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传达知识点,结合实际生活的教案实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下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数学下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只蝴蝶找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中班数学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6的形成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能够按要求拿取6以内不同数量的材料,并主动思考、专心进行操作。
3、学习6的形成,理解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不同种类的树叶卡片6张,数字5、6卡片1套,色子1个(6个面上分别有1—6的点子)。
2、实物树叶4片,4个圆点卡片1张,苹果卡片5张,鸭梨卡片6张。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
理解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熟悉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观察树叶和数字卡片,交流:数数有几片树叶?认识卡片上的数字吗?
师:盘子里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请数一数有几片树叶?你认识卡片上面的数字吗?
二、游戏——比比谁做得对,复习5的形成
教师一次出示4片实物树叶、4张圆点卡片和数字5卡片,请幼儿根据实物、圆点、符号的不同引导,操作树叶卡片,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
1、请取出和黑板上数量一样多的树叶卡片(4片)。
你能把4片树叶变得和数字5这么多吗?是怎么变的?
小结:4片树叶添上1片后变成了5片树叶,4添上1是5。
三、引导幼儿推理、操作,学习6的形成
1、启发幼儿思考并操作树叶卡片,配上相应的数字:想一想、试一试,如果把5片树叶变成6片树叶,应该怎样做?
小结:5片树叶添上1片就变成了6片,5添上1是6。
2、教师在黑板上一一对应演示5张苹果卡片和6张鸭梨卡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5、6两数多1少1的数量关系。
数一数:苹果有几个?鸭梨有几个?分别用哪个数字表示?谁的数量多?多几个?谁的数量少?少几个?
试一试:有几种方法能让两种水果一样多?
小结:有两种方法能让水果变得一样多。
第一种办法是:5个苹果添上1个变成6个,6个苹果和6个鸭梨是一样多的。
第二种办法是:6个鸭梨去掉1个变成5个,5个鸭梨和5个苹果也是一样多的。5比6少1,添上1变成6,6比5多1,去掉1可以变成6。
四、游戏——比大小,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1、请两名幼儿玩扔色子游戏,谁扔的圆点数多谁获胜,输的一方手举数字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复习6以内数的形成。
活动延伸
找一找教室里数量是6的物品。
活动反思:
随着《指南》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在活动中,应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探索。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兴趣较浓,适合本班幼儿。
活动中仍有2个孩子参与不够积极,兴趣不高,原因估计有以下几个:
1、材料的提供欠妥。教师投放的叶子是活动前与幼儿散步时捡回来的,并按类整理后投放,但各组投放的量太大,且未分层次,幼儿无法有效找到自己所需的叶子。
2、过于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探索欲不强。活动中,当有个调皮的男孩子拿起较长的叶子当枪当剑舞动时,引得其他人也加入其中,忘了探索任务,也影响了原先正在探索的孩子。我为了体现自主,忽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场面有些混乱。
中班数学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具:各种图形卡片,各种标记图卡。学具: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和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片树叶,复习大小标记。
师:今天朱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捡到了两片树叶,想请小朋友看看,这两片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吗?(大小不一样。)
师:那小朋友还记得大、小标记用什么来表示吗?谁可以上来画一画大小标记吗?(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前画标记,其他幼儿仔细看看。)
师:大、小标记画得对吗?(教师出示大小标记)
师:大标记放在哪片叶子下面呢?小标记放在哪片叶子下面呢?表示什么意思啊?
师小结:两种物体进行大小比较,大标记表示大的物体,小标记表示小的物体。
2、教师出示颜色相同,大小相同的两个正方形,复习图形标记。
师:请看,朱老师手上有两个图形宝宝,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宝宝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师:那你可以帮他们画上标记吗?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我们给他们画上标记吧!(正方形,红色)
师小结:画一个正方形,表示正方形标记,用红色画一个小圆点,表示红色标记。他们的大小一样,就不用画大小标记了。
3、教师出示颜色相同,大小不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幼儿观察,做标记。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请小朋友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我们把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标记都做出来好吗?他们的相同点是颜色相同,都是红色的,那么我就用红色的笔,画一个小红点,表示红色标记。他们都是三角形的.,那我们用什么标记呀?(三角形标记)你会做三角形标记吗?对了,就画一个三角形就表示三角形标记。
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看看这两个三角形,如果朱老师请你画出这两个三角形的相同点,你要画什么标记呢?(三角形标记,红色标记。)
师: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相同点就要画上三角形标记和红色标记。(教师在黑板上画上标记。)
师小结:这样的标记表示他们都是红色的三角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师:那现在朱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纸和一盒蜡笔,我要请你们做标记,做什么标记呢?请看朱老师的黑板。
1、教师出示“作业题”,幼儿做一样的标记。
①两个大小不一样,绿色的三角形。
②两个大小相同,红色的圆形。
③两个大小不同,蓝色的梯形。
师:朱老师这里有三个作业题,请小朋友按顺序给他们做好一样的标记,第一题的相同标记是什么?仔细看清楚他们的相同点在哪里,然后做出相应的标记。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把你的标记做好了之后说一说,这些标记表示什么呢?
三、结束活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标记,那么用标记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两个物体的相同之处。
中班数学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初步感知和理解序数。
2、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清楚地进行表达。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排队、坐座位等活动中体验过第几的概念。
物质准备:教具:火车图片,小动物图片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动物坐火车教师出事火车图片:这是什么?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幼儿目测并讲述。
教师出示小猫图片:小动物要坐火车去游玩。小猫坐第几号车厢呢?引导幼儿观察小猫手上的票的数字,理解小猫坐第2号车厢,请幼儿找第2号车厢,并把小猫送上火车。
教师再出示几个小动物图片,分别引导幼儿观察火车上的小动物,说一说谁在第一个,谁在第二个……2、小组操作活动找小猫。观察画面,找一找小猫在哪儿,说一说小猫排在队伍的第几个。
住在哪儿。请幼儿看看楼房里每一层住了哪些小动物?请连线表示小动物居住的楼层。并给居住在第三层和第五层上的小动物涂上红色的星星。
活动评价请7个小朋友上来排一排,请大家说说每个人排在第几个,进一步理解序数。
表扬能清楚地讲述活动的幼儿。
重点: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难点: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感知和理解序数。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我以小动物旅行的过程贯穿始终,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幼儿抢着回答问题,尤其在小动物爬山比赛的那一个环节幼儿非常的投入,非常的好奇,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爬山比赛的,最后谁得了第1名?谁得了第2名?谁得了第3名?整节活动下来幼儿掌握还很不错,就是在最后一个“坐火车”游戏的环节中,孩子们有点乱,有个别幼儿找不对自己的车厢拥挤在一起,这一失误也在于我没有事先给孩子们用纸板把车厢分开孩子们一看一目了然,就不容易站错,这是我以后再设计游戏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应考虑周全。
中班数学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图片5张: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贴有双面胶),画有5节车厢的火车的图卡。
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用手指不同的楼房层数,让幼儿说一说分别是第几层。)
2、教师帮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请幼儿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小朋友帮小动物分房子(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取下后,请个别幼儿上前重新为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住在第几层。
4、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5、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小动物们要出去旅游了,我们一起送小动物上火车好吗?
——教师说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幼儿为小动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说一说哪个小动物坐的第几节车厢。(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小动物换车厢,换好后再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戏"排队"。
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中班数学下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