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事迹优秀6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事迹都是个人的成就,值得我们收藏,描述事迹可以让我们在回忆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坚定信念,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的事迹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的事迹优秀6篇

中国的事迹篇1

现代中国天文学家梦想得到的大型射电仪器,对于探索更远距离的宇宙、天体运动的精确探测是必不可少的。

而1993年的中国,只在北京、上海等地建造了40米、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如果要用大口径无线电,中国天文学家只能去美国,欧洲,只有那里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口径无线电望远镜。

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辉煌的一门学科,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只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曾经”,它停留在“古代中国”。

在当代天文学领域,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这在装备不足、技术不够先进的情况下几乎是可以做到的。

为改变现状,扭转颓势,为超越弯道, fast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它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该系统主要由主动式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持系统、测控系统、接收机和终端系统和观测站几大部分组成。

如果按照500米口径,世界杯赛的标准足球场面积大致是7140㎡,天眼大概有27个足球场那么大。

在灵敏度和综合性能方面, fast是世界上最好的望远镜,它比发现引力波、被评为20世纪人类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提高了大约10倍。

根据这一理论, fast可以接收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其距离接近宇宙的边缘。

而这个经天纬地的大国工程的总设计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南仁宫老先生。

南仁东生于1945年的吉林省辽源市,自幼学习成绩优异。18岁时以高考平均分98.6分(满分100)获得吉林省理科状元。顺利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一九六八年,南仁东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遇上特殊时期,便到东北一家电报厂工作,一九七七年底才考入中国科学院,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984年,南仁东利用国际上长基线网络,对宇宙活动的星系核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主持并顺利完成了欧洲和全球十余次观测,成为当时天文界数一数二的科学家。

天文界的泰山北斗,由于声名显赫,曾经收到过美国、日本天文界的橄榄枝,给他的薪水比国内高出300多倍。南仁东心里明白,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因此他对科学作出了坚决的否定,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知道此时祖国需要他,自己必须回去报效祖国!

那时候,没人会觉得南仁东会放弃海外高薪的工作,但事实上,他毅然选择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这即使他的知识大大增长,又为以后在“天眼”项目中积累知识作了准备。

出席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大会的科学家们于1993年提议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便在大环境改变前接受更多来自外层空间的信息。

会后,南仁东和他的同事商量中国也要造一个,但当时的中国,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技术支持,连建设基地都没有头绪,大家打心底里不看好南仁东的提议。

在他60岁的时候,从1994年到2005年,他最终确定了独特且最合适的台址,可以说,这只是第一步。由于国家资金不多,南仁东只能自己出去拉赞助,找合作伙伴,这位已经过了耳顺年龄的老人拿着相关资料在世界各地推销他的 fast项目。

在2006年被推荐为国际天文学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主席,在南仁东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吸引了20多个合作单位。

之后从1994年到2005年,他一直在努力争取最佳的选址。有志之士,他在云贵高原那独特的喀斯特洼地上找到了最好的位置,最后“天眼”建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沟深山里。

南仁东在2006年为“中国天眼”申请立项。在2007年国家批准南仁东申请后,“中国天眼”正式立项。2011年,“天眼”工程正式开工,项目进展到这个阶段似乎一切都尘埃落定,南仁东却感觉肩上的重担更重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正是这段时间来的不容易,他希望能做得更好。南仁东将与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有关。

在他心中似乎装了一个世界,古语说“术业有专攻”,他却一无所知。天文,力学,金属工艺,绘画,无线电,更别说无线电了,无论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帮忙解决。并且在施工现场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一刻也没有放松。

小螺丝钉从钢架上拧下来,到高处打穿套管,再到调整设备,他样样都会,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仍然这样努力!通过几年的建设,这个花费了南仁东20多年心血的大项目,终于在2016年成为现实!这一“天眼”是南仁东一生的愿望。

南仁东先生为中国造了天眼,自己却很快闭上了眼睛。由于工作过度,他整夜都在赶工,经常工作到凌晨,所以事情都得自己处理。别人不是只知道力学,不知道工程,不知道天文学,不知道无线电,就是只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二十多年日日夜夜的劳作,使他实在疲惫不堪。得了肺癌后,第一次动手术后声音嘶哑,腿脚无力。

南先生说:“我说不出什么高尚的追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想。男人总要有面子的吧,你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这不算什么。尤其是我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吹牛,我也要负点责任,”我的梦想,是自食其力,甘愿做块奠基石。

在22年如一日的日子里,他克服了生活和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终于胜利地返回祖国,创造了奇迹。南东对“天眼”的爱护,使他与他所工作的每一个工作者都能一目了然,“时代楷模”这一荣誉对南东来说,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

从古到今,我们仍然记得“二弹元勋”邓稼先,记得“导弹之父”钱学森,虽然他们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影响着我们。还应牢记南仁东等科学家为祖国、为人民所作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也时时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科学工作者和普通民众,他们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一生。

中国的事迹篇2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_。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中国的事迹篇3

20xx年1月31日晚8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天眼之父”南仁东》,以“天眼之父”南仁东的逐梦故事再造了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经典,致敬时代精神,让璀璨的中国星光闪耀世界!

