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人生的秘籍,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每一篇心得体会都是心灵的独奏,是在文字中感悟人生的深邃和美好,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镜花缘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镜花缘心得体会篇1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自嘉庆二十三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到各方的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都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国外一些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工作,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目前《镜花缘》已经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
?镜花缘》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该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多个方面。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风格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以及思想机的警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在宁静的午后,手里捧一杯暖茶,静静翻开书本,细细品味清隽的文字,幸福,由书中来……
读镜花缘心得体会篇2
“山黛远,路何歧,此生寥落苦寻诗”,起于仙缘,终于太平。一场仙生游,一路以善为伴,一场跌宕起伏的旅行是说走就走的,一生尘缘与花缠绕。走过的路,历经的沧桑,会让人渐渐的看淡一切,儒雅之德加身,高尚的独白。
?镜花缘》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汝珍,是末年清朝写的一本批判性的小说,正是作者身处的时代,才触发了他写这本书的灵感,他诚挚、真切地以小说之名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在当时习以为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一句话。
这本书主要叙述的.是:先从仙生讲起,周朝,武则天在某一日下命令百花齐放,可见这是不切实际的,但百花不敢违背圣旨便召集众花来此为武皇吐露芬芳,不料却被玉帝降罪凡间,身为百花之首的百花仙子也难逃其咎,被迫下凡去到了唐家。父亲唐敖拥有科考重榜之心,却次次不尽人意,还有一次被陷害,深感落寞的他只好踏上外游之路,经多次周转,唐敖、多久公、林之洋踏上了寻找百花的旅途,途中偶遇各种才女,见识各国风土人情,最后也算看清了一切,想着归隐蓬莱岛,修身养性,不散前缘。
在他们那个朝代,“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学堂不给女子入学,所以女子无才,即使有那么优秀的人和才智也无处施展,白白淹没了大批优秀女子,而在唐敖等人抵达黑齿国时,却见到女学塾的红红、亭亭两人,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让人震撼的,是她们拥有的无尽才华,真是让人佩服,她们全身都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自带不同于他人的强大气场,她们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和多久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乐文字,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相逼,弄的倚老卖老的多久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不过后来,还是武则天给了女子展示的机会呢。
此书介绍了很多国家的奇闻与怪异,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们都是彬彬有礼,谦卑有序,有些太过谦让了。两面的人只要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小人的嘴脸,积极的讨好他人;而遇到没钱没事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当之风气就亦是如此,能听进忠言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唐太宗李世民其则为一个深得民心的君主,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愧深得人民的忠诚与信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作者暗暗的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但是女儿国恰恰是“男卑女尊”的制度,那时男子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相反。一想起林之洋所遭遇的一些事情,就不禁感言:“难道古代妇女就没有受过吗”?有谁会可怜过她们呢?因此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与非人道性质。
“田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缘起缘散,花开花落。虽不能左右,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吧。
读镜花缘心得体会篇3
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于是玉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成为唐敖之女唐小山,镜花缘读后感。唐敖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
作者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
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
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作者还以漫画的手法,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
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无肠国里富翁刻薄腌□,用粪做饭供应奴仆。穿胸国的人心又歪又。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
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孙吉昌在《绘图镜花缘题词》中也说:镜花本空相,悟彻心无疑。所谓镜花缘,取镜花水月之空幻无常义。与《红楼梦》颇为相似。巴黎圣母院读后感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
读镜花缘心得体会篇4
假日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镜花缘》。这本书是我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我非常喜欢。因为它歌颂了好的才华,反映了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上的平等要求。
?镜花缘》这本书前部分主要写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乘船在海外多国游历的故事,后部分则讲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参加考试高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破酒色财气,还大唐江山"的这一部分,被作者李汝珍写得非常有趣。(从容网)讲了武则天的几个侄子武三思、武四思、武五思、武六思分别镇守都城的东南西北四个重要的关:酒色财气。然后派了许多大将去攻破这四个关,这个过程非常有趣,听我来给你一一道来:比如说攻气关的时候,折了许多大将,最后也是得到仙人的提示,才成功攻破,那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呢?非常好笑,就焚香、沐浴、然后再在一张纸上写一个字"忍",最后还要供奉一个人的神像,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初唐时期的著名大巨,中国忍界的代表—娄师德。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才得以攻破气关。最后三个关的攻破方法跟这个关也基本一致。
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心潮澎湃,一方面是对作者李汝珍的敬佩,另一方面便是对女性的同情。因为在科举考试后,各花仙子基本上都结婚了,而且嫁的郎君都是来攻破四关的文武百官。在攻四关的时候,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所以伤亡无数,这些才女也不知不觉的都成了寡妇。最后也都为自己的丈夫殉情了。所以我对女性有深深的'同情。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常常有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的观念,详细地来说就是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甚至人身自由。在古代就有很多例子,比如皇帝传位只传给儿子,女子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大臣全部是男子,身份尊贵的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生要裹脚。其中就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男子三妻四妾,所以我认为男子对女子提出忠贞要求,而男子自己不做到忠贞,是不对的。
另一方面,我敬佩李汝珍是因为他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因为《镜花缘》其实就是反映了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你说这是一位女子写的,倒也没错,这可能是女孩的控诉,但李汝珍是一位男子,所以他自己的那个时代其实是非常先进的。
最后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感概:作者李汝珍的写作手法也可以与《西洲记》、《封神榜》媲美。他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了一些人,又用漫画的手法用一些例子嘲讽和批判了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
最后总结,《镜花缘》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比如好吃懒做,是得不到好下场的,人都有两面脸,阿谀奉承是不行的。希望同学们能买来这本书好好看看,因为它是一本好书。我爱《镜花缘》!
