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认真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们才能写出有意义的读后感,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月牙儿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月牙儿的读后感篇1
一轮月牙儿,带着点寒气,以微弱的光亮照着大地。它的软光儿清亮纯净,但只要一片云飘来,便能笼罩住它的光芒,让世界坠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这便是老舍的《月牙儿》,在月光般的诗意语言中,渗透着浓郁的悲剧气氛。小说用一个少女的回忆讲述了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苦楚生涯,“我”幼年丧父,安葬父亲和随母亲上坟的时候,月牙儿都带着寒气挂在天际。母亲在贫困得折磨下不得已再嫁,过了一段安稳日子后,继父却又无端失踪,母亲走上了做暗娼得道路,当母亲与我分离后,我经历了一连串的失意——失业、被人完弄、沦为暗娼,月牙儿蒙受了一层乌云,“我”终于理解母亲别无选择的困境,当母女团圆的时候,我已经重蹈母亲的覆辙,为了生存下去而出卖自己的肉身,最后被捕入狱。
小说用舒缓从容的笔调,刻画了“我”一步步走向坠落的经过。这种坠落背后有一只黑手推着,而我全是茫然无措。虽然继父的出现与青年的出现让我暂时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但这宛若是月牙儿的光芒,一会儿就消失了。在她关进监狱以后,发现“世界比这儿并强不了多少”,她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简直就是监狱的缩影,黑暗阴冷,令人窒息。
在这里,“月牙儿”代表着一种残缺,它是“月牙儿”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诗意象征:首先是社会的残缺,正是整个旧世界把母女逼上了绝路,社会中缺乏良好的秩序,只有钱、权、肉的赤裸裸的交易。社会秩序的混乱使得如我一样的花般的少女成为暗娼。胖校长虽然大度地容留了我,但是也给不了我钱。甚至有的嫖客手里就攥着一块钱,唯恐上了当。整个社会都陷入一种极端的贫苦之中,这个时候钱成了财富的象征,成了沙漠中的水,对于“钱”与“人”的关系,“我”认识得很透——“钱比人更利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子。”
其次,社会的残缺引起人性的残缺,人性变成了兽性,真善美一步步地走向泯灭。岁月磨去了“我”的天真,“悟”出了爱情是吃饱了没事做的事。一个少女竟然对爱情都失去一份天真,那不能不说是人性的悲哀。母亲不择手段地挣钱,不择手段地抢嫖客的钱,因为她觉得她们是拿十年当一年活啊,连肚子都顾不了,哪里有工夫去顾什么善呢?至于美,我和母亲青春的容颜,便一点一滴地消磨在生活的折磨中。“我的皮肤粗糙了,我的嘴唇老是焦的,我的眼睛里老是灰漉漉地带着血丝。”更重要的是,她们心中那份对美的追求的泯灭。母亲从每天照镜子,再嫁后还喜欢戴花,到最后的全然不顾形象,而我对于那纯洁清凉地月牙儿也很久没有看,不敢去看。人性的真善美都被社会“强大的黑手”蹂躏着,扭曲着,发出无力的呻吟与悲凉的呐喊。
再次,是“爱”的缺失,就像女主人公所说的“爱死在我心里”了。她和母亲之间隔着一层用穷做成的障碍,男女之间的爱更是“织成了网,互相捕捉,有钱的,网大一些,捉住几个,然后从容地选择一下。”女人永远是男人附属品。至此,我也只能退缩到爱自己了—
—“‘我’老在我的心上,因为没有人爱我,我爱我自己,可怜我自己,鼓励我自己,责备我自己。??我身上有一点点的变化都使我害怕,使我欢喜,使我莫名其妙。我只能顾眼前,没有将来,也不敢深想。”如此幽幽的自伤自怜之中,也控诉着旧社会中下层人民非但生活无处容身,精神上的栖息空间更是狭小得可怜。
面对人生的残缺,母女俩也不是完全地放任自流。像“我”刚开始也在寻求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却不得已地失业,“我”告诉自己:“我年轻,我好看,我要活着。”还有最后的“我这样的生命是没有什么可惜的,可是它到底是个生命,我不愿撒手。??我爱活着,而不应当这样活着。我想象着一种理想的生活,象作着梦似的。”这些都是本能的对命运的反抗,对生活所抱的一种模糊的憧憬。虽然“我”已经堕落,却又始终比周围的许多人单纯善良。当青年的妻子找上门来的时候,“我”不不预备跟她发生什么冲突,很容易就离开了,甚至在青年抛弃他的妻子后还对他的妻子产生了一丝同情。由于不甘心为挣钱而讨好小饭馆的客人,“我”愤然放弃那份工作。当母亲为了钱与嫖客发生争执的时候,“我”觉得母亲那样做有点过分——“不错,既干了这个还不是为钱吗?可是干这个似乎不必骂人。”但是,这些就像那月牙儿,这点光是极其微弱的,很快就会被黑暗吞噬。
当时农村经济的破产,败兵抢掠敲诈,民不聊生,月牙儿是这场人间悲剧的见证者。这不禁让人想起安徒生陆续写于1840至1855年间的小品文《月亮看见了》,那是一部以童话形式写就的散文集,通过月亮的口吻记叙了月亮每夜的见闻,通过月亮的视角写了城市角落里落魄的妓女,荒原山丘上的饮酒诗人,还有逃难的农民和绝望的小丑演员。这个世界就象月光一样冷清真实。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个月牙儿的见证下,还有着多少如母女两人一样的人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着?
