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后感8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会迫不及待地与他人分享我的读后感,阅读后,我意识到写读后感是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有效方式,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心流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流读后感8篇

心流读后感篇1

专心致志:意为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致:尽,极。志:意志。致志:一心一意。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泰西人士,往往专心致志,惨淡经营,自少而壮而老,穷毕生之材力心思,以制造一物。”

对心理学书籍的阅读,我去年大量的时间沉浸在武志红的洋为中用的心理学上,看了六七本,虽有《巨婴国》这样的让人惊艳之作,但是后来越听越恐的得到“心理学课”让我半途放弃了继续研习,乃至取关公众号。后来是朋友推荐的徐文兵、梁冬的黄帝内经白话解读让我从体人又重新回到体己。这本最有体验心理学书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被放在枕边,现在回头想想,最该先读、深度的应该是这本《心流》

这本书讲了一件事:专心致志的力量。心流,就是心无旁骛。

西方科学几乎都是实验科学,从实验结果得出的现象总结,推导到探究原因,再去找到本质逻辑。虽然心理学著作肯定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是《心流》是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来推导、演绎,对我这种理工男而言,比起武志红,更对我的路子。

虽然都是诛心的书,但是他终究讲的还是求真体己,比起武太多的避害体人,让人心里更加阳光痛快。就像同样是跑100米短跑,旁边一个人喊的是:找到心流,找到那种全情投入的感觉;另一个人喊的'是:摆脱心魔,找到伤口,那是有光照进来的地方,有了光就有了希望。

仔细品味一下,这是典型的y和x的思维方式,给人的思维体验完全不同。

所以,此书是书到读时方觉晚!心流的成因和特性:第一,注意力;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第三,有即时的回馈;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呗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本书非常的全面,从心流来源的科学依据,到心流的成因、要素,与身体、意识、文化的关系,如何获得心流体验(最优体验);到心流与感官、思维、人际的关系;最终告诉我们如何用心流抵御挫折,追求幸福的人生、生命的意义。

读这一遍我的感觉是,是肯定不过瘾、不知其意、未有甚解的。所以决定三个月后,还要重读一遍。如果非要觉得精彩或者摘读的话,我觉得必须要多读两遍的是郑也夫先生的序,实在写的太精彩,可以读、再读、重新读。

如果需要一些碰撞的话,在这里也把我找到的金句和全书的目录分享给大家,浓缩的精华如下。作者:我是客户经理

心流读后感篇2

曾经以为人们的幸福感是由物质或社会进步所决定,但是,现在的社会繁荣了,进步了,不快乐的人也还是很多,穷人,还有很多很富有的人,也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幸福源泉在哪里呢?

?心流》这本书,告诉我们心流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它是幸福的源泉。

有时候,我们为了昨天的一道难题,突然有了答案,内心马上升起一股快乐的感觉。

有时候,我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奖品,我们内心也会突然涌起一股兴奋感。

有时候,我们慢跑了几圈,浑身大汗,此时心底平静,心间溢满满足感。

在这些情况,内心有一种如洪流般的力量牵引着我们,带我们走向快乐、满足的感觉,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心流”。

如书中所说,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悄悄地潜入了你的心,使你快乐。这就是“心流”的体验。

要获得幸福感,我们便必须先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才会有满足感。

当我们拿三三千块工资的时候,不快乐,我们拿四五千工资的`时候,也不快乐,为什么呀?因为我们一直在追逐幸福,然而幸福是追寻不到的,不幸福是我们内在秩序的缺失,幸福感不可追寻,它只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感觉。

当我们想获得幸福,应该如何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下边的方法去尝试。

1、在混乱的世界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要学会去过滤生活中的很多观感和生活的体验,留下愉悦的,内心满足的,我们便会常常感到快乐。

2、懂得控制无止境的欲望

我们都为自己的人生定了目标,都会目标而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而又常常用一个目标的达成,去衡量自己的生活质量,欲望在无限的膨胀,所期望的生活质量变永远都无法满足,因此,常常闷闷不乐。

为目标而奋斗没有错,只是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忘记了慢一点,忘记了,看看路途中的风景。完成一个目标时,我们完全可以享受一下当下的快乐,好好体验一下当下的满足感所带来的幸福感。

但是,向前赶路的我们,常常把全部心力又放在了新目标上,我们便永远都失去了知足所带来的幸福感。

3、热爱生活,喜欢我们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工作中。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一件工作中,我们的精神达到了高度集中,我们的内心也由此获得了安定与秩序,满足感便会悄然在心中升起,我们必也由此获得了快乐。

4、丰富我们的生活

选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做一道自己喜欢的美食,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是去参加业余的舞蹈,瑜伽等等,当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秩序便会不自觉地在我们心中形成,幸福感也会悄然而至了。

