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的历史作文模板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文之前,提前列好提纲可以避免思绪混乱,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团的历史作文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团的历史作文模板7篇

团的历史作文篇1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中等身材,面如冠玉,龙眉细目,鼻似玉柱,口赛丹朱,大耳有轮,胳膊过长,往下一垂双手过膝。对,他是曹操。曹操就是喜爱的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多都不喜欢曹操,说曹操嫉贤妒能,心胸狭榨,刚愎自用,伪善多疑,残暴不仁,到了晚年又糊涂又愚钝。但是我要说的是:曹操是个凡人。虽说曹操嫉贤妒能,心胸狭榨,刚愎自用,伪善多疑,残暴不仁,到了晚年又糊涂又愚钝,但是曹操在军事上的才能是无人能比的。他几十年的东征西战,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就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当时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为强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国在三国时期的地位,后来晋国才能统一了天下,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曹操在重用人才上做到了“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在这一点上也是值得我欣赏的地方。他采用多种聚集人才的手段,对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在对人才的使用上知人善任,任人唯才,多方招贤纳士,唯才是举。如曹操自己所言:“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刘备可以说是曹操的心腹之患了,对于熟谙时势的曹操来说这一点无一不清楚,但刘备二次投命曹操且都受到厚待,使可见其博大胸襟。关羽被迫“降汉不降曹时,曹操曾企图收买其心,但云长不为所动,还是挂印封金、斩关而去。当时程显劝曹操“追而杀之,以绝后患”,但曹操深有感触地说:“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曹操能够从长远打算,不计前嫌,确实是统帅之才。作为统帅的曹操,做到了兼收并蓄,最大限度地吸引和使用人才。曹操的这种气度和胸襟,使许多原本是对方阵营里的人才心悦诚服地投奔了曹操,曹操也以坦诚和谅解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在“诛宦讨卓”中,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欲尽诛宦官,夺取政权。曹操谏曰:“宦官之势,起于冲、质之时,朝廷滋漫极广,安能尽诛?倘事不密,必有灭族之祸。请详察之。”表现出曹操顾全大局、争取主动的远见卓识。曹操在当时动乱黑暗的年代能够结束国家的分裂局面,于他的智谋和政治智慧是分不开的。比如刘备打了败仗常常垂头丧气,而曹操则胜不骄,败亦不馁,曹操这也正体现了一个政治家所拥有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南征北战,他把自己喜怒哀乐和自己的政治追求都融入诗歌中,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短歌行》用早晨的露水来比喻人生的短暂;《龟虽寿》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娅月行》)“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我喜欢聪明睿智的曹操,喜欢宽宏大度的曹操,喜欢赤诚相待的曹操,喜欢多情善感的曹操,我也喜欢嫉贤妒能的、心胸狭窄的、伪善多疑的曹操。

团的历史作文篇2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 “孔子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 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一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疑。“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三、 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彩图《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 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20__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__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团的历史作文篇3

历史的长河渊源流淌,其间的名人志士犹如一颗颗五彩的珍珠,熠熠生辉。你只需信手捡拾,任何一颗都闪耀着它独特的光彩。

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韩信。他是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战必胜,攻必取。回想古往今来,人人提倡要做有骨气的人,所谓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就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而韩信——如此成就的将领奇才,却曾受过胯下之辱。

或许有人会批评他做人没尊严,可我却不这样认为,要知道,有时忍一时之气并不是件坏事。就拿韩信的遭遇来说吧!当年,淮阳街上有个屠夫,十分看不起韩信,扬言韩信若真不怕死那就砍自己一刀试试,否则的话就从他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闻言后,许久没说话。最终,他还是从那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如果韩信当年逞一时之勇,那么他后来也就不可能成为汉朝的大将军了。或许有些人会认为韩信当年懦弱的行为,简直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可谓有何颜面苟活于人世间?但我却不这么认为。韩信当年在选择第二种方式时曾“许久没说话”,相信在他沉默的一刹那,一定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的`忍辱退让,正是其日后发奋图强,智勇双全的源动力。这就是就是大丈夫的能屈能伸。我佩服他!我认为韩信当年并不是没有血性,没有骨气,他所实践的恰恰是忍辱负重!相当年,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打败吴国,重拾帝王的尊严,而韩信,也是如此。可见,怀有大忍之心人才是真正的大英雄。韩信 当年的表现,是柔软不是柔弱,是坚强不是逞强。逞一时之快而抛弃长远利益那只是诗人的小聪明罢了。大巧若拙,大智若勇,只有不计较一切得失的人才能成功!