读镜花缘心得体会篇5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皇家花园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读镜花缘心得体会篇6
?镜花缘》读来,沿其脉络情不自禁想到了吴承恩的《西游记》,随着意境的愈加深入,越感不愧是二十年磨一剑的经典力作,堪能与《西游记》香肩比美。
?镜花缘》即玄幻又现实,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无不周全,从天文地理、星象占卜、神仙妖怪、历史文化、儒道思想、奇风异俗、鱼虫鸟兽、灵花仙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音韵算法、灯谜酒令、医药茶树等等,均可领悟作者的学问之渊博。
故事的诱因是百花仙子和嫦娥在蟠桃盛会上的一个赌注;节点是唐武则天醉酒逆时令让百花盛开;结果是百花仙子输局下凡尘托生到平常百姓唐敖家;经过是唐敖科举中榜,因人中伤而榜名探花,致使他看破红尘途游不归。途中,梦见一老者告诉他求仙之道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把获罪俱降红尘的百花,培植使其反本还原,不至落到海外,以此建功德步入小蓬莱位列仙班。
前四十回主写唐敖随妻舅林之洋,多九公到海外贩货,历时三十个小国的所见、所闻、所遇,一字善念常为善,终缘小蓬莱,撒手弃凡尘;中间十章写武则天颁恩诏开女试,唐小山寻父到仙山,接父信,顺父意,改名唐闺臣,与父相约中过才女方相聚;后四十五章写众花仙子旷世相遇,科考一举全中及女学士唐闺臣思亲入仙山;最后五章则写徐敬业、骆宾王之子,承父志,反武周,保中宗,迎主还朝之忠烈。
且别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镜花缘》一开篇直抒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月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
女子有德兼有才,一定会是望尘莫及的花仙子。
一百个仙子,一百多个人物;一百个章节,一百多个故事。其间无不透着正义之心、和善之美、忠孝之义的人格品质。
书中云:为人在世,做人的`一切举止言谈,存心处事,其中讲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父母跟前,自应和容悦色,侍奉承欢,诸务仰体,曲尽孝道;和气致祥,怪气致戾;苟起一争端,即是败机。
由此可见,古人一举手一投足,莫不令人归入正道,即使在游戏之中,也寓含着劝世之意。
书中诸多警句精言,皆能使人参悟其理。如:不可以取天为名号,殊不知天为至尊,人间帝王尚且称为天子,若世人为名为号,其悖谬何可胜言;一局之误,何意误在棋上?是参不透这座迷魂阵,所以为他所误;活得过于明白,原非好事,还是带些糊涂最好,有句话叫---憨头郎儿增福延寿;钱为世人养命之源,乃人人所爱之物,但凡进钱眼,为其蛊惑,稍微操持不定,利欲熏心,无不心荡神迷,因而失据。
捧读《镜花缘》,犹如捧一面镜子,灯前赏析,照容更照心。
作为一介凡人,不敢与花比美,但能在家孝亲,处事为善,与朋友交而有信,时常把天地人亲放在心上,仰俯无愧,做好一生之事,岂不也可尽享镜花水月小蓬莱之仙境吗?!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在虚构的国度里,以酣畅尖刻的笔触,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的残酷剥削和种种恶俗的憎恨,对民主政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较为普遍的政治思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
读镜花缘心得体会篇7
?镜花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融幻想、历史小说、讽刺小说,游记小说于一体的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清代作家李汝珍。小说中勾勒出了一个个奇异的画面,让人眼界大开。大人国的人脚下云色随心而变,黑齿国的人浑身漆黑、学识渊博,白民国的人穿戴儒雅、毫无学问……这些也使我们心有所触,掩倦深思。
开头部分,百花仙子等仙女去参加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掌管人间文章兴衰的魁星夫人以花容月貌的女性姿态出现,嫦娥、风姨,织女等出场人物都是女性。文中尤其写到了武则天这样非常有影响力的女性,所以我觉得这本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是不可缺少的。
接着写了一百位花仙被贬入凡间,而寻找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成了唐敖到海外游历的任务。这十二名花,一个个本领高强,品行高尚,令人钦佩。比如,黑齿国里的红红与亭亭两位女子,竟在学问方面,把很有学识的多九公问得张口结舌,羞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得不佩服这两位女子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作者身处封建社会,却有这样赞扬女性的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到,有一百位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并名登黄榜,更体现了作者希望女性也拥有和男子同等社会地位的思想。
本领要靠自己来练就,机会要靠自己来把握,自尊、自立、自强,是做人的根本,这是这部小说给人们的启示。这部小说中的女子渊博的.知识,非同寻常的本领,都是自己练出来的,是在逆境中发奋图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拥有了过人的本领。
所以说,这部小说作者“借海外奇景异事,褒贬身边百态人生”。用语诙谐幽默,是《镜花缘》最突出的语言艺术特色,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以及对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
读镜花缘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