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领悟,一份实用的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传递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见解,提高表达的独特性,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运动员的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运动员的心得篇1
3月4日冬残奥开幕式,朱颖佳早早就来到鸟巢,迎接观众的到来。不久之前,也是在这里,她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观众进退场引导工作。但这一次,迎接的观众有所不同——她所负责的8位观众都是残障人士。
朱颖佳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此时是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服务保障指挥部工作人员。她要与30多家观众归口单位联络,确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有陪同人员、是否需要提供轮椅或其他特殊服务,从而规划好残疾人观众座席安排、进退场预案,准备器械与陪护工作。
即使对于鸟巢观众席和走廊已烂熟于心,但开幕式前,朱颖佳仍不厌其烦地确认所有流线,还亲身体验残疾人观众的进撤场流线。从下车开始,一直走到鸟巢的看台就坐,观察整个流程是否顺畅。每次踏勘下来,要走3万多步。
3月4日刚过6点,朱颖佳就提前守候在11号电梯前。随着电梯数字的变化,电梯门缓缓打开,她迎接到了第一位残疾人观众。从电梯到看台,一路上她和陪同人员确认流线及时间,确认观众的身体情况,指引观众和陪同人员到指定位置,然后再返回迎接下一位残疾人观众。开幕式当晚,她将自己所负责的8位肢体残疾人观众顺利送达看台,临走时还反复嘱咐每位观众及其陪同人员,如果需要提供帮助,可以随时联系她。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看台多了一位残疾人观众,朱颖佳沟通得知,原来他们是好朋友,想坐在一起观看,于是朱颖佳及时协调座椅,不仅满足了两位观众的需要,还让陪同人员也有地方可坐。
一直忙到5日凌晨1点,朱颖佳才回到办公室。开幕式观众进撤场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朱颖佳和伙伴们又立即投入到闭幕式的准备工作当中。朱颖佳说:“我很幸运能在现场见证,并且参与其中、奉献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奥运圣火进场前表演的《冬残奥圆舞曲》是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令人惊艳的节目之一。节目一共有90名演员参演,其中约有一半是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李桢正是这个节目的导演团队成员之一,同时,作为聋哑演员的手语指挥,他也登上了鸟巢舞台。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多国运动员盛赞北京冬残奥心得启发》,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运动员的心得篇2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运动员的心得篇3
为使本次运动会安全、有序、文明、进步,特制订本方案。
一、运动会主题:
友谊、责任、拼搏、进取。
二、运动会口号:
运动强健体魄,责任铸造辉煌。
三、参加范围:
初一、初二全体学生,初三运动员,部分教职工。
教工项目:篮球投准、托球跑、趣味保龄球、自行车慢骑、4×100米接力。
四、成立运动会各种组织机构
1、主席团:王少辉、马德玉、赵子升、刘康元、李伟、张昌梅、高长香、高庆军、孙树峰、王守松、刘兴敏、齐凯、董飞。
2、筹备委员会:高庆军、张昌梅、王守松、孙树峰、张士斌。
3、大会组织及宣传:学生处负责。
4、安全保卫:办公室负责。
5、后勤服务及卫生医疗:总务处负责。
7、仲裁委员会:马德玉、赵子升、刘康元、李伟、刘其祥、彭忠、刘洪新、李守国、陈淑科。
8、体现班级特色及大会主题、口号。解说词由各班完成,100字以内。
9、入场式顺序:国旗队—会旗队—彩旗队—初一级部1—10班代表队—初二级部1—10班代表队
10、校长致运动会开幕词。
11、裁判员代表发言。
12、运动员代表发言。
13、宣布运动会学生纪律要求。
14、运动员退场,比赛开始。
运动员的心得篇4
3月4日晚,北京20__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最大胆的方式 最精彩的一幕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朋友带来触动 努力收获荣光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运动员的心得篇5
2024年北京冬季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2月21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五次参加冬季残奥会。代表团总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女运动员28人)、教练、工作人员、比赛辅助人员、医疗保障人员121人。这是自中国参加冬季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数量最多、参赛项目最完整的一届。冬季残奥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为2024年3月4日(星期五)和2024年3月13日(星期日)。北京冬季残奥会有7个项目和81个项目。北京将承担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担所有的雪上项目。北京赛区主办:残奥会冰球(冰橇冰球)、残奥会冰壶(轮椅冰壶)。由张家口赛区主办,延庆赛区协办:残奥会滑雪、残奥会冬季、残奥会越野滑雪、残奥会单板滑雪。北京冬季残奥会将于2024年3月4日举行-共有6个大项,78个小项,13日举行。6个主要项目是残奥会高山滑雪、残奥会冬季滑雪、残奥会越野滑雪、残奥会单板滑雪、残奥会冰球和轮椅冰壶,736名残奥会选手将参加比赛。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初步计划于2021年10月23日与国际残奥会委员会和世界冰壶联合会协商-30日举行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在进一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国际旅行限制后,我们将在赛前三个月与国际残奥委会和世界冰壶联合会做出最终决定。冬季残奥会有6个大项目和78个小项目。六大项目有:残奥会山地滑雪、残奥会冬季滑雪、残奥会越野滑雪、残奥会单板滑雪、残奥会冰球、轮椅冰壶。冰壶,两队之间的比赛,每队四人,两队轮流扔球,不仅需要让冰壶准确到达营地中心,而且让对方的冰壶远离营地中心,最后决定冰壶离营地中心的距离。冰壶于1998年正式被纳入冬奥会。冰球,也被称为冰上曲棍球,是多变的滑冰技能和敏捷和熟练的曲棍球技能相结合的集体冰上运动之一。运动员穿着冰鞋,手里拿着冰杆滑行来拼写攻击球,运动员用冰杆击中对方的进球,以进球赢得更多。模式滑冰的起源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布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iv o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4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4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北京冬季奥运会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运动员的心得篇6