韩信——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令我敬佩!

团的历史作文篇4

历史的声音是深沉的,是饱经风霜的,它倾诉着千百年来的沧桑,只要你静下心来,思绪便会随着那声音进入历史的殿堂。

听,那饱含怀念且悲伤的琴声,是那样的林籁泉韵。那是俞伯牙,为觅知音在高山流水的陪伴下,弹着那忧伤的曲子,他幸遇知音钟子期,与其相见恨晚,却在逾期拜访时,得到那痛心的消息。“大千世界皆友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心痛万分,双手抚琴,为子期的逝世献上最后一首曲子,便摔琴而去。这声音是为知音的逝去而产生,是那般的忧伤。听着,听着,我不由潸然泪下,这份真挚的情感,给我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敬仰。

倾听历史,屈原那悲伤的长歌,在历史的空中飘荡。“路漫漫而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醒。”屈原孤独的'悲鸣着。屈原抱着满腔爱国热血,为国付出,却因奸臣嫉妒审计陷害屈原,致使屈原被流放他乡。满腔热血在屈原悲怆的胸怀中,翻滚,最终形成了流传于世的《离骚》,看着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在悲愤交加之中,投江自尽。千百年来,世人皆叹息,为那爱国诗人生不逢时而惋惜,爱国的颂歌代代相传。

霸业已空,美人逝去,那霸气于身却痴迷于儿女私情的男人,在滔滔江水面前低下了那骄傲的头颅,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此时听起是那样的心酸,那骄傲的男儿终于流下了已蓄满眼眶的泪珠,低声呜咽的哭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 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奈若何。”一代枭雄却落到如此下场,直叫人痛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宜将剩勇追穷寇,莫学霸王空沽名!” 的豪情,让人振奋。

悲伤的琴声,悲怆的长歌,低沉的哭泣声在历史的天空中随风飘荡,向我们倾诉着千百年来的沧桑,悠远绵长……

团的历史作文篇5

历史人物,一个永远风靡的话题,如广袤的天空般深邃;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一个永远不灭的,又好似深空中的点点繁星那般温柔。

我喜欢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宽阔胸怀,远大抱负;我喜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醉自然,悠然自得[注: 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我喜欢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真诚祝福,美好祝愿;我还喜欢俞伯牙《高山流水[注: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的磅礴有力,缠绵悱恻[注: 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但我更喜欢李白,喜欢李白的珍情,喜欢李白的浪漫,喜欢李白的乐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辗转的思乡情溢于言表,望着空中那轮明月,想着这般千古名句,谁能不为之动容?静。给明月披上一层柔光,凄清的心境在这柔光的笼罩下,也少了些阴霾,多了些晴朗,谁能不为这月光倾心?

“安能摧眉折腰[注: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遭遇仕途不顺时,在那个朝代,你会怎么办?消极,还是堕落,可这样往往只会是境遇愈来愈糟。诗仙李白毅然选择了用笑容来面对,来消除痛苦,用他的乐观,向世人说明“这又何妨,此有何难?”“长安市上酒家眠”,清风伴着他一同行走在大道上,用袖口,拂过胸口,踏着前方不定的道路,访过数座名山,赏过数山风景,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桃花潭水[注: 比喻友情深厚。]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江边,弥漫着桃花的清香,江面也时不时浮起层层涟漪,水清,水明,使得鱼儿也都竞相跳跃,他站在桥前,汪伦则站在岸边两人皆未言语,可谁又能磨灭这份情谊呢?那早早的就定格在彼此心中,那个最显眼的一块地方,承载着他们的回忆,有这般挚友,岂不乐哉?

