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既有客观分析,又有主观感悟,让阅读更加立体,写读后感需要平衡客观描述与主观感悟,这种训练对写作大有裨益,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篇1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音乐使人愉悦,音乐让人安静,音乐是休息和调剂的好方式。再次看到这里,我就有更深的体会了。对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写是次要的,首要的是纪律,平时上课一会儿点这个小朋友做好,一会喊那个小朋友认真听地次数已经很多了,所以在午自习这样人文性的课堂内我要学以致用,让音乐驻孩子们的心间。一些好听的儿歌就让孩子们自觉得闭上了小嘴,安静地听着,闭上眼睛,摇头晃脑,沉醉在这音乐之中,陶醉在这片色彩斑斓的天地之中。

看云老师从8月30日一年级新生久学开始到第一学期结束的工作日记,让我深深地体会动“心平气和”已经是工作的最高境界了。每一天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每一件事都要妥善处理,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境界呀。

喜怒哀乐人间有之,为了一个无心的动作,看云老师想到了对孩子的影响,都要自责许久,回家之后还得做检讨,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形成的。

让家长了解孩子,肯定孩子。《请跟我来》的一封封用心良苦的家信就拉近了孩子和家长和老师的距离。多么让人爱戴的老师啊!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那么激动,那么入神的看完了《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这本给我人生教学启发的书。一位好老师,一本好书,一次精神旅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篇2

慕名已久的一个系列,在教完一年级的这个暑期才开始,相见恨晚。

心平气和是个好词,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解决许多问题的良方。不过,身体力行起来,真不简单!看薛瑞萍老师把它作为美好的境界来追求,也把它作为对自己的最好奖赏,字里行间沉甸甸的,原来尽是为这四个字所倾注的殚精竭虑。

心平气和第一步:自信。

有对自己在所从事专业中轻车熟路的底气。薛老师对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纵贯六年的把握,何时何事应如何轻重缓急,心中有数。同时,对“语文”的本质,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这个自信,既来源于不可或缺的教学经验积累,也来源于同事之间、同行之间有益的广泛交流,更来源于爱读书、爱“啃”深书的个人爱好习惯。

心平气和第二步:干劲。

千万不要以为心平气和就是坐在那儿不动什么也不干。有意思的是,生活中往往是最忙的时候心里最松快,不痛快总是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找上门来。薛老师这个一年级可不闲啊!先不提带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的部分,看薛老师还做了些什么:每天的笔记,就是我们手中这部书的第一、三部分;给家长的信,具体内容有别于公事公办的真挚程度,详见这部书的第二部分;给孩子们的音乐,光看看书中提到的曲目,难道你真的相信是毫不费力顺手拈来随意放的,没有经过精心挑选?给孩子的评语,一学期每个孩子日记二则,算一算,一个学期以20周计约140天,五十多个孩子共计110至120则,平均每天一则,也得把一半的周末搭进去,容易吗?家中儿子高三,这是多少父母心力憔悴的一件事,却见薛老师娓娓道来,似乎并不辛苦,这样的心平气和,不说学养,就这干劲也够咱狠狠学的。

心平气和第三步:合作。

一本书读下来,涉及的大人的名字之多。,并不是闭门造车能够成就的,做成一件有意义的哪怕是小事,也需要众人抬柴火焰高。薛老师的合作者,从自己的儿子,到身边的同事,到学生的爸爸妈妈,到志同道合的网友,一步步,都不是孤胆英雄的冲锋陷阵,每一回合,都如有高参添翼,良人解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赢得如此多的合作者“跟上来”的魅力,如同上了年份的陈酿,是薛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功德,不是三言两语化学分析就能剖析的。例如,儿子在高三之时是如此的亲子关系,十数年来的功力说得清么?家长在“跟上来”这个过程中的变化,不光从第二部分的书信集能见其心血,字里行间都是推动家校合作的用心和用功。例子不用多举,合作,是摆在从优秀到卓越之间的必修课。

在我的二年级开始时,我继续读《我们二年级了》。虽然薛老师总是不忘在书里说“语文与数学不同”,但为人师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应不会作此分别的吧。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篇3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书之多喻为海,人们总以“沧海一粟”自谦为读书之少。而现在的我,顿觉所读的书竟连“沧海一粟”都不敢言。偶有空暇也喜欢读一些婉约小说和诗词散文做为消遣,总不大愿意去读整本的专著和教学理论书籍,我觉得那是件苦差事。去年九月当我再次走进一年级的同时我也走进了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并随之被书中薛老师那自由飞舞的语言、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思想、独特的智慧深深感动,让我仅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便一口气读完了它。在此我也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读这本书的所得与各位老师一同分享,尤其是和低年级的同仁们共勉以共同走向“心平气和”的工作状态。

