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生活的教案实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通过系统化的教案,教师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光》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光》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环保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临的,需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年龄小,如果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让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
1、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地球图片,有关地球风光图片。
2、环境污染图片。
活动过程:
一、 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教师:小朋友,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长什么样的吗?
幼儿回答。
出示地球图片,认识地球。
2、教师: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谁生活在地球上?
让幼儿欣赏有关地球的风光图片,感受地球妈妈的美丽,体会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小结:地球是我们的.家,也是动物和植物的家,我们要和谐相处,爱护动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妈妈被破坏的情况,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边看图片边听故事——地球妈妈生病了。
2、提问:地球妈妈受到了哪些破坏?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逐一出示环境污染图片,并小结地球生病的原因,让幼儿理解树木的乱砍滥伐、水的污染、空气的污染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妈妈?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义。
教师:为了帮助地球妈妈,使地球妈妈的病能够早日痊愈,人们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地球日,告诉全世界的人都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我们小朋友更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三、小结,对幼儿进行环保。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动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从小养成好习惯。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请你把今天学到的东西告诉爸爸妈妈,并和爸妈一起做地球的环保小卫士吧。
大班科学《光》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及玩法。
2、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骨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倾倒速度与路线、间隔有关。
3、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排列轨道示意图(1.长度相同轨道不同2.长度相同轨道相同)
2、记录表2张
3、每人10块骨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及玩法
1、教师出示骨牌,讲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和历史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什么叫多米诺骨牌呢?多米诺骨牌是个外国名字,他其实就是一种用木头、骨头或者塑料做成的长方形骨牌。虽然这个多米诺骨牌有一个外国名字,但是它实际上起源于我们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2、教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
师:“(一边说一边出示自制骨牌)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10块骨牌,注意在排列的时候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用手指轻轻推动第一块,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骨牌跟着倒下了。(电视机出现教师事先排列好的骨牌),你们想来试一试吗?开始吧。”
(二)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骨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倾倒速度与路线、间隔有关。
1.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幼:利用10块骨牌排一排,推一推,可以反复的实验。(老师辅导,反复强调骨牌排列时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并及时给予帮助,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师: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把骨牌放在一个盒子里。
结束提问:骨牌好玩吗?你成功了没有?
幼1:我成功了,我把骨牌一块块竖起来,轻轻一推就倒下了。
幼2:太好玩了,我排了3次3次都成功了。
幼3:我没有成功,前面几块倒下了,可是最后2块没有倒下去。
师: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说一说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幼:我看到是第一块倒下去时碰倒了第二块,第二块倒下时又碰到了第三块,这样一块接一块就全倒了。
总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很厉害,很快就会玩骨牌游戏了。有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说看到第一块碰倒第二块,第二块碰倒第三块…对了,这就是推力的作用,使得骨牌依次倒下去,就像a小朋友推b小朋友,b小朋友推c小朋友一样。还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成功也没关系,下次排列时只要把骨牌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排列的一样就可以了,加油。
2.探索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师:老师带来了2幅长度相同轨道不同的轨道图,请和边上的小朋友两两合作,用盒子里的骨牌排列在轨道上,排列时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排好后数一数轨道上用了多少块骨牌。(出示轨道图1)
(1)
师: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
师:出示记录表(记录骨牌的数量、轨道、推倒速度快的打“√”)
师:轨道上用了几块骨牌?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
幼:20块
师:你排列的轨道是什么样的呢?请排列不同轨道的小朋友上来画一画。
幼1:我们排列的是直线轨道
幼2:我们排列的是曲线轨道
师:想想哪一个轨道上的骨牌倒下的速度快呢?
师:每一组请一个小朋友同时推倒轨道上的第一块骨牌,看一看哪个轨道上骨牌先倒下。
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
师总结: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3.探索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张轨道图
(2),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2个轨道是一样的
师:在相同轨道上排列骨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一组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出示线路相同,长度相同的轨道图和记录表,其中一组提供15块骨牌,另一组提供20块)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记录好的小组把记录表粘贴到展示板上来。并和边上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幼1:我们分别在2条相同曲线轨道上排了15和20块骨牌,我们发现骨牌之间的距离大的倒下的速度就快,距离小倒下的速度就慢。
幼2:我们也分别在2条相同曲线轨道上排了15和20块骨牌,,可我们的结果和他们相反,骨牌之间距离大倒下慢,骨牌之间距离小倒下速度就快。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师:老师把这个推到的过程拍成了一段视屏我们来看一看。
师:你们发现了吗?哪一条轨道上的骨牌倒下的`速度快?
