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心得体会是可以及时把自己的收获感受记录下来的,经验的沉淀成为了我们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篇1
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去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在此次边疆保卫行动中,刚任团长不久的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
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
祁发宝张开双臂挡在外军面前,大声呵斥:你们破坏共识,要承担一切后果!同时组织官兵占据有利地形。官兵们组成战斗队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对方用钢管、棍棒、石块发起攻击。祁发宝成为重点攻击目标,头部遭到重创。
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42岁的祁发宝,于1997年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后在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学习,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南疆军区军事课目考试。
祁发宝向组织申请:到高原去、到斗争一线去。此后,他扎根阿里高原,身处恶劣环境不言苦,挑战生理极限不畏难,直面生命威胁不怕死,在雪域高原展现了当代革命军人的风貌。
西部战区陆军官方视频号西陆强军号发布了一段祁发宝和印军在一线商谈的画面,展示了一线官兵在维护领土主权时的强硬,画面中祁发宝对越境的外军怒喝:不想打仗就滚,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你们承担。
2015年,祁发宝获得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当时的他入伍18年,3次放弃到条件较好单位工作的机会,坚守在阿里高原。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2015年4月18日的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初评入围人选公示显示:
祁发宝,男,汉族,1979年3月生,中共党员,乌鲁木齐陆军学院步兵指挥专业毕业,大专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69310部队80分队分队长。
入伍18年来,祁发宝扎根阿里高原,身处恶劣环境不言苦,挑战生理极限不畏难,直面生命威胁不怕死,在雪域高原展现了当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他爱军精武,精通营属武器,善于战术指挥,先后2次参加兰州军区战役演习,23次带队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被评为优等指挥员。他爱岗敬业、科学建连、以情带兵,所带连队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标兵连队。他无私奉献,3次放弃到条件较好单位工作的机会,执行任务时12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父亲去世前也没能赶回去看上一眼。曾获兰州军区戍边先进个人、新疆军区优秀基层主官等奖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祁发宝驻守的阿里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低温、缺氧、强辐射、高原病随时都可能夺去人的生命。
然而,祁发宝说:再难再险也动摇不了我们对党忠诚的信念和为国守防的决心。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
祁发宝曾驻守前哨营房,处于海拔超过5500米的高地,营房和帐篷是奢侈品,极度的高寒缺氧,给了战士们最大的磨练与考验。那些在前哨的日子,即使是吃饭睡觉这些常人看来最普通的事情,都让祁发宝刻骨难忘。
2015年9月,祁发宝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时说到:
在前哨睡觉,所有人都要带着棉帽头套,穿着毛衣毛裤、棉衣棉裤,盖两床被子,身上还要压上大衣。可还是经常冷得整夜睡不着觉。冬天阿里封山,长时可达20多天,没有物资补寄,我们挖野菜、吃冻肉,十多年就这样过来了。
阿里高原夏季洪流频发,冬季大雪封山。在蜿蜒崎岖的执勤路上,是真正的寸寸暗流汹涌、步步惊涛骇浪。2005年7月,祁发宝带队骑马巡逻,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波涛汹涌的象泉河,途经一段不足50厘米宽的陡峭马道时,军马突失前蹄、摔下悬崖,瞬间被河水吞噬,祁发宝也被重重地摔在悬崖边上昏了过去,醒来时发现后背被划出6、7道口子,鲜血直流。
20多年来,祁发宝先后上千次带队组织巡逻执勤,多次参加边境管控行动,带领执勤分队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也曾十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是边疆的一位好战士、好团长,他尽忠职守,不畏艰难,守护着祖国的安全。但对自己的家人,他总是充满遗憾和愧疚。
2009年7月,祁发宝的父亲突发重病,而他却远在千里之外带队参加比武竞赛,没来得及看父亲最后一眼,这成为祁发宝一生的遗憾。忠孝难两全,古来如此。可祁发宝却说:我们驻守边防,是为了守护更多的家庭圆满喜乐,我们为国尽忠,是为了给更多老人孩子一篇平安乐土。尽忠到极致,那也是一种孝道。
由于任务需要,祁发宝曾经8个多月没给家人打过一个电话,直到任务结束才向家人报平安。电话那头的妻子泣不成声地说:你还活着呀?我还以为你不要我和孩子了呢!