节目现场邀请到曾经与南仁东先生一起参加fast建设工作的三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南仁东的夫人郭家珍女士,共同回顾国家科研重器的诞生史,讲述中国“天眼”的感人故事,其中就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青年技术骨干、河北师范大学校友甘恒谦。

甘恒谦是我校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20xx届本科毕业生,并于20xx年考入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曾师从南仁东先生学习射电望远镜有关技术,并在南仁东指导下,开始仿真计算fast焦面场,进行项目相关的可行性研究。博士毕业后,他直接进入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组工作,负责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的设计与组装,并参与fast电磁兼容测试工作。甘恒谦回忆说,20xx年3月fast正式开工建设,当年秋天他第一次来到fast施工现场时,看到的还是布满泥泞的土地与棱角尖利的石块,“当时的大窝凼,是个不想再去第二次的地方”。但他和建设团队一起,在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的带领下,经过5年多的艰辛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xx年9月建设完成这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和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就在那间办公室里,我们经常和南仁东老师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回忆起为fast奋战的日日夜夜忍不住感慨,“南老师这20多年几乎没干别的,就专注在fast工程这一件事情上。”

跟随南仁东先生15年的甘恒谦也成长为fast望远镜的技术骨干,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负责fast强、弱电系统与接收机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必要的升级工作,曾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等荣誉称号。

本期《故事里的中国》戏剧部分,采用透视、投影和大屏等多媒体手段,打造出一个光影纵横的“星空宇宙”。从小怀揣星辰大海的'少年南仁东和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南仁东,在同一个星空下对话,完成一场信念和精神的接力。

在排练过程中,节目特别邀请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甘恒谦进行现场指导。跟着南仁东学习十五年的甘恒谦,不仅帮演员深入认识南仁东,还为剧组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天文知识。当被问及大家管南仁东叫“南老”还是“南老师”的时候,甘恒谦说:“大家都叫南老师,他七十多岁,其实看上去还是很年轻、很朝气。南老师非常喜欢的一个词叫年富力强!”南老师对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如果我们在工作上出现稍微的失误,他的脾气一上来就是瞪着眼睛拍着桌子,基本上一句好话都没有!”。甘恒谦表示,“感谢剧组的付出,让南先生的事迹让更多的人知道。”

fast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简称,又被誉为中国“天眼”,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其科学目标主要包括: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重现宇宙早期图像;探寻发现脉冲星,建立脉冲星计时阵,参与未来脉冲星自主导航和引力波探测;主导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检测微弱空间信号,参与地外文明搜寻等。截至20xx年底已新发现了200多颗脉冲星。

中国的事迹篇4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为预防和治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钱七虎率先提出开发利用地下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地下快速路、地下物流等创新观点,先后组织编制、主持和评审了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由钱七虎主持制定的我国首部城市人防工程防护标准,获得国家人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全国60多个大中型城市广泛应用。现在全国各地地铁都是设防的,这与钱院士的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我国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完备的“地下钢铁长城”,对保障国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多年来,钱七虎着眼于国家发展全局,不仅主动作为实践强军梦,在军事工程方面功勋卓著,还勇于担当谱写中国梦,在民生工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创新表率作用,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规划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倾注大量心血,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应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资助我国西部的贫困学生。20__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钱七虎又把江苏省配套奖励给他的800万元中的650万元捐给了武汉抗疫一线,其余的150万元分别捐给了母校上海中学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由烈士先辈流血牺牲奋斗换来的。他们把生命都献给了党和国家,我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呢?”钱七虎说。

中国的事迹篇5

用爱的捆带将患上“老人痴呆症”母亲与自己绑在了一起。每天,陈斌强,都会和母亲骑上小车,从充满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陈斌强教书育人的中学。母亲的“痴呆症”愈来愈严重,就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陈斌强为了母亲有时会沾上一点气味,但他的学生们却并不排斥——因为那是爱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寸晖······”这些在每个人的心里恐怕已经再熟悉不过,可这些来自古代的真情告诫,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宝贝”肆孽的年代,却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负荷运行”。

但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却展现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教师陈斌强感人至深的守护母亲的故事,在亿万的“宝贝”面前重新诠释了“孝”,“孝”代表的不单单是一个字眼,而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为我们的人生注满了崇高之美,为所有人注入了春风般温暖。

陈斌强那将自己与母亲再一次紧紧捆在一起的爱的捆带,也许在未来久远的日子里会尘封,但尽管捆带不会永存,它记录的一点一滴的子孝与母爱却会永存,却会把孝传满整个华夏,传满整个世界!

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父母的爱已脉脉汇入了我们的血脉,但我们却不一定会察觉出,但父母为我们而付出,为我们而忙碌,为我们而辛劳,就算是再疲惫,也不要忘记——感恩孝奉!其实,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为,为父母付出,是我们理所应当的!

中国的事迹篇6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_周年。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节日。我们在这样明媚的日子里,追忆前贤,自省己身。

1919年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奋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伟大的青春图卷。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

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他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新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爱国与进步,是五四精神的基础和源泉,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忘记。而进步都应作为每一名青年终身追求的目标。在新历史条件下,作为技师学院的学子,作为支撑建设20_制造业大国的中坚力量,我们更应该懂得爱国的意义,进步的作用。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运动的核心与动力。民主,是一个国家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条件。科学则能指引着我国找到真正的发展之路、兴旺之路、振新之路。作为学生,一定要踏实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成为新时代的技术能手。

当然,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光喊口号是不行的,最关键的应该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作为今天的结束语,与同学们共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希望下一阶段,我们一起努力奋斗,成为真正的“中国之少年”!

中国的事迹优秀6篇相关文章:

中国感动人物事迹材料7篇

作文素材中国人物事迹5篇

中国感动人物事迹材料推荐7篇

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8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推荐8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最新5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优质8篇

感动中国100人物及事迹5篇

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参考7篇

感动中国及事迹心得体会7篇

中国的事迹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