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来说,流水账似的读后感只是一种表面的记录,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通过写读后感,读者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作者的意图进行对比和交流,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顾城的诗》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1
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行为,另外一种是语言。行为是直接的,发生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相对于两者以外的人起不到最为直观的感染力,语言弥补了这个不足。
但是,语言是不是或者说能不能够成为表达情感最为适宜的方法呢?我想,不能。语言是禁锢的,它只代表了一种外型,是一种符号,旁者能不能够懂得它的精神(语言的精神),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有的人不喜用语言表达情感,甚至认为除了精神外的其他主体性存在都是剩余,包括语言、躯体、行为、交流。
顾城爱诗,但不是说他爱诗句和语言,他是爱精神,爱自然的精神、自然的境界,享受的是返璞归真的自由。一个人追求这种境界,我想,要分刻度。成为写诗撰文的大家,这只是最初层次,这一层次只是喜好语言,透过语言表达情感,靠语言欢喜,靠诗句梦想,终其一生停留在斟词酌句上,这是个圈子。不如放大了说,语言是符号,它依靠代表性涵义同思想共鸣,就像一个弯路,而用思想去描绘情感、去体验自然真谛,是很直接的.。顾城做到了,他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过着鲁滨逊般的日子,但又和那不一样,只要满足生存则够了,其余时光,他用来聆听自然、品味世界——他精神的世界。他笑着,不会用语言描述什么,因此,他变的沉默,但不拘谨,深邃的眼光伴随着幸福的笑,顾城把自我的一切都用在了对自然的梦想上了,好似思乡般的深情,他没有时光照顾其他,对生命、甚至是灵魂的归宿都不注意了,我想,如果有再生的话,他甚至不必添饱肚皮,而让每个轮回都转化成对自然的渴求而永久的留存于他的头脑,他的精神世界,还有他那深邃的笑里。
心是你的眼
为世界着色
绿的黄的
吮吸着味道
自然用自然的
生命用生命的
我只用我的
抱歉,我说的这些“语言”是不是也禁锢了我的情感呢?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2
?苦儿流浪记》这本书的主人公雷米是英国的一个世袭贵族的长子,但被他的叔父丢弃街头,想独霸他的财产,雷米被一户平常人家捡走了,之后过上了苦日子。
雷米本来和他的养母生活得很好,但养父的受伤打官司让雷米的命运得到了改变。养父打官司失败,家里没有了一分钱,穷困潦倒,养父为了雷米的养母还在收养雷米而勃然大怒,最后,他用四十法郎把雷米卖给了一位耍杂耍的老人。从此,雷米过上了四处漂泊、流浪的日子。他曾在漫天风雪的森林中受到野狼的袭击,失去了两条可以杂耍赚钱的狗,险些因为饥寒交迫冻死在花农门前,但同时,他唯一的亲人,师傅维泰利斯因为把所有温暖给了他而冻死了。幸好那位花农心地善良,留下了他,并让他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雷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好运并不长久,那位花农一下子突然破产,因还不起债而被抓去坐牢,雷米只好又过上了流浪街头的生活。终于,雷米找到了她的父母、兄弟,并一起生活,但是他的伙伴却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一场大阴谋。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雷米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在中途遇到并生活过的一位好心的夫人,他继承了庞大的遗产,最终开心的生活了下去。
假如一开始雷米并没有被他的叔父偷走而直接继承了财产,那他永远不会明白这笔财产是多么来之不易,他也不会明白这世界上苦难的人们,而是成为一个消金如土、大肆挥霍的富家子弟吧!甚至有可能还认为这笔遗产太少了,要是再多一点儿就好了。可是,这一切对于雷米来说,他之前流落街头,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自然也就体会到了财产的来之不易,十分满足,能有一个好的家庭了,他也就帮助了无数穷人,当然十分开心。
满足带来的是幸福,不满足带来的是悲观,我们为何不试着让自己现在的生活同那些穷困人民比起,让自己满足并快乐呢?幸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只是缺少那一双双发现它的眼睛。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3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那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后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也让我印象中的顾城多了一份浪漫气息。但直到我真正看完了他的诗集后,我才对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他诗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他的诗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感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惊讶,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飘逸与洒脱。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也依然断断续续地写着,味道却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诗集中后半部的寓言诗写得十分生动,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崇高又圣洁。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呐喊更具震撼。