本次冬残奥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时空叙事逻辑、抽象与具象符号相互转化的设计语言,带领观众回溯历史,聚焦北京。在空间维度,地屏影像引领观众从宇宙地球穿越到中国北京,最终来到鸟巢国家体育馆的冰壶赛道。由浩瀚星辰般的粒子汇聚并构型成圆形的太空舷窗,营造出地面下方俯瞰视角的纵深空间,并通过自旋转、带有部分遮挡的立体地球模型加深方位感;由数字化流体组成的各项赛事图形与动态转场,增添地面边界的视觉溢出,形成上方的视错觉空间。裸眼3d技术带来两层空间的“破”与“立”,在拓展观众视野的同时,充分表现出倒计时所应该具有的视觉冲击力。
在时间维度,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开始,逐渐过渡到以秒为单位数字倒计时。之所以选择冰壶作为倒计时最终的视觉形象,一方面因为冰壶项目是中国的上一届冬残奥会的夺金项目,更重要的是因为冰壶运动强烈的方向感与目标感,表达了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倒计时过程中,虚拟赛道和倒计时数字向两侧对称延伸,冰壶在最终计数完成时刻到达营垒靶心,引发全场观众的呼喊与共鸣。
从空间维度到时间维度,数字影像与真实的残疾人运动员表演的完美融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在最后时间归零的瞬间,将鸟巢现场与全世界观看直播的观众长久期待的激情点燃。
在会徽展示环节,选用“盲文”点作为主要视觉意象。同心圆方式构成的盲文与环形围绕的几十名演员及普通残疾人共同构成了一个圆形表演空间,盲文演变出的粒子延展出波纹、涟漪、浪潮等动态视觉,表达沟通、交流与能量的传递等含义。从冰化为水,既是冰雪的自然形态,也承上启下地表达对于春天来临的雀跃之情。中国人崇尚“上善若水”,水流动、包容、传递的特性,也表达了残健融合、友好交流、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望。
盲文作为主视觉意象,在整段节目中首尾呼应,通过粒子形态的聚合、演化推动着叙事的发展。残疾与健全的双胞胎兄弟之间的互动,残健融合的家庭故事,攀登雪峰的老人,粒子浪潮推波助澜,由冬残奥会徽主色调红、蓝、绿蔓延出更为丰富的色彩,点亮演员们的位置,传递不断延展的能量与逐步高涨的热情。随着演员聚拢、托举起残疾孩童演员形成翅膀缓缓摆动,地面粒子形态最终汇聚成为扩展到整个体育场面积的巨大数字翅膀,从圆圈内飞出并沿着演员点位展开;绽放的粒子与翱翔的飞鸟,传达着每位残疾人放飞梦想的美好愿望。数字影像化身为独特的“演员”与真人演员们共同演绎出残疾人内心丰富多彩的的精神世界。
从一个个残健融合的家庭故事延伸到“改变始于体育”的残奥会标语,再到汇聚到每个人掌心的残奥会会徽,会徽展示环节始终将“以小见大”的创意理念贯彻执行到底。
运动员的心得篇7
一说起冬奥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企业管理部主任李勇就打开了“话匣子”。
冬奥会期间,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总计派出2000余名保安员,参与到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2个比赛场馆、海淀区7家签约酒店及3家保障酒店的安保工作中,负责人员安检和秩序维护。“为了完成好这项任务,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安保方案,做好人员调配,对保安员进行全方位培训等。”李勇说。
做好安保工作并不容易。负责冬奥场馆的保安员除了要接受防疫培训以及创伤包扎、心肺复苏等医疗急救方面的训练外,还要接受冬奥知识、赛事礼仪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例如花滑项目,比赛进行中现场要尽量保持安静。保安员在执勤过程中不能因自身行为影响运动员比赛和观众观赛。如果有观众在运动员完成动作前出现大声喝彩、鼓掌等情形,保安员要用手势或肢体语言及时制止。但当运动员完成比赛后,观众不仅可以起身鼓掌,甚至被允许向冰场内投掷毛绒玩具。像这样的赛事礼仪,现场保安员都要提前熟记。”李勇说。
这是李勇人生中第二次参与奥运,上一次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引以为傲,“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他说,2000余名保安员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们以此为荣。“安保人员、志愿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他们辛勤工作、默默付出,都是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的‘幕后英雄’。向他们致以敬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伊彤一直关注科技创新领域。“在北京冬奥会上,共有2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应用,其中有4项技术是在全球首次推出,33项技术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力量。”伊彤自豪地说。
伊彤介绍,早在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即设立“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全面发挥科技对冬奥的支撑作用。她所在的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也积极参与其中,承担了多项“科技冬奥”的重点专项项目。“‘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面向冬奥会实际需求,围绕办赛、参赛、观赛、安全、示范5大板块部署科研任务。几年来,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示范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了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为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和高水平参赛提供了有力支撑。”伊彤说。