祁发宝把军营当成了家,把战士们当成了家人。他所在团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2014年,祁发宝带队在某前哨执勤,每天徒步巡逻距离达30公里以上。为了能在哨所里用上热水,让战士们在睡前洗个热水脚,祁发宝想尽办法改造取暖火炉,利用晚饭后到点名前的时间给大家烧洗脚水,又利用熄灯后的时间烧第二天喝的开水。
2016年,记者采访祁发宝,问他有什么新年愿望。他说想在新的一年里搭起大棚,让青年官兵们吃上新鲜蔬菜。另外,年轻战士们恋爱难的问题也让祁发宝很是头疼,他希望新的一年里,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或者一定的改善。
几年后,在各级部门共同努力下,任务部队已经住进了保温营房,看上了卫星电视,穿上了防寒被装,打上了亲情电话,吃上了新鲜蔬菜水果……
如今,阿里高原的一块崖壁上,留有八个大字。那是刚任团长不久的祁发宝带领战士们刻下的铮铮誓言,也是新时代英雄官兵捍卫祖国领土、不负先辈荣光的庄严宣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祁发宝说,这些年来,他一直珍藏着一位边防军人写给妻子的一首小诗。他以此作为军旅生涯的激励,也希望以此同边关将士共勉:
热腾腾的饺子你刚盛出锅
一同盛出的还有合家团聚的欢乐
也许,此刻
飘香的美酒你刚摆上桌
耳畔萦绕着春节晚会的欢歌
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
战士们却顶风冒雪在巡逻
千里边关
留下一行深深的脚窝
苦吗?苦。但苦得值得!
看那缤纷的礼花,不夜的灯火
累吗?累。但累得欣慰!
因为身后守护的是我亲爱的祖国!
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篇2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朱治国同志在干事中铸造了忠诚,在坚守中诠释了本色,在求索中找到了难题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朱治国同志看齐,主动对表对标,不断锤炼忠诚之心、实干之风、自律之志,用“笔墨纸”,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生命答卷。
执“信念之笔”,书写“一心向党、对党忠诚”的初心答卷。
从21岁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远离城区的戈壁乡镇工作,3年内成长为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现郭勒木德镇)党委副书记,再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后来又任副部长,朱治国人生履历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有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足迹;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用碧血丹心的信念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用行动践行了“党让我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初心誓言,用生命坚守了共产党人“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的精神高地。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站位不错;要深入学习贯彻__,切实把__铸入思想、融入灵魂、化为信仰,做到真学真懂、笃信笃行;要积极汲取朱治国同志“对党忠诚”的精神伟力,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挑起重担、练就本领,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心向党”的初心使命。
着“实干之墨”,书写“全心为民、求真务实”的民生答卷。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同志参加工作这20多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谱系。面对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他身体力行,积极下基层开展调研,跑过全省362个乡镇、大部分村(社区),创造性提出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进了校园,有了知识提升的机会;面对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朱治国连日加班牵头拟草报告和方案,出炉并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有效解决了干部待遇偏低的堵点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朱治国学习,困难面前不弯腰、压力面前不低头,认准的事,对党和人民事业大有裨益的事,再难也要勇向前,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为人先的志气,主动深入一线、联系基层,用脚下的泥土味察实情、听民意、解民忧,真实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力求把“问题清单”转化为“解决方案”。
选“作风之纸”,书写“一尘不染、严以律己”的廉政答卷。
在朱治国看来,权力是“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是为民造福的“公器”而非为己谋利的“私器”,因此才对“身边人”“家里人”一以贯之的严格要求,从源头上杜绝了踩“红线”、闯“雷区”和被“围猎”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严以律己。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践行“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的职业操守,莫让“就一次”“一点点”的“小随意”麻痹、侵蚀和玷污自己;要补足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关牢思想越界的“闸门”,拧紧清正廉洁的“心弦”,做到不为人情世故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 常破“心中贼”,以榜样引领前行,扣好扣实扣正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篇3
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河南林州“红旗渠”工程轰动全国,相似境遇下的草王坝人备受鼓舞,黄大发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也带着乡亲们开始修建“红旗水利”,计划将附近一条水量丰富的螺丝河水引进村里,工程总计15公里。
但放眼全村,没有一个人有修渠经验。没有测量设备, 就靠竖起几根竹竿、两端用眼睛瞄来定高程;不懂技术,就依地形挖下宽窄不一的沟;没有水泥,就用黄泥巴和着石灰来糊沟壁和沟底,不懂也更想不到还要修建导洪渠等必备的配套设施。
由此产生的结果,便是渠道取水量小、渗漏严重、极易被大雨冲毁。从1962年到1975年,“红旗水利”修修补补了十几年,水还是没能引进草王坝。
再聊起这段失败的往事时,黄大发的眉眼间已察觉不到什么别样的情绪,只是顺着陈晓彤手指的渠道照片,反复说了句:“失败了还要干,失败了还要干”,声音越发响了些。
筹备三年后,修渠工程再次启动。常常天还未完全亮,黄大发就和村民们穿上草鞋,揣几个红薯、炒点苞沙饭装在包里,提上壶水就上山去了,累了就滚草窝睡一会,醒了再接着干,直到星星挂上了天。
工程最难的地方在三处悬崖绝壁间,其中尤以擦耳岩最为险要,村里不少年轻小伙子站在崖上往下望都有些发怵。年近六十的黄大发没太多犹豫,带头在腰间绑上绳子,吊下去测量。
渠修好了,黄大发又带着大伙儿改造了400多亩梯田,种上了水稻,2001年和2005年,草王坝等地遭遇旱情,但在大发渠的滋润下,村里的水稻仍获得了丰收。
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篇4
