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大多数都是可以很好表达出自己感受的,为了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我们一定要先进行认真思考,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写梁家河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梁家河的心得体会篇1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写梁家河的心得体会篇2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梁家河,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这个给了总书记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
渭南市委作出“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的决定,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当村支书的历程,正是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过程,他所面临的困惑、遇到的困难、得到的收获,正是很多青年、青年干部应吸收的宝贵经验。从习近平同志的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我们可以追寻到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成长足迹,他写道:“我的成长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
细心品味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寓意深刻的哲理,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梁家河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为摆脱贫困开拓创新所做的一件件实事,再一幕幕地联想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怎样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也给当前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以极大的启示:在新的形势下,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立根于民的情怀应该成为时代青年的人生成长之基,人生追求之本。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科技如何更新换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青年一代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国情、世情的新变化,正确引导年轻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每个时代的重要工作。光阴荏苒,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相比,时间已过去40多年,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当前,很多青年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也没有真正与基层的老百姓相处过,对于中国国情无法准确把握。他们不知道中国还有很多地方极度贫困,不知道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相依,甚至对“为人民服务”不屑一顾……有的因此迷惘无为,有的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要根治“脚不落地、思想高飞”的毛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励青年人到实际中去,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换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当前,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征程上,广大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当代青年要满怀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立根于民的情怀,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勇敢担负历史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梁家河,地处陕北高原腹地的小村庄。这里沟壑纵横、墚峁交织、土窑成排。如今,梁家河已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旧貌换新颜。
这个村的嬗变,是从46年前开始的。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这里插队落户。他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化。
和大多数知青一样,初来乍到的习近平必须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崇高信仰和“为人民做实事”的执著追求,让他马上克服生活上的困难,适应了梁家河的生活。
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适应到甩开膀子干。习惯了黄土地生活的他,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搏击贫困、艰苦创业的征程,尽情挥洒浸透忠诚与实干的火热青春。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开始不会做饭,群众做什么吃什么,窝窝头,小米饭;不会干活,群众干什么他学什么,但是很快,拉粪、掏地、锄地、挑担子,山上挑麦子都能干。就这样,他与群众同吃同住、情同一家,打成了一片;他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赢得了信赖和拥护。
面对当地的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水、抗击灾害、发展生产。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修建公路,办好了一件件好事实事,烙下了一桩桩奋斗印记,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此,梁家河开启了改变落后、摆脱贫困的新征程。视群众如亲人,视挑战如机会,敢为人先,奋发有为。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鲜活生动的佳话,赢得了群众的尊敬,也深深影响了梁家河一代又一代人。
梁家河的变迁,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艰苦奋斗、搏击贫困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艰苦奋斗历程,是全国扶贫攻坚、建设坚强农村基层组织、共奔小康的优秀范例。赣南与延安同为革命老区,有着共同的红色基因、共同的情怀,共同肩负着扶贫攻坚的时代重任。中国共产党赣州市委作出了“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的决定,可以说是找到了很好的借鉴,相信也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中国共产党赣州市委的决定,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实际行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把弘扬苏区精神与学习梁家河互通互融,准确地应用到实践上来,开启了两地干群扶贫攻坚、共奔小康的心灵对话,这是一场新长征的精神接力。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写梁家河的心得体会篇3
一、学习梁家河的背景