北岛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十分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半点的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物欲横流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十分无辜的小孩,便是顾城。我很长一段时光无法理解顾城最终杀妻后又自尽的行为,我父亲说正是顾城到末了也没有看透人情与世故,才没有舒婷一样的超然与恬淡。此刻想来顾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终也无法理解和妥协。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高洁才更加憎恶丑恶吧,终究是无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结局。
可是无论最后结果怎样,从顾城的诗中却始终都能感受到他清澈、纯净的心,裹这一种与生俱来,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尘世纷杂,便多给自我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4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是任大星爷爷的最新力作坏爸爸好爸爸。
汪大刚是个对错分明、心地善良、像个男子汉一样的阳光好少年,他的爸爸开始也是一个好爸爸。但他经不起诱惑,让一个女骗子给骗了。被骗后,他的爸爸汪立群改过从良,当上了个体出租车司机,后来汪立群接了一个大单,到机场,一次挣了一百多元,但那个客户的一只提包落在了他的车上,他就把提包交给了机场的公安部门,还报告了他挂靠的公司。后来才知道那个提包里有十几万现金,还有重要资料,那个客户是个美籍华裔,他隆重的感谢了汪立群,还惊动了记者。就因为这件事,汪立群成为了文明市民。但还是没有吸取以前的教训,几年后又一次上了骗子的当,成了吸毒人群,还跟那些犯罪同伙绑架了汪大刚的好朋友周薇薇。但周薇薇很信任汪立群,就因为她的一句汪叔叔,让汪立群改过从良,重新做人。
现在的社会上,非法分子很多,常常有偷窃、绑架类似的事情发生。我真搞不懂,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什么那些歹毒的人那么凶狠无情呢?
坏爸爸好爸爸,是对一个父亲的评价。
我觉得我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他很爱我和妈妈,从不酗酒,也不会回来对着我和妈妈发脾气。唯一一点就是——抽烟,爸爸一天能抽2包烟,劝了他很多次他都不听。我曾在书上看过,一个人每抽1包烟(20支)就能减少11秒的寿命,我把这个事情跟爸爸说了,他只是敷衍的嗯了一声,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坏爸爸还是好爸爸。
这本书情节曲折紧张,故事起伏跌宕,想知道最后的结局吗?就让这本书告诉你答案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5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有一种“罗纱轻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无情。樱唇欲语又还羞,婷婷袅袅似烟飞。”的神秘气质。
顾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一顶帽子?”顾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条牛仔裤的裤腿做的,在访谈录中张穗子也曾问过顾城:"为什么你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戴着这顶帽子?"顾城说:"当我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戴着这顶帽子,也就是说,我做我自我想做的事情。但是这顶帽子确实是我和外界世界的一个边界,戴着它给我一种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着帽子我就能够在我的家里走遍天下。"这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的思想,也是想持续自我有一颗纯洁,干净的心。
一首《远和近》最触动我的心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段,简简单单的两个表示距离的用词,却能确切地表达出,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和社会的现状。就如作者所说:“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比人与云之间的距离要近很多,但却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可见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戒备,信任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此刻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拼搏,自私得甚至不惜伤害身边的人,原本一颗单纯,懂得信任的心,在镜头的推拉中,渐渐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扭曲,甚至失去了当初的模样。信任已无存,何来单纯?就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碧玉,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被摔得支离破碎,又被烟熏得乌黑,变得一文不值。戒备心也是如此恐怖:它带走了人性的美,带来了人性的恶;它带走了纯洁的友谊,带来了笑里藏刀;它也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每一天如此勾心斗角,不如快快乐乐的过,多去为别人着想着想,收获心灵的快乐,这也不尝是给自我最大的回报。
