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是一束光芒,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写事迹材料可以向他人展示奋斗的精神和努力的价值,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美工作者先进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最美工作者先进事迹篇1
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奋斗着9100万科技工作者。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海、山川戈壁中,写在那些夙兴夜寐、朝乾夕惕的岁月里。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近一些最美科技工作者,记录他们的故事。
?故事1】战斗,为了祖国和人民
春节前夕,一通紧急来电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内科学家仝小林退掉飞往海南休假的机票,扛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职责,登上了驶向武汉的高铁。
大年初一,仝小林就直奔疫情“风暴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诊治病人。而后,他又奔波于发热门诊、icu、社区隔离点、方舱——每一处都是最危险的地方。“中医必须直面患者,把握疫情发生现场的环境。没有望闻问切,就是纸上谈兵。”仝小林说。
“特殊时期,首先是救人,阻断疾病继续发展。”
“轻症和疑似病人能不能在社区治疗,从而减轻医院的压力?必须把防控重心前移至社区,从源头切断疫情。”
……
仝小林在关键时期作出关键判断,牵头拟出通治方“寒湿疫方”,在社区大规模发药70多万服,累计救治5万余人次;探索建立了“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的“武昌模式”,大大降低了高危人群发病率,阻断轻症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转向重症,构筑起社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救治流行性出血热,到2003年参与非典救治、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从博士生到院士,祖国和人民高于一切,是仝小林习医行医40多年始终坚守的信条。
在武汉奋战了64天的仝小林,今年恰好64岁。对于这样的巧合,仝小林说:“只要国家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无论多少天,我都会义无反顾,坚持到底。”
?故事2】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什么
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
但他却常说自己不聪明,用50多年时光,只干了玉米育种一件事。
他就是84岁的玉米育种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
1963年,学农毕业的程相文被分配到鹤壁市浚县农业局原种场。那年,浚县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洪水,程相文下乡救灾,乡亲们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是学农的大学生,能不能让地里多产粮食,我们窝窝头能吃饱就好啊!
“我一辈子忘不了这个画面。”从此,青年程相文把农业育种的责任扛上了肩头。
1964年,他带着新种子到海南育种。从郑州到三亚农村的基地,整整走了15天;早期南繁育种极艰苦,他从不抱怨;农民用他第一年从海南带回的玉米杂交种子,亩产从百余斤提高到700多斤,他乐开了花。青丝变白发,到今年,程相文已经在海南岛试验田度过了55个春节,先后选育出14个国家和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已累计推广3亿多亩。
他说,自己一天也离不开玉米,“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民族有饭吃、身体好了,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故事3】“蘑菇实验室”里挖掘致富力量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他和蘑菇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作为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产业化研究30余年,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的菌类种质资源库。他创新的优良品种及标准化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我国食用菌产量、品质、生产效率。
而李玉不满足于在实验室工作。他说,不能帮农民致富奔小康、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还叫什么农业科技工作者?2012年起,李玉提出“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食用菌科技扶贫新模式。“小木耳,大产业”,说的正是李玉团队的科技扶贫成果。对口帮扶3年来,团队为陕西柞水县选育的5个木耳移栽品种都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去年,柞水县依靠木耳产业脱贫摘帽。
如今,李玉团队已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
?故事4】扎根戈壁向着蓝图奔跑
记者见到陈亮的时候,他是拄着拐杖出现的。“前一阵刚从北山回来,那边夜里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山里没有光,踩到坑里,把脚崴了。”
陈亮是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他扎根北山研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近十年,才38岁已经生出很多白发。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关系到环保和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西北部的北山预选区,一个只有风沙、荒漠和戈壁,连手机信号都很微弱的地方,却是高放废物处置研究最理想的场址。
一边是法国知名大学副教授职位,一边是国内戈壁无人区,怎么选?