至于这位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伟大院士袁隆平,有人评论说他的身价只有1000亿元,但他的`月收入,连工资补贴都只有几千元。按照他的贡献,他应该有更多的钱,但是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笑吟吟地说:“钱对于生活和生产很重要,但是钱的方式一定要对。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等于没钱。但是有了钱,第一,不要铺张浪费,第二,不要吝啬,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所以,我穿衣简洁大方是一个原则。你穿得这么好干什么?很闪亮。穿的好,不一定地位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简单、直白、深刻、发人深省。有人评价他:“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为全世界人民谋福利。他几十年来一直努力学习,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忧国忧民,利国利民,……”袁隆平院士作为一名科学家,不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是一位具有可贵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人。他卓越的科技能力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品格、精神和风格为我们的知识分子在教育战线上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作为一个在环保战线上战斗的知识分子,我由衷地赞美袁隆平院士,我认为我们都应该认真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造福人民。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那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不仅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增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雄心壮志,还要让每个人都学习和发扬他的做人态度和奉献精神。
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篇5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近日,国家举办了劳模表彰大会。通过观看劳模表彰大会,我认识到了许多各行各业的劳模。他们的辉煌成就,都是在埋头苦干中铸就出来的,他们的工作岗位也许很平凡,但他们却用汗水成就了伟大梦想。劳模们拥有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勇担责任、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是时代的精英、人民的模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劳模,我们共同向新时代的劳模致敬!
劳动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通过劳动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价值。劳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一个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才能变成生机勃勃、蓬勃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人民当家做主,那么人民群众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不管是哪个行业的劳模,都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热爱劳动、勤奋工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为社会造就了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品质统一称为劳模精神。劳动最光荣,伟大的劳模精神值得每一位劳动者学习。
劳模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不可少的精神,不管在哪个年代,劳模精神都是不会过时的。弘扬劳模精神就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劳动岗位作出的贡献越大,实现的社会价值就越高。进入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新时代下,国家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对于劳动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广大劳动者要提高劳动质量才能帮助国家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为此,劳动者要树立工匠精神,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争取成为国内领域,甚至是世界领域内的佼佼者。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本职工作,将工作做到极致,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成为别人的学习榜样。除了在在工作上要有所成就,我们还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
五一劳动节,让我们一起弘扬劳动精神,一起向劳模学习吧!
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篇6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篇7
近日,兰溪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发出向凌煊同志学习的号召,我参加了九三学社兰溪市委组织的专题学习会议。通过学习凌煊同志的先进事迹,对照自己的实际工作,感触很深,“榜样的力量”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凌煊同志拥有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怀着朴实深厚的为民情怀,练就秉承正义的职业本色,树立清正廉洁的过硬作风。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副庭长,他很好地展现了人民公仆的形象,始终立足本职,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他用干净和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和成效践行使命。
对榜样的学习,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怎样学到深处,干到实处,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学习凌煊同志立足本职,为民服务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树立高度责任感,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扎实工作,做出一流业绩。作为一名社保人,日常直接面对群众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这就要做到工作中要主动热情,态度诚恳,行为文明,服务周到,要耐心倾听,全面细致地解答清楚,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依法办事,严格办事程序,优质服务,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铭记拥护、追随和捍卫核心,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奋斗奉献和担当作为。
榜样的力量召唤我前行,榜样的力量敦促我对标,不断提高自我。我们身边不断涌现的像凌煊同志一样的先进人物,我们要做的是传承这份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接力前行。
学榜样8事迹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