提起这些科技成果,伊彤如数家珍:国家速滑馆已成为绿色低碳和智慧场馆的代表;火炬能够在大风、低温环境中稳定燃烧,实现“永不熄灭”;通过机器人完成水下火炬传递,则展示了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实力;开幕式上,由4万多块led模块组成的led 地面显示系统为大家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和装备,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5g+8k”、云转播平台、vr观赛、智能语音服务等方面开展的研发攻关,则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塑造了冬奥的“科技感、未来感”等等。
伊彤表示,这些科技成果,既是冬奥会的宝贵财富,也是北京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后奥运时代,要让它们在城市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让冬奥科技成果成为推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动力。
运动员的心得篇8
奥运会是一项家喻户晓的大型的受人欢迎的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100多年来,奥运会在延续,奥运精神也流传至今,就像奥运圣火的火焰熊熊燃烧,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发着拼搏的芳香。这次,我的思想主题则只有十六个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砾志拼搏,走向成功。”
1928年奥运会之前的四个月,贝蒂·罗宾逊才第一次参加比赛。她在自己的第一个室外比赛中便创造了100米的世界纪录。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女子径赛项目的,罗宾逊以半米的优势赢得决赛,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参加比赛。她还得到了一块4×100米接力的银牌。三年之后,罗宾逊在一次飞机失事事故中严重受伤。第一个发现她的人还以为她已经死了,将她装在汽车后备箱里直接送到了殡仪馆。整整七个星期,罗宾逊处于昏迷状态;随后的两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来。罗宾逊仍想重返短跑赛场,但是她的膝盖再也不能完全弯曲了,所以她无法再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势。但是,她还能跑接力!1936年,贝蒂·罗宾逊作为美国4×100米接力队的一员赢得了她的第二块奥运会金牌。
然而,并非每一位奥运运动员都能获得奖牌。奥运史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金牌的闪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奥运精神:阿克瓦利,这位坦桑尼亚马拉松选手,当他带着伤痛最后一个跑过终点线时,整整花了3个半小时。在他们心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
不过,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却有着同样的奥运精神的,那么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中国北京能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北京,这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正阔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在市政建设、环境保护、体育场馆设施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组织大型国际活动和体育赛事,同时,举办奥运会的条件也更加成熟。
令人可喜的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体育从弱到强,共获得1317个世界冠军,1026次超破世界纪录,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中国人民和广大体育健儿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了解北京,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也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展示北京风采的良机。北京若能完美的举办好2008年奥运会,那么对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奥运精神,激励亿万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通过宣传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努力营造有利于成功举办奥运的舆论氛围。参与奥林匹克事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长期的追求。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深入和普及,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十分宽阔的舞台,也将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天高云淡,令我们想起祖国的美丽山河;国旗飘扬,是祖国呼唤着我们去保卫、去建设!此时此刻,我们忘不了七十三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从此陷入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一向崇尚和平的中国人民从此陷入了八年惨绝人寰的战争灾难之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九·一八”的硝烟已经散去半个多世纪,但是,这一天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国家的贫穷落后导致了外敌的入侵。“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耻辱的近代史用血泪写成了这个教训。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历史的责任,舍我其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肩负起天下的兴亡,发扬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奥运精神,砺志拼搏,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为走向成功不懈奋斗!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砺志拼搏,走向成功。让我们更深刻地去领会奥运的内涵,去引领崇尚奥运精神的潮流,用我们心中感动的烈火,爱的激情去浇灌明日的奥运之花。
运动员的心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