月牙儿对此也只能旁观而无能为力,它的光是冷的,给不了她们温暖。它只能目睹或喟叹,或陪伴着她们,而无计可施。这种状况也是老舍当时的心态吧。老舍只是用笔去书写他们内心的挣扎和抗争,但是并无随着“潮流”为人物安排一条“革命的道路”。就像老舍说的: “在书里,虽然我同情劳苦人民,敬爱他们的品质,我可是没有给他们找到出路,他们痛苦地活着,委屈地死去,这是因为我只看见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一面,而没有看到革命的光明。不认识革命的真理,但是,艺术作品不同于宣传材料,为什么一定要它给人找到出路,或者一定要说出穷人应该造反呢?”老舍来自下层人民,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够比老舍更深切的体味到社会角落里受侮辱和受损害的人群,没有人比他更贴近下层人民的心。他的作品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对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热爱,使他的笔端迸出生命的火花,异常的灿烂。
本篇没有老舍惯用的幽默,而是严肃沉痛的,对现实有着强烈的揭露和控诉。这大概是因为《月牙儿》是烈火过后的重生吧。
1928年春夏之间,对于济南来说是一个累累弹痕,斑斑血迹的回忆。“五三惨案”(称“济南惨案”)在这里发生,1930年暑假,初到济南老舍,在惊讶于济南的“来自天然”的美丽与“诗境”的同时,也敏锐地注意到了那次惨案留下地遗痕,并由此牵动了创作的欲望。
这个时候,《大明湖》也就是《月牙儿》的前身,新鲜出炉了,这是老舍归国后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书写了一对母女的悲惨命运。然而,这个鲜活的“婴儿”,刚刚离开母体,就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毒火烧死了。
?大明湖》被焚后,老舍十分沉痛,他写作素来没有留底稿。从记忆中抢救出来的一篇短篇《月牙儿》,使一对母女的命运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再现,故事的进展仍以爱情为联系,这里所谓的爱情并不是花前月下的那一套,而是直截了当地追求肉与钱的获得。
然而,这种重新的整理毕竟已经变形,而且离开了“五三惨案”的大背景,她们的真实面目似难以复制的,随着上海“
一、二八”的那场大火,全都付之一炬。但是,日本侵略者的毒火没有能够把它烧掉,由此也可以看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似乎老舍的创作也需要这样一场火的洗礼,后来才能写出笔尖上滴出的血与泪的《骆驼祥子》等名篇。另外,因为对故事已经写过一遍,所以对情节和人物和情节也是烂熟于心,刻画人物心理十分细嫩,“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从敬佩,惊讶,埋怨,到理解,再到有了自己的看法。人物思想感情一步步的变化,从容不迫,舒缓玲珑,读来如饮清泉舒心宁静,又若春雨润物于无声。这是老舍唯一的一篇“以近似散文诗的笔法”写的小说,这无论对老舍,还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有益的尝试。
在老舍先生诞辰105周年的时候,电视剧《月牙儿与阳光》开拍,《月牙儿》的故事也即将搬上银屏,用另外一种形式去诠释老舍先生的作品。这表明《月牙儿》是现实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有着极大的艺术空间可以让我们去挖掘。
?月牙儿》对残缺人生的诠释十分独到,品读《月牙儿》眼前展开一副城市底层贫苦市民的生活图景,耳边响起一个受尽蹂躏,而又常常被忽视的群体发出的撼人心魄的呼喊和控诉,一股月光般的清冷和苍凉,直抵内心的深处。
月牙儿的读后感篇2
?月牙儿》,老舍著,书中以社会各界人物为主,重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面貌,描写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一致低下的普遍状况,体现了描述人民痛苦的内心,也体现了人民痛苦的内心。笔法细腻,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慨万分。真实写出人物的心里活动,活灵活现。其语言风格也独有个性。
故事中,无论是为了生存之道身陷囹圄的母女俩,还是年轻时得意,晚年遭受丧子之痛的大爷,不愿听医生的话而致使儿媳妇产后死去的老大娘;还是满怀一腔热血的海归科学家无奈离开经自己改造的农场;描述了整个社会上空弥漫乌云的危险,人民陷入深深的泥潭之中,无法逃脱的情况。对当时的社会来说,这些人的故事只是社会的缩影,极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故事的波折发展,人物的悲剧命运,暗示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艰难前行。传统的旧思想束缚,旧思维的禁锢,阻碍了先进知识分子改革的脚步。