一、 “心平气和”地管理班级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叫呱呱,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作为一位和一年级孩子摸爬滚打近十年的“孩子王”其间我也自学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如: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训斥、抓住典型……这样一来,好象班级常规极好,但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脾气变得日日暴躁起来了。当陷入这种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效果了,最后是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是薛老师告诉了我唯有走向“平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 在一年级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说:“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确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平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静下来,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 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规范纪律 薛老师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惩戒的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所以老师在开始一定要硬着心肠严格要求,把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她所带班级的班规就是:“自己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加倍惩罚。”可见惩戒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可爱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薛老师与家长的一次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效果。” 读到这些管理班级的高超手法给我的震撼很大。现在才知道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的境界,有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二、“心平气和”地教学语文

1、坚持不懈抓语感 “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没有语感,语文成了什么?枯燥的知识碎屑,无聊的淘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养。”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个孩子都会两个两个字地顿着读,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多次的范读指导还没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没能坚持下去,松一阵紧一阵地练习,因而效果总不如意。而薛老师一直顽固地坚守训练: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地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体会“文字就是乐谱,读书就是唱歌。”这样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让我感动之余也让我下定决心,对孩子们的语感训练一定要抓紧。因为,一年级是培养语感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错过了,就错过了。机械呆板的声音一旦形成,将来费多少力气,耗多少时间也不能挽回了。

2、将读书进行到底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是薛老师发自肺腑的话语。薛老师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她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心境失衡,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就带领她的这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尽早培养起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课外阅读给这个一年级注入了非同寻常的活力,正所谓:“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只要他们上了‘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的路子,别说语文,所有功课的学习都将如同远航的帆船,拥有了持久强劲的顺风。”“一旦孩子爱读,一旦到了孩子催着家长不断给他们买新书,语文将是最先驰出家长视野的骏马,语文必将是载起其他功课乘风远航的浩荡江水。”薜老师在“课外阅读”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独到见解,我想这是对我最大的鞭策:“一个连自己都不读书的教师是不会引导学生来读书的。”想起我每天总认为自己太忙,管理班级忙,备课忙,改作业忙,应付各项检查更忙……。正是在这样忙忙碌碌中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贫乏。今后一定要跟着薛老师走入阅读的神圣殿堂,并始终保持这样的一个好习惯,无论如何,再苦再难,也要挺住——将读书进行到底。

3、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 “在中国的体制下,12年下来就是一头猪也会被训练得善于考试了。”书中这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不得不让我们审视自己的教学,扪心自问:“分数的背后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备足了强劲的后劲了吗?”面对班级中几十张天真活泼的孩子,我想我们应该和薛老师一样树立相同的观,那就是:“健康第一,品行第二,学习第三。”并坚决执行素质理念:“在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吧!

4、对学困生做到“气和” “欲速则不达,性急则坏大事。”“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而不是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要心平气和,要承认差距,要灭掉强求一致、必将导致两败俱伤的控制欲,山高水低,各随其能,各随其性。”“补缺补差是没有用的,只徒然地让孩子憎恨惧怕学习。”薛老师对待学困生的这些观点我感同身受,往往越是关注越是在意的后进生会一直在补课和纠错中变得越发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一个学期忙碌下来后进的还是他们。倒不如对他们“气和”一点,多给鼓励,多给自由,各随其能,各随其性,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三、“心平气和”地沟通家长 学校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远不会真正地飞上蓝天。薜老师在教这个班级时,就运用了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力量。其中,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最吸引我的是她写给家长的21封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每周一封,根据学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引领着家长一步一步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教学工作之中。这是一些非常有实效性的信件,如:第一周“呼唤”,呼唤家长做学习型的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在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买一本;如:第五周“定能生慧”,建议家长尽量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家不制造噪音,共同培养孩子的静气;再如:第八周“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鼓励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21封信,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也有煞费苦心的提醒:既有语重心长的告诫,也有不容置疑的要求……薜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与她的家长们一道分享着的快乐。正是这二十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就是这二十一次真情的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是润物无声的美丽而又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工作者必备的心态。的确,做到心平气和谈何容易!老师看起来的轻松与平和的后面其实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坚忍与付出。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从容,学会心平气和,学会一种美丽的工作姿态!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篇4