辞职回国,到戈壁去!这是陈亮在29岁时做出的选择。
为什么?他说:这是一种召唤。2009年,在法国从事相关研究的陈亮,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第一次系统了解到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研发的总体规划和进展,第一次知道有一支科研团队扎根戈壁数十年,为绘就这个蓝图挥洒汗水。
“这就应该是我的归属,我必须回去,加入这个团队!”陈亮心中升腾出强烈共鸣。
归国十年来,陈亮走过酷暑严寒,与亲人聚少离多,带领科研团队在处置库选址和处置工程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推动国家高放废物处置北山地下实验室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访中,陈亮不提苦与累,却把“幸运”“幸福”挂在嘴边:“人生一种幸福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奔跑。”
?故事5】拳拳之心,岁月可鉴
访学踏遍青山,学成归国贡献,我国水工抗震学科的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也是其中之一。
1958年从莫斯科公派留学毕业后,他谢绝导师一再挽留,毅然回国。
陈厚群潜心研究水工抗震学科60余载,主持了一系列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攻克了一大批水工抗震世界级难题。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陈厚群的研究成果防范了震后重大次生风险,保障了国家能源、水资源和高坝大库安全。
耄耋之年,他又担任了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数十次带领专家团队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今年已是88岁高龄的陈厚群依然追梦不止,上个月又前往三峡工程现场。秉持科技报国的初心,这位老科学家继续将论文书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高坝大库上。
最美工作者先进事迹篇2
对于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电脑、电视都是科技的馈赠,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整个世界就迈入了科技时代;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我们就离开了黑暗并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顿因为树上掉下来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又让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充满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过程,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也是趣味无穷的。其三,科学一旦与人生碰撞,在科技与人类社会关系——无论是正面与反面,也是趣味横生的。
科技无处不在,科技让人类无比自豪!
科技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假如有一天,没有了电,人们将继续生活在黑暗中;没有了煤气、石油,那人们岂不是还要吃生的东西或钻木取火,继续用生畜拉车;没有了手机和电脑,人们是不是还用飞鸽传书……
由此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刻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也在时时刻刻的对科技的发展以自我的方式探索着,贡献着……我虽然顽皮,但也着实体验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苏打粉放进被子里,然后加上白醋,这时“火山爆发”了!立刻,白醋冒起了洁白的泡泡。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我曾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比赛,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也曾参加市级的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比赛,也获得了三等奖,这些成绩和老师的辛勤培育是离不开的。参加科技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搞笑的现象,越来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礼貌,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
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一样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礼貌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最美工作者先进事迹篇3
1、努力学习,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因工作努力,成绩优异,多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任外科主任以后,强化医务人员自身行为建设,着力营造良好有序的医疗环境。狠抓外科的医疗、服务质量,在规范常规手术的同时,不断开展新工作,熟练于普通外科及泌尿外科各种常见手术,专长于甲状腺病、前列腺病及泌尿系结石专科的诊治。十多年来作为外科学科带头人,大胆引进先进技术,在中医院率先主持开展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使外科工作上了新台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每年都能超额完成医院规定的任务,受到医院领导的好评。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勇于探索和交流,先后加入成为广西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会委员、广西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医院管理分会委员、广西中医扶阳研究会会员。
2、密切联系群众,助力健康扶贫
到间,担任中医院副院长,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持走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于203月受卫生局的委派到桐岭镇中心卫生院挂任第一副院长,6个月内就超额完成局领导交给的全年任务;扶贫工作开启的第一年,作为健康扶贫第一人对最边远的河马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并挂任该卫生院第一院长,主管全面工作,两个月内扭转医院的僵局,使频于瘫痪的卫生院步入正轨,并得到很大发展,改善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的环境,也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回到总院后在全县首先倡导和落实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得到上级的肯定,群众的好评。
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科??