从底层到高层,老舍将故事中的人物身世写得清清楚楚涵盖了人物对自己人生经历的看法,折射出社会的普遍现象,老舍将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老舍通过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喊出了对那些空喊口号而无作为的抨击,嘲讽那些坐吃空山的官僚主义。老舍以敏锐的洞察,揭发社会的种种弊病,警醒世人。发现和揭示社会的弊病,从而起到令人反思的作用,这是作家的责任,也是担当,也是每个人都该有的意识。书中也体现了老舍对底层生活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极大的体现了一个文人的胸怀,值得鉴赏。
月牙儿的读后感篇3
几年前,读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新月》,为老舍先生笔下的一对母女在旧社会痛苦挣扎的悲惨命运感到惋惜。更有什者,老舍先生精湛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不知所措,被多次出现的新月所笼罩的阴冷气氛深深吸引。每当抬头看到一轮新月挂在天边,就会想起被生活逼得沉沦堕落的母亲。女孩们。
古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女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女人是灾难。女人成了寡妇,就成了可夫的宿命。家庭失去唯一劳动力后,女人靠什么?小说中的母亲为了养活自己和女儿,在丈夫死后改嫁的情况下遭到社会的嘲笑。虽然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但唯一的劳动支柱再次失去,家庭再次陷入困境。当难得一见的馒头摆上饭桌时,女儿似乎知道了妈妈的隐情,咽不下。后来,女儿在学校找到了工作,就和妈妈分手了。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要穿奇装异服?她有一颗积极善良的心,向往美好的`生活。她品学兼优。为了不重蹈母亲的覆辙,她一直在挣脱旧社会的滥网,却又无处可逃。要填满这两张嘴,她就必须摒弃富人用来欺骗的虚伪和伪善。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不人道!
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地,都应该好好的活着!虽然沦为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但他们都具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对旧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女人怎么能在旧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但现在不一样了。能在新社会生活,有安定安全的家,有体贴体贴的丈夫,有可爱聪明的孩子,我真的很高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女人,女人现在已经够幸福了。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知足的人总是快乐的。恐怕人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会从快乐走向痛苦,再从痛苦走向快乐!
无论何时,生命都应该被珍惜和尊重!《月牙儿》里的母女俩,我一直很敬重,她们的身影卑微,但她们的灵魂是高尚的!
月牙儿的读后感篇4
?月牙儿》是《老舍小说名篇》中一篇中篇小说。
小说写的是母女两代人为生活所逼,相继卖淫以维持生存的故事,年岁稍大的女儿不愿重复母亲痛苦而屈辱的皮肉生涯,她只身走出家庭,投身于处处是陷阱的险恶社会。她做过几种工作,然而,她挣扎和奋斗的结果,却是从身体到心灵的重创与绝望,什么良心、自尊、体面、道德,都成了一句空话,她终于“上市”了。一个原本纯洁、善良、美丽而倔强的女孩子,不但走上了被摧残的不幸道路,后来竟被投进了监狱,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时代的悲剧。
由她我想到了书中另一个女人——“柳屯的”,她们两个的经历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她们的结局却是如此的相似,其实,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大监狱,女人的种种不幸的根源,就在于社会制度。
自古以来,不幸的女人似乎很多。我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始终是男人的配角,而永远不能成为主角?在当今社会之中,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难道人们不知道人类刚形成的时候是母系社会?说句不好听的,人类能有现在,靠的是我们女人。可为什么对于女人永远是贬多于褒,对于那些浪子还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好评”呢?