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同志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插队落户,担任近两年大队支部书记,期间,团结带领梁家河大队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拼搏奋斗,以顽强意志战天斗地,改变落后面貌。可以说梁家河村的变迁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艰苦奋斗、摆脱贫困的一个缩影。在梁家河这片黄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加快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我们正处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赣南仍然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落实《若干意见》、加快脱贫致富任务十分繁重,尤需艰苦努力、坚韧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扎实实推进扶贫攻坚和振兴发展。瑞金作为革命老区,也同样肩负着扶贫攻坚奔小康的时代重任。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要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与学习梁家河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动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创新思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大力学习弘扬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深学、细照、笃行,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加快扶贫攻坚、推进振兴发展注入不竭内生动力。
1.坚定信念。同志以对党的崇高信仰和“为人民做实事”的执着追求,带领梁家河人搏击贫困、艰苦创业,在这里挥洒了浸透忠诚与实干的火热青春。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矢志不移,克难奋进,让赣南老区人民尽快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生活。
2.一心为民。同志在梁家河村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视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把人民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3.艰苦奋斗。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水、抗击灾害、发展生产,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学习梁家河,就是要用好《若干意见》政策机遇,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推进精准扶贫,促进扶贫攻坚,全面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4.实干担当。同志从梁家河村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牢记“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坚持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5.敢为人先。在同志带领下,梁家河村的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学习梁家河,就是要“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6.廉洁奉公。同志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也深深地影响了一届届梁家河村党支部班子。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恪守“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优亲厚友,不与民争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
三、以学习梁家河为动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1.切实提振扶贫攻坚精气神。通过开展宣讲报告、巡回展览、专题讨论、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提振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干劲和扶贫攻坚的精气神,营造扶贫攻坚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2.着力培育扶贫攻坚“领头雁”。坚持从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责任监督、激励保障等环节入手,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能力,激发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切实当好村党支部的“领头雁”、“带头人”。
3.加快锻造扶贫攻坚生力军。从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特别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和省、市定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名誉书记和书记助理、主任助理、发展顾问等职务,让他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4.不断凝聚扶贫攻坚合力。用好“三送”工作平台,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结对帮扶贫困群众,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集中力量打造精准扶贫工作示范点,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返乡创业青年创建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写梁家河的心得体会篇4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因为某些方向性的问题而陷入了混乱之中,各个地方的经济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出现了倒退的倾向。可在陕北的一个名叫“梁家河”的小山村之中,它却有着不一样的情景。一位下乡知青的到来,使这个小山村仍然能在全国混乱的环境下保持着自己的发展。而这位知青,就是我们亲爱的“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我们了解了习总书记这七年知青岁月,也学习到了总书记身上真正伟大的地方。
热爱读书
书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它能给我们力量,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可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能够真正热爱读书的却没有多少人。当年习总书记下乡插队,从北京到陕北随身带了两个皮箱,这皮箱中不是吃的,不是玩的,而是满满的两箱书啊。白天书籍与沉重的农活相伴,到了夜里,整个村子都是一片漆黑,只有总书记的房间透着一丝光亮,那是总书记在挑着夜灯看书,由于条件艰苦,灯很小,煤油的气息也很重,到了第二天起床时,吐出的痰也都变成了黑色。自己带的书看完了怎么办,只有四处找书。当看到党支部仅有的两本破烂不堪的杂志时,仿佛就像发展了新大陆一般,迫不及待的去探索它;当知道其他山村的知青有俄国的小说时,就算隔着三十里山路,也要立马去问他借到这本书。虽然借的时候口口声声说的是看完就还,可后来却是书的主人再三催促才依依不舍的还了书。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总书记想尽一切办法看了他几乎所有能看到的书。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保持着自己对书籍热爱,是我们多少当代学生而望尘莫及的啊。
吃苦耐劳