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遥远,但“你看云时很近”。这云代表的是大自然,可见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恋,对大自然的崇敬。大自然的鸟语花香,能够使人抛开一切凡尘俗世的杂念,来净化心灵的圣地,它能够让你敞开心扉,大声倾诉自我的心声与难以说出口的苦衷。站在原地,让鸟儿的歌声来安抚你的'心灵,把疲惫的双脚伸进凉爽的清泉,抚平浮躁的心,微风带来一阵阵花朵的清香,时刻围绕着周围,就像一片片柔软的花瓣,轻轻地落在身上,尽情的把自我融入大自然,放松情绪,这世界就与你无关了。
?一代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种对黑暗的抗衡,对光明的渴望。黑暗想要吞噬光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这黑暗反而激起眼睛要寻找光明的渴望这是一种叛逆,这是一种反抗,对光明的向往。黑暗与光明的对立,可见顾城的清澈,纯净的心,是一种与生俱来,也是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就像泥土对水分的憧憬;就像花朵对阳光的憧憬;就像大人们对童真的憧憬。
尘世纷杂,便多给自我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6
第一次接触到顾城,是在很久以前听到过这样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前只觉得这简短的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全然不懂这隐藏在背后的深意。即使这样,这依然是令我一见倾心的作品。我想,这其中的缘由也应该与背后独有的神秘感分不开吧。到了现在,虽然也还是对此一知半解,但总归也算是有所涉猎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朦胧派诗人顾城的诗《一代人》。处于对朦胧诗的好奇,我了解到了顾城,舒婷,北岛这样一群诗人。他们出现于八十年代,在那个历尽沧桑的坎坷历程中,他们于困境中构成了一个“崛起的诗群”。翻阅此中无数经典诗集,回首发现,最令我心动的还是那首曾经惊艳了我的时光的《一代人》。这首只有短短两行的小诗于1980年横空出世,震动了当时整个诗坛,带给了无数中国人发自内心的震撼。无论是多年前的我还是现在的我,也依然为之感到惊艳。
因为喜欢,所以我无数次翻阅,只为找寻其中的内涵。在这无数次的品读中,我对它的名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如果解读了这个名字,也许就能揭开这首诗神秘的面纱。曾经我很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黑眼睛”,只因为它浅显易懂,符合诗歌。但现在转念一想,也许“一代人”这样一个有着大局感的名字更适合这样一首充满神秘的诗歌。那是经历了文革洗礼的一代人,那是将整个青春浪费在黑暗中的一代人,那是对自己未来几乎只有迷惘的一代人。这一代人于黑暗之中觉醒,而那黑色的眼睛就是象征,他们注定不同寻常。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这简短的一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中,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眼睛闪现,它融于黑暗之中,却又带着特有的光芒。而那光芒则是来自于前方的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那道白光。即使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也令我印象深刻并为之震撼。我想,这便是这首诗的立体感所带来的意境,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我不禁想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一代也许怀着扭曲而成长的人,是如何找寻自己的未来与出路。是继续沉沦还是于逆境中崛起。这首诗给了我答案。“黑暗”与“光明”本是矛盾的词,有着反差,却又让人觉得本该如此。加之一双“黑色的眼睛”,这一切仿佛处于一个破碎的时空,我们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空间去阅尽那段沧桑的历史,于有限的历史去探索那代人埋藏在心中无限的潜能。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是那代人所追寻的诗和远方。即便身处黑暗,心中怀着对未来对理想的信仰与渴望,总能触及那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光明。可以说诗中所说的光明是历史赋予那代人的责任。这份责任是那代人负重前行的精神力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唯一支柱,更是他们冲破黑暗挣脱束缚主宰命运的勇气。我想与其说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光明的向往,不如说是作者那一代人对追寻光明的一个庄严宣告。因为宣告远比向往更令人心潮澎湃,心生激情。
我们无须承受那样一段痛苦的'经历,这样的我们,新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站在这样一个那代人眼中遥不可及的高度,不是为了刺痛那段历史中所经历的创伤,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去更好地争取我们的未来。
食指曾写到:“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们要相信未来,更要相信创造未来的我们。
当黑暗被驱散,光明重现人间大地,那一双双黑色的眼睛,注定不再平凡。新一代的我们,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7
今天,我看完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这本书,我一边看一边哈哈大笑,简直太精彩了!我真佩服作家杨鹏叔叔野马般的想象力!