在科技创新方面,李康同志努力开动脑筋,大胆开展科学研究,带领外科全体成员开拓创新,将中医药理念渗透到临床医疗中。其中“大承气汤直肠滴入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科研项目已得到专家的`考证,“十一方酒在外伤中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善于把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总结,书写成文并在省级以上发表了多篇*(《石膏桐油糊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71例》、《半倒立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尿道结石17例》、《大承气汤直肠滴入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加味八正散加艾灸双肾俞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应用》、《加味三黄汤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艾灸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当归生肌膏对下肢溃疡的疗效观察》、《当归生肌膏治疗难愈性创口的临床疗效研究》)。先后获得柳州地区行政科技进步奖(三等);武宣县“科普仙城·优秀科技工作者”;20首届来宾巿名中医;20武宣县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武宣工匠”;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个人二等功;来宾市事业单位先进个人记功奖励,来宾市优秀共产党员。科研项目《当归生肌膏外治难愈创口的临床疗效研究》于年自治区立项,现已准备结题。
最美工作者先进事迹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到处有着科学的影子,它随时留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可见,科学对我们还是挺重要的。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科学?我想科学就是现在还没发现的,需要我们去发现、研究、探讨的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帮助,人们怎么去发现它,利用它。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我想你有可能是未来的“爱因斯坦”。
那是在暑期发生的,暑假期间天气特别炎热,连我家的小狗也常常吐着舌头,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由于天气的炎热,蚊子可要大显身手了。提起蚊子,没有哪个不憎恨它们,说它们是“吸血鬼”。是啊,每当傍晚,蚊子常常成群结队猖狂地向我们进攻,有的时候甚至会扰得我们整夜睡不好觉。这样的吸血鬼有谁不恨呢?可是说来也奇怪,我们对蚊子却有一种奇妙的感情。但你别误会,这种奇妙的感情绝不是喜爱蚊子,而是一种科学兴趣。据我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在夏秋季节中,每当梅雨快要来临之前,蚊子异常活跃,正如人们常说:“今日蚊子叮人凶,一场梅雨靠得稳。”还有人常说:“七月半蚊子多一半,八月半蚊子少一半,九月半蚊子叮石球。”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蚊子对周围电场的变化是十分敏锐的。在一般情况下,周围空气是带负电的,云雨区是带正电的。当附近天空出现一个雷雨区域,并且逐渐向我移过来的时候,蚊子很快就感觉到周围电场的变化,因而雷雨很快要来到了,所以赶在雷雨之前拼命叮人吸血,使它的卵成熟,大雨一过,正好产卵。
人们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如:在饭后不宜一杯茶,许多人有搁下饭碗就喝茶的习惯,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刚吃过饭,胃内装满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入胃,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加重了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对心脏也不利。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饭后饮浓茶更为不利。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鞣质,前者会兴奋神经,可引起失眠;后者与胃内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等。
其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是
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会成为我们的必需品,每时每刻都会用到它。
最美工作者先进事迹篇5
姬xx,2003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03、2004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xx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03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在姬xx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03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xx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xx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xx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鲁桥镇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都是姬xx的努力工作的结果
最美工作者先进事迹篇6
说起“科技”,大家一定会觉得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比较陌生。可是,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的科技,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就说电动车吧,电动车在十来年前可是个宝贝,那时,大街上电动车寥寥无几。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车日益普及,它不仅样式变得越来越新颖好看,动力也越来越强大,一次充电就可跑二百多里。价格嘛,却越来越低,所以现在,电动车走进了千家万户。
有了电动车,人们出行就方便多了,城市也好像一下子变小了。它不像汽车,不仅价格昂贵,还费油,排放废气。电动车既经济又环保,并且速度适中,不快也不慢。另外,它还简单易学,易于操控。有的.电动车形如摩托车,威猛硬朗,深得年轻人的喜爱;有的则形如自行车,还带有脚蹬,没电的时候,可以像骑自行车一样,蹬一蹬,就骑到家了。嘿嘿,难道说,电动车不是科技产品吗?
除了电动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的科技产品在为我们服务。比如,我们学习累了,可以用mp5听听歌,看看影片;外出乘车旅游,gps系统为我们导航;上酒店吃饭,电子门自动为我们开闭;到银行取钱,插入磁卡,钱就会自动吐出……在现代社会里,科技真是无处不在呀!
科技就在我身边,我们谁都离不开科技。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今后要好好学习,力争将来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最美工作者先进事迹6篇相关文章:
★ 最美工作总结6篇
★ 最美命题作文6篇
★ 最美的手作文6篇
★ 微笑最美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