幼:上面一条
师:你是怎样看出它倒下速度要快的,为什么呢?
幼:因为骨牌之间的距离比较密,倒下的速度就快。
3、提升与总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同样长短同样路线的轨道,骨牌间隔距离密倒下的速度就越快,间隔疏倒下的速度就慢。
(三)请幼儿看玩多米诺骨牌的录像,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小朋友们今天是第一次接触多米诺骨牌,有个姐姐她排多米诺骨牌已经很厉害了,还可以参加比赛呢,我们来看一看。
师:其实呀骨牌还有很多种玩法,录象中的姐姐真厉害,排出一个大型的多米诺骨牌,还会转弯呢。
你们想像她一样吗?(出示数字宝宝2、3、4、5、6、)
师:老师希望一组上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合作,用骨牌在数字宝宝上排一排。注意排的时候间隔的距离要相同,排好后可以选一个小代表或者邀请你旁边的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推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并适时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你的骨牌这样排能倒吗?”;“你这样排真的很好,可是只能推一次哦”;有时教师和幼儿一起玩骨牌。)
大班科学《光》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2、对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归纳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制作成ppt课件。
2、收集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讲述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的天气怎么样?那小朋友会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
2、总结:我们是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加强锻炼让自己不怕冷的。
讨论: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的呢?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动物怎么过冬的资料。
师: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也在书上呀、网上,找到了许多关于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资料,现在请你拿着你的资料介绍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好吗?说说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过冬的?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倾听幼儿的介绍,并适当的进行引导。
3、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
解释:
(1)冬眠:比如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2)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换毛过冬: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4)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总结:小动物们有很多过冬的方法。靠冬眠过冬的有狗熊、蛇、乌龟、蜗牛;南飞过冬:大雁、天鹅、黄莺;换毛过冬的有兔子、狼、狐狸等;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大雁、候鸟都是迁徙到南方过冬的等等。
三、欣赏ppt课件,归纳。
1、观看ppt课件。
2、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提问: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和天上的动物,谁能告诉我,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将怎样过冬呢?
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提问: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总结:如果动物们不过冬很有可能会饿死会冷死。动物们过冬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存。
大班科学《光》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以及磁化现象。
2.探索磁铁吸起非铁制品的多种方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长条形、马蹄形磁铁各一块;回形针、小铁片、铁钉、鞋扣、铁夹子等小型铁制品;积木、塑料插片等小型非铁制品;铁丝、毛线绳等辅助材料。
2.每组两个盘子。其中一个将铁制品和非铁制品混合放在一起。
活动过程: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1)出示磁铁,请幼儿说一说它的名字,有什么本领。
(2)请幼儿操作磁铁,看看磁铁能吸起盘子里哪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和不能吸两个种类,分别放进两个盘子里。
(3)请幼儿用磁铁在活动室操作,看看磁铁还能吸起室内哪些物品。
小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
2.再次操作,请幼儿探索如何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
(1)请幼儿想办法用磁铁把刚才吸不起来的东西重新吸起来,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3.用磁铁吸铁钉,看谁吸的多,感受磁化现象。
(1)请幼儿比一比,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住铁钉,看能吸住多少个,比一比谁吸的最多。
(2)用磁铁吸回形针,一个一个连续吸,看能吸住多少。
(3)用不同大小的磁铁试一试,看吸起来的.铁钉和回形针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4.请幼儿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看看会怎样,感知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现象。
5.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到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出了怎样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在用磁铁吸铁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了磁化现象,在动手实验中感知到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想象。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铁钉,幼儿感受到磁化现象。
大班科学《光》教案篇5
设计思路:
