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对自己观影体验的一种记录,有助于我们回顾和回忆起影片中的精彩细节,通过一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电影的艺术表现和导演的意图,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巷管家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1
观看影片后,东山坡社区的党员干部深有感触,社区党员杨淑英表示:我就是东山坡社区大院里的一名普通党员,电影说的就像我身边的事,在观看影片时我不止一次的流泪了,可以说是触景生情吧,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今后我一定不忘初心,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着大家动起来,让我们的美丽东山坡更加美丽。社区党委书记王艳梅表示:这是一部真实反映社区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东山坡社区15号院是老旧小区,居民在环境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有很多需求,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治理,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道”的机制,引进物业公司,对社区环境先改善后管理,小区迎来了“华丽转身”,居民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2
“小制作、大效果”。电影《小巷管家》脱胎于党员电教片,既没有大场景,也没用各种特效特技,制作成本较低,但由于制作团队艺术水准较高、主要演员又多为老戏骨,我感觉全片叙事流畅、音乐和光影效果都很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既“养眼”更“养心”。现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样一部主题鲜明、紧跟时代、把镜头对准火热生活、突出基层党组织作用的电影,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最好教材,是最实际最生动的主题教育。建议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让更多的干部群众走进影院,接受教育。其实,用电影进行党员教育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南岛风云》《今天我休息》等描写普通群众锻炼成长的电影曾激励不少干部群众在工作中对标对表,提高工作觉悟,具有很强的现实示范性。我相信,《小巷管家》不仅会在北京引起广泛共鸣,也完全可能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实现口碑和观影人次双丰收,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舆论效果有机统一。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3
“小人物、大时代”。用小人物折射大时代,是文艺创作的一条宝贵经验。电影《小巷管家》里的人物全是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看似“小人物”,但他们在喜迎国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却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新时代奋斗者的最美表达和时代最强音。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小巷管家》弘扬的正是这样的价值观,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我注意到,观影时有人在悄悄擦拭眼泪。同时,电影艺术化地启示我们,办好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各方面,让人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主动参与,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众志成城共创美好未来。
电影主人公赵建国作为北京小巷管家的典型代表,彰显了北京市委力推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工作成效。小巷管家多是社区志愿者,他们在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形成了党的领导和以群众为主体紧密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声音及话语权更为强劲,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大大提高。小巷管家看似“小人物”,他们折射的却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样的时代大课题。电影的精气神就在于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小巷管家》紧扣当下生动实践,凸显人民主体地位,举精神之旗,无疑是一部反映时代发展进步、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好作品。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4
主演过《我的父亲母亲》《张思德》《明星制造》《中国远征军》《心术》《赵氏孤儿案》《长沙保卫战》《绝命后卫师》等热播影视剧的郑昊,曾因演员身份获得过第10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近年来,他的工作重心也逐渐涉及到幕后,对政策、题材的敏感度和对影视剧创作的独到思维、整体把控能力也使得他的导演身份得到业内认可,还曾凭借其导演的全球首部纯电动汽车题材电影《特丽独行》获得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金摄影机新锐导演奖”。
这次的院线电影《小巷管家》,也是导演郑昊的'又一次尝试。从剧本的敲定、拍摄的进程、主创及演员阵容的搭配等,他都全力参与,既命题又限时,拍摄强度和难度与日俱增,但成效有目共睹。对于这样的经历郑昊导演也深有感触:“导演作为剧组的总指挥,掌控着整个拍摄制作的节奏和艺术水平,但也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每天场景的色彩明暗,天气骤然变化,甚至演员的档期,都是导演在把控一部影片中可能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看似掌握全场,其实繁复琐碎。”此次作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签约导演执导该影片,他也在首映礼上表示:“感谢中影集团艺委会主任喇培康先生,让我成为中影的导演,感谢中影集团艺委会执行主任江平先生,对我们电影后期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中影经纪公司的总经理姜弘女士,协调运作该电影项目。组织的信任、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及各方的支持,以及对于电影事业的喜欢、热爱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5
“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把国家治理落实到了基层,而且是通过很多这样甘于奉献的‘赵大爷’来实现的,所以不仅北京要呼唤更多的‘赵大爷’,全中国都要呼唤‘赵大爷’!”在映后的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感慨地说。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这样一部描写社区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电影,确实是“久违了”,“影片里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活、特别接地气,通过赵大爷的热心肠,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和令人感动的邻里情,非常温暖。我们的影视作品就应该多表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因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貌,才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
“小巷管家”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影片通过小题材、小人物、小切口,折射出了重大的社会意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认为,电影讲述的虽然只是“小巷管家”的小故事,但呈现出的却是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及中国独特的邻里关系和人际关系,充满了中国魅力。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6
该电影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作为时间线索,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主人公“赵大爷”令教师们印象深刻,虽然年近70,但他仍在“小巷管家”这一平凡的岗位中发挥余热。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邻里关系是里子,“小巷管家”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了幸福感。通过观看影片《小巷管家》,使广大党员同志们深刻的认识到了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小巷管家”们的艰辛。
观影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小巷管家”饱满的工作热情、智慧的工作方法、积极的工作态度,尤其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不仅如此,我们党员教师更要以实际行动来帮助这些“小巷管家”,积极参与“双报到”,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党员本色、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做一名新时代的新型党员教师。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7
“您演得太好了!”见到在片中饰演社区书记的演员张英,东四街道二条社区党委书记王莉觉得格外亲切。在她看来,这部电影反映的全是社区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比如片中买花美化胡同的细节,就发生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在和“小巷管家”的日常接触中,王莉看到了他们的辛苦付出甚至忍辱负重,所以她也希望这部电影上映后,能够有更多的街坊理解和支持“小巷管家”的工作,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来自龙潭街道夕照寺中街的梁萍告诉记者,她是在xx年自愿报名成为“小巷管家”的,“电影很感人很亲切,演员演得非常朴实、接地气,而且看完以后我真的流泪了,可以说是触景生情吧,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今后我一定不忘初心,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真正为居民解决一些实事,让居民能够切身体会到幸福感。”
“看完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好多的回忆”,72岁的金大钧是东四街道四条胡同的“小巷管家”,他在看完电影后也深受触动,“电影里的这位‘小巷管家’比我做得好得多,但是他做的这些事儿和遇到的困难,我都亲身经历过,最后小巷通过整治达到的效果,我也亲眼见到了。”作为一位“小巷管家”,他一直努力做到:民有所难,我有所助;民有所想,我有所办;民有所愿,我有所为。“今天通过观影,更坚定了我继续干好小巷管家的决心”,金大钧说。
小巷管家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功勋观后感7篇
★ 鹭世界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