但女人是争气的,当代的女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社会的偏见,“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女人同样能成为社会的主流。
要是《月牙儿》中的女儿再坚持一下,或许她的命运就会因此改变,如果当时的女人多一些坚持,多一些努力,多一些勇气,或许那个时代的历史将被改写,在我们女人中或许也会多几位“巾帼英雄”。
只要不服输,再坚持一下,困难就会过去,这是对正在困难中挣扎的人的忠告,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是我的主人!
月牙儿的读后感篇5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
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主人公的话说,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最后,她长大了又用同样的方法来赡养妈妈。第一次接触作品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上了学,读了书,受了新思想的感化,还要这样做呢?在她接受胖校长的侄子时,她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堕落了。最后,她一步步,从风尘场所的招待到沦为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苦而得来的结果。那时候这篇小说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生活,除非她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月容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现实又一次的让她失望了。她开始知道了,如果妈妈能够找到任何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她都不会也不远这样吧。生活真是残忍啊,吞噬了妈妈也没有放过女儿。再次看到以为再也看不到的妈妈,原来母亲已经如此苍老。趁年轻利用这唯一的成本换来的生活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机会被考虑了。
所谓的月牙儿,不过是月容在想像的世界里,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虚无的朋友,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安慰和陪伴自己的朋友,一个灵魂的守护者。为什么在父亲在世的时候,月牙儿没有出现,生活里没有黑暗;为什么在继父供自己上学的那三四年里,月牙儿没有出现,因为在学校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在自己做了暗门子之后,她为什么说她看不见任何月光了,因为她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救了,灵魂要死去了。
内心的孤寂、无助和生活的艰难,再加上自己受过的新式教育,梦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月容要怎么活下去。幸好有月牙儿,最后,在监狱中久违的月牙儿出现,月容内心安慰自己说,这就是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好朋友也认同的结局。
月牙儿的读后感篇6
贯穿《月牙儿》全文的,还有矛盾。人物内心的矛盾几乎无处不在,爱与恨,悲与喜,记恨与原谅,坚守与屈服┅┅在矛盾中主人公成长和沦落。社会与人的矛盾也随处可见,社会满足不了她的需要,社会没有回馈她的努力,社会没有同情她的凄苦,然而,她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矛盾塑造了她,矛盾毁掉了她,矛盾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感叹,让我惋惜,让我感悟。
她每次看见月牙儿的心情都是不同的,因为她的生活状态的改变,月牙儿伴随了她的孤独和痛苦。我每次阅读《月牙儿》,感受也是不同的,因为伴随着成长,对社会的.认识也在渐渐变化。虽然我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弄懂小说的思想内涵,但在生活和成长在新的社会里,透过《月牙儿》叙述的故事,我还是感悟到了很多。
看过《月牙儿》,首先看到的是旧社会的黑暗,在那个吃人的世界里,没有男性的支撑,女性便难以维持生活,即使勤劳能干,即使聪慧过人,但除了委身于男人──一个或多个,她便难以生存。她恨过母亲,恨她为维持生计所做的事,她害怕也不愿意走上母亲的路,他想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也曾因单纯而受到了男人的愚弄,当爱情的迷梦破灭后,她还是走上了母亲的道路。
旧社会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男女老少都在为生计奔波,为了生存,甚至要“卖掉一切”,包括肉体,包括尊严,包括梦想。我同情她的遭遇,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同样生于百姓家庭,虽无权势,但我们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权利捍卫自己的尊严,可以不辱人格地活着,生存并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月牙儿的读后感篇7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中篇小说中,我看了又看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以对不同时期的月牙的描写,为主人公月容的命运做铺垫。