安全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的重要内容,一般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会注意到叔叔勇敢和敏捷的原因还包括了工具材料、平时训练等。在新教材里,很多的目标中都提到“关系”一词,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人、事、物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我考虑此活动可以迁移这个目标,通过活动,一方面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想让孩子在同伴互动、与消防员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同时了解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感知消防装备与消防员工作之间关系,了解消防员工作的了不起。
2、幼儿能大胆的与消防员对话,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懂得着火时要保护自己的一些简单办法。
活动准备:
录像、照片、联系好消防员和装备、幼儿服装、录音、事先参观过消防队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
1、回忆去消防队参观的情景。问题:你还记得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
2、简单交流幼儿间的问题
预计幼儿的问题可能会涉及:消防叔叔除了救火还做什么;不同颜色消防帽的用处;车尾上方的灯当中的小孔;消防车的车灯为何多;云梯车怎样救高楼上的朋友等。
:消防车和其他车有很多不同。车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叔叔灭火、救灾。
3、导入下一环节:想想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此环节目的是通过与叔叔间问答的形式,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激发他的自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感知对话
1、幼儿根据自己对消防员随身携带工具的兴趣,与消防员对话。
主要经验: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
教师注意在幼儿与消防员之间架起方便沟通的话语桥梁
:叔叔救火时需要这些工具保护自己、救助别人,这里每样工具都是有用的。
2、观察消防服,和消防叔叔比赛穿衣服。
1)听铃声,猜猜是什么声音?交流关于铃声的经验
2)想想叔叔听到铃声会做什么?
3)和叔叔比赛穿衣服,观察消防服的特征
:放置和折叠的方法不一样,加上叔叔训练过,所以他们穿着快捷。
4)老师穿消防服,回忆需要的工具,问题:我是消防员了,可以救火去吗?
此环节重点是对关系的理解,工具与叔叔灭火救灾间的'关系,发展观察、分析、思维的能力。在与叔叔的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阅读”体验
1、观看录像:训练中的消防员。问题:看叔叔在做什么?
:叔叔的本领……
2、思考:小朋友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呢?
帮助幼儿叔叔教的方法,引导幼儿保护好自己。
此环节主要感受叔叔训练的不易的同时提高幼儿自主意识,安全意识。
大班科学《光》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寻找两个图形集合交集中元素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胸饰奖牌每人一块,共16块。
3、在室外场地上画一个较大的由红色方形与绿色方形形成的交集圈。
三、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游戏一: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2、下面请你们将图形宝宝送回家,一个圆圈里住正方形的图形宝宝,另一个圆圈里住红颜色的图形宝宝。
3、出示绿颜色正方形。这个图形宝宝应该住在哪儿?为什么?(它是正方形又是红色的,所以它应住在两个圆圈的'中间)
(二)操作。
幼儿操作游戏二和三,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在交集圈中摆放合适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
1、给幼儿挂上奖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奖牌的不同。
2、带领幼儿来到室外,请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寻找合适的家。
3、检查幼儿的站法是否正确。
大班科学《光》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乐于猜想的习惯。
3.对实验结果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2.材料准备:装有水的水盆,空矿泉水瓶,锥子,吸管,纸片,平口的玻璃杯,氢气球,画有表格的记录单,报纸,真空吸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装满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个游戏,如果把它的瓶盖打开,放到装满水的水盆里,猜猜我肚子里的水会怎样?小朋友们记得要在记录单上写上结果哦。
二、探索活动
1.幼儿分组实验操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水流出来的方法,师引导幼儿,空气宝宝可以帮助你们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锥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水流出来的方法。
师引导幼儿小结:当空气宝宝进到瓶子里,水就会被空气宝宝挤出来,空气宝宝,力量很大。
3.师:看,老师这还有一杯满满的`水,把瓶子倒过来用一张纸盖住杯口,水会流出来吗?请幼儿猜猜,并做记录。
4.幼儿分组试试,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力量。
师引导幼儿小结: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水流不出来了。
5.师:老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把报纸放到杯子里 ,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湿了。
6.幼儿分组探索,讨论尝试,交流结果。
7.师小结:当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由于空气宝宝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三、分享交流
空气宝宝的力量真大,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水流出来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水挤出来的,第二个实验水没流出来是因为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第三个探索,孩子们发现由于空气宝宝占满了杯子,水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四、活动延伸
出示真空吸盘,让幼儿讨论它为什么会吸到光滑的墙面上。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光》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