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灵活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关注内容的连贯性能够提升课堂的整体效果,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言故事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语言故事教案篇1
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能根据故事课件大胆提问,并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述。
3.产生对学习成语的兴趣。
准备:
网络故事动画片,“守株待兔”字卡,甘萍演唱的歌曲《守株待兔》。
过程:
一、萌发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有点特别,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地看。
(教师简洁明了地提出观看动画片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了故事动画片的图像。)
二、通过大胆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等),提出疑问。
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幼: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大树上?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积极回应,并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幼:有可能兔子的眼睛瞎了,看不见。
幼:有可能它不会急转弯。
幼:也许后面有猎人在追它。
幼:有可能它没来得及停住。
幼:也许它奔跑时没有看前面。
幼:还有可能它今天太高兴了。
师: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幼:不会,只会难得发生一次。
幼:今天是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师(小结):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事、碰巧的事、难得的事。
(教师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以追问的方式呈现核心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推理,为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作了铺垫。)
(2)幼:为什么动画片里一会儿太阳从山的这边出来又从那边不见了,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
幼:表示白天过去了,又到了晚上。
幼:就是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幼:过去了很多天。
(3)幼:为什么这个人要一直站在树旁,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
师:就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他还想等兔子来撞树。
幼:因为他太想吃兔子肉了。
幼:兔肉太鲜美了。
幼:因为干活很辛苦。
(4)师: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幼:他不去给庄稼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会死的。
幼:他的田里会长许多杂草。
幼:别人丰收了,他家的人却要挨饿了。
(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同伴的'身份参与提问,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
2.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二部分(故事结束部分),再次提问。
师: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教师再次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对完整的故事进行梳理、剖析。)
幼:农夫原来很胖,现在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瘦呀?
幼:因为过了一年,他变老了。
幼:他只想天天捡便宜。
幼:他太想吃兔子肉了,可是那天是碰巧发生的,后来没有兔子再撞死,他就再也没有吃到兔子肉。
幼:他家的庄稼也死了,他没粮食吃了。
三、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
1.提出观看要求。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故事,这次我要把声音放出来。大家听一听,想一想,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既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又能提炼故事的内涵。)
2.讨论、交流。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想干活,只想捡便宜。
幼:他是一个很傻的人,以为兔子天天会来撞树。
幼:他嘴巴很馋,天天想吃好东西。
幼: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以为会等到第二只、第三只兔子。
师: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贪吃的、偷懒的、傻傻的人呢?
四、利用字卡学习成语“守株待兔”
1.引出成语“守株待兔”。
师:你们喜欢听这个故事吗?一个懒惰的农夫天天守候在大树旁,傻傻地等待着兔子来撞树,这个故事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守株待兔”。
(教师边用动作表演,边用语言介绍“守株待兔”的意思,能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2.幼儿完整观看动画片,学习成语“守株待兔”,可边看边用动作表演。
3.欣赏歌曲《守株待兔》。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诙谐,充满了讽刺味,将一个懒惰、贪吃的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视角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4.引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师:“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我们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种词语,许多成语都像“守株待兔”一样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的成语会越来越多。你们的爸爸妈妈就知道许多成语。今天回家请每个人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写下来。明天你们做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做小老师讲给小朋友听,这一任务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语言故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一、倾听故事,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与过程,学习词:桃仁、挺
二、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对小桃仁的爱及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自豪的心情。
三、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重点难点:
倾听故事,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与过程,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对小桃仁的爱及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自豪的心情。
活动准备:
一、课件《小桃仁》
二、教学挂图三、用过的一次性纸杯、玉米种子(也可其他)小桃核。
活动理论依据:本课是一节语言活动,《纲要》中指出:语言活动应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课题。
"小姑娘,长的美,粉红脸,歪歪嘴,满肚子,甜蜜水。"请你说一说,是啥水果(出示桃子图片观察)提问:吃完桃子里面有什么呢?(出示桃核图片观察)师:一个桃核就是一间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又白又胖的小东西呢!这个小东西的名字叫小桃仁。(丰富词汇"小桃仁")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教师砸开桃核,取出桃仁展示给幼儿看。别看小桃仁这么小,它里面可藏着一个长长地故事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好不好?