幸福不可追逐,但我们可以去捕捉带给自己快乐的心流,让自己常常感到满足,从而获得幸福感。

幸福更是一种能力,幸福是我们毕生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培养,去学会幸福的能力。我们才会有一个更加完满的人生。

心流读后感篇3

“你幸福吗?”“你快不快乐?”这是近几年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提问,也是每个人在探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内涵,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富裕的生活不一定带来幸福的体验。《心流》一书便是告诉读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细细读来于你于我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如果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而我们的技巧又跟这种挑战匹配,且能在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那我们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于这件事上。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过程,你在此间达到“心流”的状态,便能体验到快乐。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我阅读一本书时,如果这本书只是一本闲杂文字(不具备挑战),那我就会经常从书中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如果我看的是一本主题比较复杂的书(有挑战),我想从书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目标),那我就能聚精会神地咀嚼文字(提升阅读技巧),深挖作者的本意(获得反馈),这时我感觉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似乎都不存在了,我想这就是“心流”的状态吧。每天我都会带一本书在包里,上下班的交通车上,通过获得阅读“心流”,我便不会受到塞车和颠簸的烦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供给我们进入心流的环境,比如感官之乐:运动、听音乐、看书、享受美食等;思维之乐:记忆、写作、白日梦、演讲等;工作之乐:创新工作方法、换个工作思维等;人际之乐:结交知己、把配偶当朋友、独处时自得其乐等。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内心的体验品质就能得到提高,这就是幸福和快乐的来源。

书中还说到,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金钱、地位、权力只能带来一时的控制感和满足,却不一定能改善内心体验的`品质。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控意识着手,成为“自得其乐的自我”。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对事物的评价,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件事,你对它的阐释不一样就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样都是雨,近代人写出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而古人却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个显得冷硬肃杀,一个却软润舒心。所谓掌控意识,也就是说的这点,我们要控制所接收到的资讯,决定让哪些资讯进入自己的意识,如果不假思索让所有的外部资讯都进入意识,那就会造成内心秩序混乱,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精神熵”,严重的也就成了精神分裂症。

现代人因为比古代人获得了太多的自由,也就面临更多的选择,特别是现在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让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得无限的资讯,所以现代人才会更加苦恼,不知作何选择,从而内心秩序混乱,体验的品质降低,感觉不到幸福快乐。每一个人,不论是政治家、科学家、外科医生,还是艺术家、运动员和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唯有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巧去面对挑战,才能集中精神能量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心流》作者认为幸福源自于我们内心的秩序,通过引入物理学概念“熵”,提出“精神熵”这个概念,认为我们精神的混乱程度与人生的痛苦程度相关,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就是“心流”的概念。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悄悄地潜入了你的心,使你感到快乐,这就是“心流”的体验,而“心流”感受的出现就是真正的幸福。

迎着风慢跑,坏心情随汗液排出了体外;地铁上,读到一本好书,竟然坐过了许多站;某天上班效率奇高,前一天的难题,轻松搞定;这些都是生活中“心流”的体验。书中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4%的“心流”状况发生在工作的时候,18%的“心流”状况发生在休闲中,没有质量的纯粹放任的不断“熵”增的休闲方式并不能给人带来“心流”的体验。现代生活中,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学会识别并想办法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的话,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工作的时机都转换成沉醉的时刻。

怎样获得“心流”?书中提到,心流产生的关键是技能与挑战的平衡。当技能大于挑战时,人会觉得无聊;而当挑战大于技能时,又会觉得焦虑。当技能熟练度远大于挑战难度时,人的精神状态是放松的,当挑战难度上升,技能熟练度保持不变时,人处于控制状态,比如在驾车时,如果人能确切掌握周围环境所存在的客观风险,那么就会产生控制感,即不会因为周围环境产生困扰。当技能熟练度和挑战难度同时达到一个高峰值时,心流就产生了。

当挑战难度太大,处理事情的技能熟练度跟不上时,焦虑的状态,此时增强技能,就会从自我激励状态过渡到心流体验。精神高度集中的人,时间感会消失,会有一种忘我的感觉。知行合一,全情投入,心流不是高大上的职位才能获得,就算你的工作很简单,每天做着简单的动作,但是如果能够非常投入喜欢做这份工作,肯定也是以此为乐的。

?心流》系统的阐述了心流的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心流的方法,为人铺就通往稳定幸福的高速公路。越是成长越是能感受到书籍的力量,安定人心,指明方向。

心流读后感篇4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何为快乐?怎样寻求快乐?读完《生命的心流》一书才知快乐时一种浑然忘我我,如入佳境的感觉,源自获取“心流体验”的瞬间。

