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主题选择应当多样化,以便我们在写作中不断探索新领域,结尾部分的总结和升华同样重要,它能够强化作文的主题,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诗中月的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诗中月的作文篇1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古诗里的春天,除了美,还有绝美!
古诗里的春天,美在大景和小景的交替中。大景是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谁都可以看出花朵的面容,万紫千红的花朵,好像永远都是春天似的。这句诗从远镜头写出了百花争艳、花团锦簇的景象。
小景婉约细腻,近镜头也能让我发现古诗中的美。“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我好像看见了碧绿的江水,白色的鸟儿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青青的山和快要燃烧的红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关不住想要出墙的红杏,也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古诗里的大景和小景还有很多呢,让我们一起多读古诗,感受在大景和小景中交替的美吧!
古诗中的春天,美在动静交融之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戏蝶舍不得离去,在那里欢快地跳着舞蹈,娇莺在唱着动听的歌儿。这首诗看似在写戏蝶和娇莺这些动景,其实是在侧面烘托美丽的花儿。“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散学归来早本是静面的,可下句“忙趁东风放纸鸢”又为上一句增添了美景,真是动静交融啊!
古诗中的春天,美在无限遐想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下着大雨,路上的行人在想些什么呢?这就可以展开我们的无限遐想。这些人们是在想自己的家人?还是在想自己的朋友呢?
古诗是我国的国粹,中国人作诗,都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理想的,他们把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和魅力,古诗里的春天更是绝美,美得妙不可言!
诗中月的作文篇2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又是文人墨客悲春伤秋的时刻了。秋气愈渐愈清,窗外的冷松也越发深沉苍翠。是的,人生的秋天到了。夜已深了,我做完了所有的功课。到阳台上透一透气,我想让烦闷的心平静下来。月明星稀,玉露零零。一轮惨白的明月缀在辽阔深蓝的天幕上,显得越发纤巧了。清冷的月光颤颤地洒下来。只把冷松衬得更暗沉了,仿佛黑压压的远山。一阵又一阵的凄凉的蟋蟀声似乎在倾诉着秋夜的清冷寂寞。衰飒肃然的蟋蟀声从四面八方袭来,如蚊如蝇,如诉如咽。在这月白风清之夜,越发清晰明了。起初,哀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又有如回忆思索自己走过的坎坷的人生道路。渐而,升腾跌宕,步步高昂。势不可挡的力量从四周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慢慢又归于平静。凄婉者,如柔曼的提琴,绵长幽怨又寂寥。纤细者,似哀伤的二胡,惆怅哀柔又迷茫。这是夜莺为自己谱写的死亡挽歌?还是望帝为江山化作啼血的杜鹃。像饱经风霜的老者,又如命运多舛的诗人。
是深沉的叹息;是伤心的哭泣;是激愤的倾述;是倔强的呐喊。渐渐地,渐渐地,这凄清的哀鸣又疏远了。若有若无,仿佛是倩女幽魂在轻柔的歌唱,又像头顶清冷的月光。仿佛无处不在,但细细谛听又分辨不清。好像是从自己心中氤氲而出。是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龚自珍的“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又还是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一声梧叶一声秋”,还是“一点芭蕉一点愁。”?这都无从知晓,答案只在骚人自己心中。诗就像这虫鸣一样哀婉凄凉。这寒蛩的寒意又来自何方?遥想当年,天真烂漫。
就在这样一个秋夜,我提着一盏小小的红色纸灯笼,在草丛中捉蟋蟀。万物静谧而安详,到处是蟋蟀悠扬的琴声。拨开一丛青草,一只硕大的蟋蟀银牙如刀,穿着一身油光发亮的黑铠甲,舞动着两根触须,四脚挺立,正得意地鸣叫着呢!我蹑手蹑脚的踱过去,两手围成一个小罩子,猛然向蟋蟀扑去。它轻轻一蹬,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逃走了。夜深了,妈妈连声催促着,我还是乐此不疲。我稚嫩的小手拉着爸爸的大手,央求着为我捉一只。听见一只肯叫的,跑跳着过去。又听见一只响亮的,又掉头冲了过去。跑得大汗淋漓,弄得灰头土脸,还听妈妈的数落,却是满心欢喜。“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而今长大了,有做不完的功课,刷不完的题。
在寒秋之夜,万家灯火阑珊,我可是这独醒之人?还有无数的莘莘学子在昏暗的灯光下夜战。他们和我一样没有小时候的心境了。也许将来,我连在一个寒秋之夜听虫鸣的机会也没有了。那麻木愚昧就更可悲了。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又寂寥,四面都是如诗人苦吟般的虫鸣。我将来是变得肥胖麻木,还是更加清癯苦瘦?夜更深了,一阵阵侵骨的寒意让我乞求着天明。
诗中月的作文篇3
梦回无数次,幻想几百回,我想生活在诗的世界中。清晨,伴着乌语花香在阳光中醒来,听着朗朗上口的诗词韵律。以日以平,与世无争。
