢中秋那一天独特而迷人的光辉。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具有美好象征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想念家人,期盼团聚。月亮传递着思念,因思念而想着团圆。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古代时候的人们称之为仲秋。后来中秋节又多了许多名字:秋夕、月夕、月节、八月节、八月半。
关于中秋,有一个《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相传嫦娥被迫登上月亮后,一直住在月宫,一只修行千年、心的善良的白兔不忍看到嫦娥这样悲痛寂寞,便到了月宫变为月兔陪伴着她,因为嫦娥被罚在月亮上捣不死药,玉兔来到后,就替嫦娥接下了这个惩罚。人们望月,是想念嫦娥和这只善良的玉兔。
中秋节只要一提起皮薄馅美的月饼,莲蓉馅的、蛋黄馅的、火腿馅的、豆沙馅的等等,我就馋得流口水。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古代的时候,月饼称为“胡饼”。据说唐朝的时候,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突然想到了月亮与胡饼,就改名为现在的月饼。而且民间还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
虽然说元宵节猜灯谜,但是中秋节也喜欢猜灯谜,而且更加有意思。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这样的特色活动。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大家喜欢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我曾经去玩过一次,真开心,不过灯谜也真的好难哦!
我喜欢中秋节,喜欢花好月圆的这一天。
有关月饼作文6篇相关文章:
★ 做月饼教案6篇
★ 月饼教案5篇
★ 月饼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