以前的我,简单的认为习总书记的父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新中国领导人之一。那么他的儿子应该一生都是一帆风顺,并不会吃多少苦。但看了《梁家河》这本书之后,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无知。习总书记中学毕业之后,由于父亲遭人陷害入狱,自己也被扣上了“黑帮子弟”的帽子。一个家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习总书记不得已去到了陕北下乡插队。下乡时习总书记也才十五六岁,根据当时村民的说法,第一次看到习总书记时,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白白的又瘦又高的书生。可当同行的知青都在抱怨陕北恶劣的环境时,他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看似弱不禁风的他却总是干活冲在最前面的一个,脏活累活从不嫌弃,只管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去完成。当梁家河小山村建造第一口沼气池的时候,他从没嫌过脏,就算实践时粪便喷在他的脸上,也只记得要把这口沼气池打通。渐渐的村民心中的总书记也变成了能干活的一把“好手”。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之中生活了七年,这七年总书记所吃的苦似乎是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蜜罐”的人无法想象的。以前的我但凡有一点小困难,最先有的并不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却是满嘴的埋怨,埋怨这世间的不公,现在想来我真是太幼稚了。我的这些困难,这些苦和总书记相比根本什么都不是啊。而最让人钦佩的是,总书记吃苦耐劳的精神自从在梁家河养成后就再没有变过,始终如一。
心系群众
总书记的父亲一直教导他,人民是一切的根本,如果你不依靠人民那你还能依靠什么?当总书记走进梁家河这个小山村的时候,他就明确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彻彻底底的扎根到人民群众之中去。在这七年知青岁月之中,总书记无不想着要造福百姓。心里时时刻刻都是想着如何提高百姓的生活。打大坝,建沼气池,铺淤泥地来增加土壤肥力等等,这所有所有的都是总书记为了让梁家河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所做的努力。当总书记离开山村后,也从未忘记这的每一个百姓。当村民生了大病时,总书记就寄钱给他们让他们能尽快得到治疗并恢复健康。当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好伙伴“侯生”得了骨髓炎的时候,总书记立马把他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并把他安排到最好的医院进行医治,尽管总书记整日有很多政事要处理,但到了晚上他都会到医院去陪侯生去度过这个艰难的日子。当他真正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时候,他所心系的更是全国人民,每日也在为了造福全国百姓而奋斗。总书记那种心系群众的信念也从未改变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热爱读书,吃苦耐劳,心系群众。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的亲爱的习总书记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去改变它。也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他才能成为人民真正爱戴的总书记。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更应该学习与传承这种伟大的精神,为社会,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写梁家河的心得体会篇5
导语: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20xx年2月13日,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第一站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村党支部书记学习梁家河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您喜欢阅读:
当前,赣州正在推进苏区振兴、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我时常觉得困难很多、差距很大,但与梁家河相比,这些困难和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国家还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扶持。
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了赣州市赴梁家河村考察团的成员之一,踏上了那片神圣的黄土地。这一路走来,我收获了感动,找到了差距,也更加坚定了做好一名村支书的信心。上犹县梅水乡新建村党支部书记田克远表示,这次考察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在梁家河村看到此情此景,想起那时那事,听着百姓的真情诉说,无时无刻不被感动着。
他回忆说,看到梁家河村民墙上悬挂的当年和村民们、知青们留下的合影,每张照片中他总是快乐地笑着。习在梁家河村插队落户7年时间里,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通过一步步的学习和锻炼,成为了大队的支书。
7年里,习跟乡亲们同吃同住,从不叫苦、叫累,为村里做了数不清的事情,他带头建了4个大坝,挖了水井,解决了梁家河村民的吃水、用水问题;修建了全省第一个沼气池;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还为村里建起了磨房、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
离开梁家河的40年间,习从未中断过和梁家河村的联系,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里,关心大家的生活,还自己掏钱为村民置办年货……这种心里装着百姓,一心为民的情怀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田克远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当我看到当年留下的淤地坝,想到那时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带领梁家河的村民战天斗地、征山治水,把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干成了。那种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想想自己,也是一名村支书,村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以前总觉得是地理条件造成的,现在我才真正认识到,是我缺乏那种攻坚克难的精神,没有带领好群众走上致富路。当前,赣州正在推进苏区振兴、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我时常觉得困难很多、差距很大,但与梁家河相比,这些困难和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国家还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扶持。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这股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劲头。
我们要向习学习,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为了群众敢作敢为,敢于担当,敢为天下先;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公私分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田克远说,今年全国两会,习参加我们江西代表团讨论,叫我们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田克远决心牢记嘱托,以梁家河为榜样,奋力拼搏,攻坚克难,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不辜负习的殷切期望。
写梁家河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