喜欢他的浪漫,喜欢他的乐观,喜欢他的珍情,喜欢他的……

在我喜欢的历史人物的深空中,闪耀着一颗最亮的星——叫做诗仙李白。

团的历史作文篇6

"记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学家,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他的思想和论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却以自己的成仁取义让后人景仰。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最初了解他是因为六百年前的那场,那时便认为他是一个杀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后又读了一些书,才出一个完整的他。

唐代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写得很好,而方孝孺,却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乡人称为“小韩子”,可见其天资聪颖。父亲方克勤对他一生的为人立世有着深远影响。父亲简朴,体恤百姓,言传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死后,方孝孺又遵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师从“开国之臣之首”的宋濂学习。宋濂称赞他是百鸟之中的,认为他才思敏捷、端庄凝重,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必然会超过自己。

一介书生,一代才子。在我看来,他应该在自己的家乡过着闲适的生活,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与名人隐士谈古论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又渴望着有所作为。正是这样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记得他在洪武朝就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不料两次碰壁,最终也只落得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难同少年,谢时辈,心事愧前贤”便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到了建文朝,他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可这却是一条不归。

我时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步入,或许我们现在就能读到他更多的学术著作。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他当初在汉中府学教书,或许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场中,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夺取了皇位,可这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棣就想让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给他写即位诏书以装点门面。方孝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对于朱棣的篡权很是不满。他没有理会朱棣,存心要为建文帝鸣不平。他在要写诏书的纸上写下了“燕王”四个大字,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朱棣问他怕不怕诛九族,方孝孺却说诛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个的人,听到方孝孺这么说也很生气,就把方孝孺的门生故旧也算作一族,全部杀掉,造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族之诛。

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人,七日方止。

“降乱离兮孰知其由?三纲易位兮四维不修。骨肉相残兮至亲为仇,得计兮谋国用猷。发愤兮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这是他临行前的《绝命词》,诗中悲愤的心绪令人不细读。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方孝孺是中国封建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却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一介书生为了和自己的,无惧的者,坦然死亡。他死时只有46岁。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握,但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扩展。满腹经纶的才子,成仁取义的英雄,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团的历史作文篇7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我难忘的历史人物,如:威武不屈的文天祥、代父军的花木兰、才华横溢的王勃、闻鸡起舞的祖逖……其中令我感动的还是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出生在宋朝,那时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因此,他的母亲带他拜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师傅。岳飞练功十分刻苦,因为他胸怀大志。

有一天清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和岳飞住在一起的三位师弟都因怕冷而不肯起床练功。岳飞躺在床上想,功夫就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若少年不努力,将来拿什么报效国家,于是,他咬了咬牙,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跃了起来,穿衣提剑,迎着寒风走出屋了,狂风夹着碎雪,挥剑起舞……我觉得岳飞身上有一个令我感动的优点:那就是恒心与毅力。

岳飞依旧每天坚持努力练功,过了几年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岳飞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金军所蹂躏,他一腔热血沸腾起来,毅然决定请缨沙场,投笔从戎,参加了抗击金军的“敢死队”,渴望凭着自己一身精湛武艺,建功立业,保卫家园。

为了鼓励儿子安心沙场,报效祖国,岳母在岳飞临行前,让他跪在神祖牌前,郑重地在他背上刻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还要岳飞时刻赤诚报国。岳飞听了岳母的训诫,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水,他决定牢记母亲的教诲,不辜负母亲的'厚望,迅速奔赴沙场,为国效命……我又觉得岳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令我感动的优点——爱国,他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短暂的一生中无不体现了他的“精忠报国”。

现在虽然不是战争年代,但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让我们感动的人。与岳飞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垂头丧气,叫苦叫累。我们要时刻怀揣着一颗爱国之心,要学习岳飞,有志向,有恒心,有毅力,长大后报效祖国!

团的历史作文模板7篇相关文章:

与团的关系心得7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模板6篇

教学工作计划历史模板5篇

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模板8篇

2023高三历史教学计划模板5篇

团的纪律心得体会通用7篇

读历史的心得体会模板6篇

八上历史工作总结模板6篇

教学工作计划历史八年级模板6篇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5篇

团的历史作文模板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