刚看到《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心平气和”四个字。心平气和──该是怎样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教一年级还能心平气和?薛老师在书中讲述了她的的教学体会,从九月开学到一月期末的来临,薛老师在孩子们初入学的五个月里,从开始的“闹”,到后来的“静”,从拼音学习,到写日记的开始,都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们不惧怕学习,进而热爱学习,慢慢进入读书人的角色。

工作一年多年来,自学了一整套“管理”学生的绝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制胜。这样一来,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级课堂常规极好。在为师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日日暴躁起来了。并且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狼狈状态,往往造成人在教室的时候,学生迫于老师的威力不敢说话,刚一走开,教室里立刻乱成一锅粥的状态。

薛老师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也曾着急发火,但她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心平气和地和学生交流,心平气和地教学。她在文章中提到“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我希望这样有意识的反复强调,能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孩子安静,老师也是“静”的,“看黑板读字和字母的时候,我的目光闪电般扫射每一个角落,发现分心的,宁可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她十分排斥大声斥责孩子,排斥严厉地批评,又一次“上午因为急,拍了一下桌子”,她反省“这是开学以来第一次。那难听的声音,应是对我劣根性的警醒,而不是一个坏的'开头。”

为了实现安静教学,薛老师做了各种有益的尝试。薛老师说:“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因此她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反观自己上课,害怕学生听不到,总是用最大音量不断重复,有时候还动了买小蜜蜂的念头,期望用高分贝的声音来盖住学生吵闹的声音。殊不知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的声音要大,是为了盖住学生的吵闹;同时在老师高分贝的刺激下,学生变得更加躁动,吵闹的声音也更加响亮;老师只好再一次用更加响亮的声音来上课。在一次又一次的恶性循环中,在一天有一天的错误实践中,我们的孩子离“安静”越来越远,他们的心态离“心平气和”也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则是“躁动和不安”。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像薛老师那样,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薛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毫不避讳的承认自己也“体罚”孩子。当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特别震撼,觉得薛老师呈现给我们的是真实的教学状态,不是单纯的说教。也正因为薛老师的真实,文章的真实,才更加让我们感动。孩子需要赏识和鼓励,但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惩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尽自己的能力,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些爱的碎片的──儿时读过的一首儿歌,人生第一次整本的背诵一本书,听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这些记忆的碎片承载在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爱,承载着童年的记忆,留下或大或小或暂或久的影响。这多么好!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篇5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书名是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早就听说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但真正翻阅,还是从我带这一届一年级孩子开始的。

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与家长的真情对话,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心。第三部分:平和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的见证及在现实教学中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平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你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我,这次却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首先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每每两天不读书,便觉手足无措,性情焦躁。她的博览,既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要借助什么高深的理论来显示自己的才识。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平气和”起来。

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几天不读书,就觉得“有浮躁之气生”。是呀,身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其实很需要读书。我常把自己定位于一位数学教师,殊不知数学教师整天与数字、公式打交道,因此更需要文学的滋养。读书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读书才能让我们更有底蕴,让更有深度……读书的好处已被更多的人所看重所接受。

其二、感动于薛老师的教学技巧:上课声音小而柔和。

薛老师称其为“修炼”,感觉自己也特别需要这种“修炼”。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现实往往相反,越是大声嚷着要孩子们“安静”,这些孩子们也就越是不能心平气和地静下来。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

其三、也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反省、思考

在这本原生态的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从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其四:还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交流、沟通

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理念前行。

其五、更感动于她的真诚。

薛老师的真诚,总是体现在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之中。信手翻阅,便可从文中找寻到大量的这种真性情流露的描述:“我舍不得这帮刚刚上路的孩子,虽然地球离开谁都转动,可是因为我是爱他们的,所以总是自做多情地认为:离开了我,刚刚上路的他们,好比被抛弃的孩子。”——这是对事业的真诚。

薛老师如此执着,确实让我敬佩至极。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平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

让我们在平和的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篇6

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再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说尿裤子了……每一天的上课就好比打仗一样,常常让人觉得不能如鱼似水的遨游在课堂的海洋中。

然而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催使我们成长的机智的体现,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做老师的应该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孩子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是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第三部分是平和辐射,收录了她在现实教学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

首先要每天读书。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她的博览来源于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上课声音要小而柔和。以往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要心态平和,声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断地反省、思考。在这本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通过强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最后要及时跟家长交流、沟通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理念前行。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潜心修炼,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的声音。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我佩服的一个人作文6篇

作文母亲节的一天6篇

我记忆中的一天作文6篇

我难忘的一天作文6篇

()的一次笑作文400字最新6篇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作文6篇

身边的一件事作文6篇

难忘的一次经历作文6篇

给老师的一封信600作文6篇

母亲节的一天作文6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