记得一为哲人曾说过“这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社会上有很多无足挂齿的丑闻和不堪的言行,但是这仅仅是极少的现象。我们要相信社会是美好的,至少他不会主动的抛弃我们,除非你主动抛弃他。当我们眼前浑浊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心灵的窗户打开,用心体会世界,就会发现美丽依旧。生活是否快乐,那得看是否拥有一颗平常和乐观的心。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要用美好的心态和角度去观察,这样便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待工作也一样,我们要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用平常心对待,不要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许多思想家都说过,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之所以想追求财富、健康或名声,都是为了借此得到快乐。但是在追求快乐的途中我们得摆放好心态和立场,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的真谛。

快乐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快乐是要用心体会的,快乐并不是一两句啼笑皆非的言辞,快乐时生活真正的感悟。不同的活动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倘若一辈子都做些搓志丧气的事,你便不可能拥有愉悦爽朗的人生。反之则易然,所有的事物都兼具正反两面,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和面对。

快乐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得学会快乐工作。工作事一种奇怪的经验,既为人营造专注满足的时刻,给人骄傲及归属感,却又是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事。以至于人们对工作抱着爱恨交织、充满矛盾的态度,虽然知道工作事生活重要的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事,却又百般无赖。导致人们会有这样的心态总归是没有摆清自己的心态。工作时不能把利益观看得太重,工作是我们体现能力和实力的时候,当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的时候,你会觉得内心之中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描绘的情感,就像美国前冠诗人斯特兰德曾说“当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时间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贯注在所做的事情上……当你将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时,你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我相信一个人的工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相当有难度的,但也是幸运的。

我们得学会劳逸结合,很多人觉得工作压力太大不快乐,可是很多时候他么的休闲时光也并非快乐。快乐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休闲的时候我们得学会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多参加一些组织松散或叫个人性的活动。

生活圈是一个复杂的社交圈,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里,亲人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我们的心情往往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多时候快乐也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对每个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但若学会与自己共存,拒绝需求的诱惑,自我便会变成朋友,帮手及建立充实人生的基石,若无法找到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就绝对难以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快乐就很简单,快乐就在身边。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相信明天会更好。

心流读后感篇5

什么叫“心流”?作者奇克森米哈里是个心理学家,也就是他首先提出“心流”的概念,其实心流指的是人全情投入到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能够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甚至会忘了时间的存在,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满足感。

怎么能获得这种简单、高质量的满足感呢?哈里给读者们一个非常有趣的答案:培养与拥有至少一项自己长期的业余爱好。沉浸于让自己着迷的爱好,如痴如醉,将时间赋予意义与喜悦,就是心流的作用。

书中还提到一个让人深思的平衡时间观,我们要把握自己的时间快慢平衡,需要慢下来的时间是和家人好友相处的时光、自我反思、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准备、思考重大的人生决策、创造性活动等等,而需要快起来的时间就是干家务杂活等体力劳动,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生活用品的购买等。

有时候我们常常聚焦当下,而忘记事情换个时间维度来审视的话,也就是用长期价值来考虑,就容易犯目光短浅的错误。有些事情现在看起来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但是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等等,时间终会平淡一切的刻骨铭心,最痛苦的伤痕终究会结疤。因此,我们应该用平衡的观点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用认真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以“过去的反省总结”与“未来的期待视角”来连接过去与未来。

心流读后感篇6

这本书的名字,是从一个男孩的嘴里第一次听到的,当时这个词连同这个人,都进入了我心里。现在快四年过去,我开始看这本书。我和他都有变得更幸福吗?我似乎可以微微点点头,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会因为现代文明的进步而更幸福吗?上天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我们只需要顺着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吗?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经到达火星,而我们现在也是欲望的努力,极少人建立了内在的有序,而且我们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离专注的快乐越来越远。一个富裕、科学昌盛的复杂世界,更笨不可能将幸福双手奉上。

幸福,与外在关系不大。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的幸福装填,就是日记月累的最佳体验汇聚成的一种掌控感,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

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如何控制意识、使意识清明、以便从体验中汲取快乐,并创造生命意义,是幸福的关键。

在这里,现代文明强调的”追随内心的感觉“成为商家肆意宣传的口号,挑逗人本能的冲动,让人成为疯狂消费不需要的产品吗,剥夺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在这一方面,现代文明将人推向了更大的内心混乱。为了夺回人生的控制权,我们必须建立意识的秩序。

意识是什么?意识是我们心中的人生总和。从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综合。在意识的里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盏探照灯。每当环境、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自我耗损“、“精神熵”,他会让自我解题,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体验。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能够全心投入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收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

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这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庖丁解牛”就是最佳体验。

现在,让我们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来结构最佳体验。首先,让我们来分清享乐和乐趣的区别。享乐,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属于回复“均衡”的体验,他们不带来心灵的成长。享乐虽然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创造乐趣。享乐无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乐趣必须运用高度注意力。

一种文化若能成功确立起一套目标和规则,不但能吸引其成员,又能配合他们的技巧层次,使他们能经常感受到强烈的心流,那么他就更接近游戏。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一场伟大的游戏。作者:我叫绿

心流读后感篇7

之前对一个问题一直很困惑,那些登山家、翼装飞行爱好者们,究竟为了什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从事一件并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我读了《心流》这本书,终于明白了他们的心思。

不得不说,《心流》这本书是有些难度的,看懂它需要全神贯注,认真思考。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越是难看懂的书,越有价值,收获也就越大。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感觉幸福?