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月容的话说,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最后,她长大了又用同样的方法来赡养母亲。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上了学,读了书,受了新思想的感化,还会堕落到如此地步?在她接受胖校长的侄子时,她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堕落了。最后,她一步步,从风尘场所的`招待到沦为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苦而得来的结果。那时候这篇小说只是给我的印象只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到了现在重读文本,我注意到了自己之前忽略掉的细节。在韩月容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七岁。对于两个没有什么生活技能的女人来说,要在城市中生活下去很艰难。母亲为了挣钱给铺子里的伙计们洗袜子,又脏又臭的袜子把她恶心得吃不下饭。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养不起那个只有两口人的家。
所以,月容有了新爸爸。为了让自己和孩子有好的生活,至少不要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嫁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在连生存都无法做到的时候,伦理道德和礼教、抑或是贞节牌坊都不能当饭吃,活下去才最重要。这时候,月容对妈妈来讲还是希望,有了新爸爸,孩子可以上学,或许会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事实是,如果新爸爸没有消失的话,妈妈并没有做白日梦,因为月容确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上了学,读了书。
最终,月容还是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被迫走上了母亲的道路。由于她受过教育,所以她内心深处的变化可以说是一段揪心的挣扎,从一开始的羞耻到最后的绝望,以至于在她看来,死在监狱里是最好的归宿。
所谓的月牙儿,不过是月容想象的世界里才存在,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虚无的朋友,在自己难过、孤独的时候,安慰和陪伴自己的朋友,一个灵魂的守护者。内心的孤寂、无助和生活的艰难,再加上自己受过的新式教育,梦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月容要怎么活下去?幸好有月牙儿,最后,在监狱中久违的月牙儿出现,月容内心安慰自己说,这就是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好朋友也认同的结局。
“狱里是个好地方,世界比这并强不了许多”。
月牙儿的读后感篇8
前几天,去书店借了本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月牙儿》。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故事发生在军阀混乱的时代背景中。开篇运用对比的写法。一个被抓的是处于生活底层的暗娼张小月,一个被抓的是罗家大小姐罗灿阳。两个地位悬殊的女人同样被抓,让我们顺着这两个主人翁的回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却一次一次被生活逼迫至出卖肉体的底层女人张小月;一个成了父亲升官发财,官场勾心斗角的牺牲品,但又不屈从于命运安排的罗家大小姐。
张小月这个出生在贫民家的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去当铺当家里所有值钱的来换取几包救命的药。但还是没能挽救住父亲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家,借钱勉强把父亲安葬了。让人看了不能不感到生活的沉重。母亲靠给罗家做仆人来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随着小月的上学,母亲在罗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被迫辞工。为了生存,母亲又嫁了人,好心的继父,给她们母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虽然继父没多大的本领,但日子总能勉强支撑下去了。父母竭尽所能来供用小月上学,把希望寄托在女儿的身上,也许在他们的心中,知识是能改变他们穷苦的命运的唯一途径。小月是一个要强的女孩,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几名。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小月差一年就要考师范的时候,继父竟意外身亡。这样的打击对他们家来说是致命的。家里的经济支柱又一次倒塌,学费的增长,钱罐里的钱一点一点变得越来越轻。母亲的心情一天一天的变得暗淡。在旧社会里,女人几乎是没有出路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为了空空的粮袋,为了不得不交的女儿学费,母亲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做暗门子。然这最终还是被敏感的小月发现了。同学们的嘲笑,鄙视,家长们对学校的逼迫,使月儿把这所有的耻辱都归咎于母亲身上。岂不知母亲正是为了女儿美好的前途才牺牲了自己的啊!不谙世事艰难的月儿怎么能够理解的呢?被迫辍学,这条改变命运的路就这样被堵死了。坚强,追求上进的月儿想在生活中创一条生路。因为她的美丽,又因为她的倔强,不幸又被牵涉进官场斗争之中。最终又被命运逼迫到“以之为耻”的“暗娼”之路。
她也有过许多美好的梦想,追求上进,想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因家境的贫穷而落空。美丽的容貌,满可以傍上谭局长过上好的生活,但因看不惯他的阴险,狡诈而不与之为伍。出众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洁的品性,不仅没给她带来幸福,反而给招来许多祸事。她也曾拥有美好的初恋,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却又因被生活逼迫做了暗娼的经历,让她无法面对昔日的恋人而破灭……追求美好结局竟是靠出卖肉体而活,而那些阴险狡诈,心底残忍,为非作歹的人结局却过着锦衣玉食,风光体面的生活。这到底是为甚麽?
凄冷的夜空,那高悬着弯弯的月牙儿,是否能告诉命运多舜月儿呢?
月牙儿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很好的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