主人公杨歌的爸爸居然有预测未来的本事!也许,你们不相信——他是个拇指大的小人!杨歌的爸爸原来是个五大三粗的大高个,可只要被杨歌的妈妈骂一次,就缩小一点。结果,骂了一百八十遍,就只有一寸高了,所以就只能装在杨歌的口袋里,成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当然也成了杨歌的学习监督员了。
我最喜欢的两篇是《预测考试题》和《妈妈的第一桶金》。
?预测考试题》讲的是星期一“冷面杀手”(数学老师)要小测,杨歌很害怕。他说:“爸爸,你真的什么都能预测吗?”杨歌爸飞快地点头:“那当然,不信你试试!”杨歌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嗯,预言什么好呢?对了爸爸,明天数学要小测,老师要出十道题,预测考试题这种事情你行吗?”杨歌爸拍拍胸脯:“肯定行!”杨歌爸刷刷刷地在杨歌的本子上不停地写,杨歌一直乐。杨歌爸突然把笔一推说:“考试不能作弊呀!”杨歌说:“爸爸,你放心,我不会因为你预测不出来就说你不是好爸爸!”“谁说我预测不出来?”“哎呀,差点中了激将法!”我觉得杨歌爸早就中了杨歌的激将法,对杨歌来说八道题也就够了。
杨歌参考了很多书,花了三个多小时才把题目都做出来。考试时,杨歌很快就完成了八道题,最后两道题就简单地做了几步。结果,杨歌竟然考了80分(一道题10分)!
回到家,杨歌高兴地把杨歌爸捧在手心,杨歌爸也乐得手舞足蹈,共同庆祝。我多么希望我的爸爸也能预测未来呀!我也会请他帮我预测考试题,让我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可是,据我所知,我爸肯定是不同意的,我这叫痴心妄想!
?妈妈的第一桶金》讲的是杨歌的妈妈花__元买了股票。爸爸劝她不要投资股票,说后天股票就要全面跌价。他妈妈瞪了他爸一眼,说:“你懂什么?”可他爸爸的预言果真灵,妈妈的第一桶金不但没挖到,反而__元全亏了,伤心地流泪。爸爸安慰她说:“现在,股票跌到地板价了!可大家没想到的是地板下还有地窖,地窖下面还有地狱,大家更没想到的是,地狱还有十八层!”哈哈,杨歌爸还真幽默!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大家有没有动心了?你是不是也想有一个这样的神仙爸爸呢?你是想让他替你预测彩票呢,还是替你预测股票,或者预测考试题呢……那就来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让你异想天开,快乐无穷!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8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迷上了那本《顾城的诗》,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朦胧诗人顾城的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诗集,收录了顾城近一百首诗歌,在这些作品中,诗人用他那双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般的口吻诉说着他最原始的想法。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感受最深的《一代人》中的这诗句,已经成了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这是顾城最想表达的主题,也是我理解这本诗集的钥匙。诗人从小好发高烧,孤僻成性,可固执的诗人,不安于现状,他对这个世界的复杂、黑暗与残暴有清楚的认识,正如他自己说的,自己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固执坚毅却也纯洁。我想,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同时也给了他一支黑色的笔,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孩子般天真的口吻描绘这个世界。在文字的背后,在那个哀伤幽怨的文~时期,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他不免彷徨,却也斗争,却也呐喊。他注定要用这支笔写破他人生的黑暗,去写破所有令他不满的黑暗,同时他用那双眼寻找光明,一作文步步发现光明,让阳光与光明充斥身旁,让正义和美好回到身边。虽然顾城仅仅活了37年,但他却一直认真用眼睛去发现美好与光明。
我不免想到我们自己,生活中难免有痛苦和不快,心里彷徨也正常,难过也正常,但我们总是要学着去面对,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超越,去看透阴云,用自己的心,试着拨开阴霾。像顾城那样,即使再不如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仍然保留着心中的那一份快乐和对生活的信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通俗易懂人人皆知,其实就是需要一颗勇于面对困难的心,在失败后,在挫折后,鼓起勇气,收拾行囊,继续前行。
顾城早已逝去,但他那份积极和乐观,仍留存于那一首首简短精炼的诗句中。我也向往,也迷恋顾城诗中的快乐世界,所以我也要让我的眼睛,变得积极乐观,去发现,去看破一切的繁杂之事,拨开阴云,去发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因为喜欢《顾城的诗》,我也要像顾城那样,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
《顾城的诗》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著作家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