只有在不计较得失好坏,全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

就比如,我喜欢骑行,当我走在奔向目的地的路上,感觉浑身舒服,没有什么疲累感,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身体是累的,心却是欣喜的。

还有一点是:不要以社会赏罚为念,要在社会目标之外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当别人认为当官发财才是成功的标准的时候,你要有自己的目标,比如环游世界,比如骑行中国等等,真正能给你带来幸福的目标。只有自己认可的目标才会带来真正的心流,而心流恰恰是快乐的源泉。

乐趣是什么?

睡眠、休息、食物等等,这些无需耗费精神能量的活动,只能成为享乐。而乐趣呢?是涵盖新鲜感和成就感,需要投入高度的注意力。乐趣的出现需要有八项元素:可完成的工作;全神贯注;明确的目标;及时的反馈;投入的行动;自由控制;忘我的状态;时间感受的改变。

关于最后一点,我深有感触。比如现在已经下班了,而我却继续在这里开心码字,并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如果是有人强迫我加班,肯定不是这种感觉。

那些冒险家们,费劲千辛万苦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的乐趣并不是来自于危险本身,而是来自于他们使危险降至最低的能力,是一种有办法控制潜在危险的感觉。登山家们相信,登山的安全系数要比走在熙来攘往的大街上更安全。

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什么样?

既然心流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那么人和人之间获得心流的能力有差别,原因在哪里?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家庭成长环境。一个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需要有五个因素:一是清晰。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二是重视。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事情,具体的感受和体验非常感兴趣,而不是仅仅对他们是否考上一所好大学感兴趣。三是选择。孩子可以不听父母的话,但是要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四是投入。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全心全意的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五是挑战。孩子要有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会获得自得其乐的性格,也就是说不管境遇如何,他们都会获得很开心,充满乐趣。反思自己,过往对女儿的教育有些过于严格,管控多,信任少,这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这是我现在才意识到的,可惜之前自己不懂啊。

这本书,我还要读一遍,因为心流不是鸡汤,是让你保持高效专注幸福翻倍的科学。

心流读后感篇8

?心流》一书告诉我们,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程度时,内心处于有秩序和安宁的状态,这个状态下的我们会感觉到幸福。

心流,快乐的源泉

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当我们处于心流状态时,会感到无比欣喜,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米哈里将这种体验定义为“最优体验”。

米哈里发现:幸福与金钱、运气无关,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的诠释。

事实上,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刻意培养与维护,需要我们学会掌控自己的心灵。

想要幸福,先从控制自己的意识开始。

心流的关键词,成长

心流体验具有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

心流的'构成要素

1.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我们选择做的事要匹配自己的能力,事情太难无从下手会感到焦虑,事情太简单做起来又会毫无乐趣。

2.知行合一且全神贯注

当我们聚焦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头脑不被任何外物干扰,一切只为达成目标,过程要消耗大量体能,并运用高超的技巧。

3.明确目标与及时反馈

4.掌控自如

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活动有“控制感”。

5.浑然忘我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结果,想拥有心流体验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做”,当我们做事时处于最佳状态,便能体会到心流。

6.时间感异常

处于心流状态,对时间的感知会有变化,有时觉得时间过的好快,有时觉得时间过的好慢。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心流体验。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自得其乐的性格,对孩子的心流体验产生好的影响,那就努力为孩子营造拥有以下特征的家庭环境。

“清晰”——在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中,目标明确且回馈及时,让孩子清晰掌握父母对他的期望。

“重视”——对孩子当下所做的事、孩子的具体感受和体验给予浓厚的兴趣。

“选择”——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选择,即使选择不听父母的话,只要孩子自己准备好承担后果。

“投入”——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全心全意做感兴趣的事。

“挑战”——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总之,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我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原因是总觉得自己不够快乐,今天读了《心流》这本书,我明白幸福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行动过程中的附带现象,是我们从事某项活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这种体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努力探索!

心流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日》《月》读后感8篇

作文读后感两百字8篇

《风筝》的读后感精选8篇

科学小故事读后感8篇

600字读后感最新8篇

于丹论语读后感推荐8篇

作文大全400字读后感8篇

外国名著读后感8篇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8篇

暑假读后感作文通用8篇

心流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