我喜欢李白“君不见高堂时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谈雅愁思。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回想当年意气丰发少年郞,而与少年已垂暮,白发苍苍。念及此,平白地多出了几番忧愁。曾记他当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篙人”的自信与豪迈,不由得感慨万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待是一种天成,毫无瑕疪,历经千年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我喜欢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所有词中我最爱这首《木兰花令。似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仍是俊朗男儿,她仍是绝美闺秀,没有猜疑,没有委屈亦无怨无恨,只余那般纯洁而美好的悸动,那该有多好。“何如薄革锦衣即,比翼连枝当日愿”。可是,薄情的男儿啊,早已忘却了当年的海誓山盟,天长地久。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生活在自己的国度之中,天堂的竟象扎根于他的心灵。没有纷繁复杂的精神困扰,也没有角逐名利的欲望,他只有一份坦然平各的自然心境默默地品味着简单彻又实在的世俗生活。面朝他所向住的乐园。许多心中的愿望,想象一幅幅快东的生活图画。他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然而这原始而单纯的向往终究遥不可及,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我寂寞的等,我阴沉的等/二月的雪,二月的雨。他如同二月的雪般消逝人间,只余下他紫色的诗。
酌一壶清茗,在雨后初晴日,看云卷去舒,品淡淡茶香,赏韵雅诗意,我爱这诗味人生。
诗中月的作文篇4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
刷刷——刷,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
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
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
诗中月的作文篇5
有人说,每个孩子就其天资而言都是诗人。而我要说,生活中处处有诗,处处是诗。——题记
记得小时候,我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到处玩耍,便整日在家看书。后来渐渐长大,也由此养成了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并在生活中捕捉着诗的光影。
春天时,记忆深处最鲜明的莫过于淅淅沥沥的小雨了。那亮亮的白线,如牛毛,如细丝,如花针,农人们称其为“春雨贵如油”。是啊,这是一年中饱含生机的时刻,这时就不免想起老杜的诗句“夜雨剪春韭”,让人觉得极清韵。
熔炉般的夏日,蝉鸣蛙鼓,傍晚吹来的习习清风扫去了一天的闷热,几颗疏星点缀着深蓝静谧的苍穹。这时,口边不禁轻吟着辛弃疾亲近自然的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心里不免觉得诗与自然、与生活是相融相通的。
秋风袭来,性急的叶子纷纷换上了暖色调的着装,日光透过树林的间隙投射下斑斑驳驳的光影,满树的枫叶经秋霜的浸染散发出灼灼其华的光,眼中尽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极致美感。
凛冽的寒冬,在一个月圆之夜忽降鹅毛般的大雪,“未若柳絮因风起”。清早起来,推开屋门,眼前不禁豁然一亮,屋檐上,院落中,到处都能看到雪的踪迹。闻着它的气息,鼻子有些麻麻的,呼出的气也都化作白气随风消散。槐树上那如同穿了一件破旧棉袄的灰土土的枝干,此时由于雪的降临,也已是银装素裹,其中,已消融的部分已冻成冰晶,如粉妆玉砌一般,煞是好看正如岑参所说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是不错的。
生活中处处有诗,处处是诗,失意时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伴我前行;无事闲坐时细品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然意趣;秉烛夜读时感受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未酬的心绪。
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而我要说:“以诗为镜,可以明心性”。生活中处处有诗,处处是诗,只要你肯去发现它,那时,将在你眼前展现出一幅绮丽的画卷。
诗中月的作文篇6
静静地坐在床上,捧一册书卷,染一丝墨香,任由落花洒落于窗前,鸟儿落在身边,爬上我的膝盖,一览群诗。
读月光的恬静,读战马的嘶鸣,游走于字里行间,采撷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我坐在渔翁的船上,扑面而来的,是白色的世界。明明眼前群山连绵,却不见一只飞鸟,此处美如仙境,却不见人烟。茫茫江河,唯有这一只小舟在漫无边际地飘浮。一位老人,披着蓑衣,盘腿坐在船头,手持渔竿,闭上了那饱经风霜的眼,挺直了背,不屈服于自然,留下了一片沧桑。他钓的不是鱼,而是命运。
一阵风吹来,书被翻到了下一页。
我站在楼上,青色的山峦连绵起伏,宛如一条巨龙仰天长啸,一轮滚滚圆日依靠在青山之上缓缓西下。山下的黄河如万马奔腾驰入海中。若要看见更多景色,则必须更上一层楼。
当读到“清明时节雨纷纷”时,又是别样的一方景色。清明时节,雨纷纷扬扬地洒落在人间,织起了游人心中思念故人的那一份愁丝。我的心也如雨一般烦乱,就好似算盘一般拨动如麻。这时,一位牧童在雨中骑着黄牛缓缓行来。牧童长得十分清秀,如画中走出来的一般。我快步走上前去,借问牧童酒家在什么地方。牧童用手遥指了下远方,我顺着他的手望去,雨雾中,一面杏黄色的旗子在风中摇晃,分明可见,上面绣着“杏花村”三个字。
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只有当你完全沉醉在这个世界时,才会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与李白一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杜甫一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六月西湖旁享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阳光爬上我的膝盖,它也要看我手中的古诗。花轻轻地落下来,点点残红在树枝间格外醒目。直到鸟儿飞尽,才发觉到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着份空寂。垂下眼帘,把窗户轻轻关上。
我沉醉于字里行间,读大漠的孤烟、枫桥的钟声。
诗中月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