二、看课件,听录音,欣赏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变成了什么?
三、结合教学挂图引出提问,幼儿根据故事记忆回答
1、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
2、它们是怎样帮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要挺直了身子?
分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和桃树妈妈亲切的语气、不同的语调。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春风、春雨、太阳光、桃树妈妈和小桃仁说的话。
四、总结:
小桃仁发芽生长的三个必要条件和其生长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桃仁是在众人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体验爱与被爱的美好。
拓展提问:小朋友是在谁的爱抚下长大的`?
五、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可让能力强的幼儿看图复述故事,注意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词汇。
六、幼儿操作:种玉米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小朋友认识吗?(出示玉米种子)
2、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自己种出来的玉米什么样子?指导幼儿种植玉米。
七、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表演区分角色表演故事。
2、提醒孩子定期照顾与观察自己种的玉米。
评价建议:
?纲要》中指出:语言教学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本课中我精心设计了课件,配合课件进行故事教学,能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而适时的提问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最后的动手操作则是把幼儿的课堂知识变成了生活实践,进行了知识的整合,使幼儿对于本课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掌握。
语言故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情节及人物间的对话。
2.学习词汇:“又红又大”。
3.体验扮演的乐趣,懂得要向小动物们学习,做有礼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小猴、小熊、小白兔、头饰、一盘桃子、桌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猴图片,介绍故事名称。
1.师:这是谁啊?
2.师:小猴今天邀请了许多小动物来家做客,你们想知道它邀请了哪些小动物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小猴请客》!
二、老师出示ppt,讲述故事一遍。
(一)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1.故事叫什么名字?
2.今天小猴为什么特别高兴?
3.哪些朋友到小猴家来做客了?
4.客人来了,小猴请客人吃什么样的桃子?(让幼儿练习说“又红又大”)
(二)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提问:
1.小猴请、小熊、小兔吃桃子时,它们是怎样说的?小猴、又是怎样说的?吃桃子时客人是怎样说的?(练习礼貌语“谢谢!”“不用谢”)
2.小猴为什么最后才吃又红又大的桃子?(又红又大的桃子应该先请客人吃)
三、师生一起完整讲述故事《小猴请客》,进一步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师:请小朋友和叶老师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四、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家里来了客人是怎样做的?去别人家做客是怎样做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家里来客人了,你是小主人,你是怎么做的?(给客人端茶倒水、请客人吃水果等)
师:你去别人家做客,你是小客人,你是怎么做的?(坐坐好,不乱跑、不大声大叫等,要懂礼貌)
小结:小猴是个有礼貌的小主人,其他小动物是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在家要像小猴一样,做有礼貌的小主人,去别人家,要像其他小动物一样,,做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五、幼儿进行故事扮演,教师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小猴做小主人,个别幼儿扮演、小熊、小兔做客人,注意小主人和小客人之间的礼貌行为及对话,其余幼儿和老师一起讲故事旁白。
师:你们想做、小熊、小兔,去小猴家做客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叶老师现在数三个数带你们去小猴家做客!(教师出示桌子、桃子等道具)
2.请幼儿对故事扮演进行评价,激起幼儿扮演的愿望。
师:小朋友们觉得小主人和小客人做的怎么样?你们也想做小主人和小客人吗?叶老师把这些东西放在我们班级的表演区,待会儿回去玩游戏时你们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好吗?
附:故事《小猴请客》
多么美丽的树林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唱着。
今天小猴特别高兴,朋友们要到家里做客,“笃笃笃”,、熊猫、小白兔都来了。
小猴有礼貌地请客人们坐下,把篮子里的桃子拿出来请朋友们吃。
小猴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吃,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小猴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小白兔吃,小白兔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
最后,小猴才拿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给自己吃。问小猴:你为什么最后才吃呀?”小猴说:“又大又红的桃子应该客人吃。”
朋友们都说:“小猴真好!”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我认为整个活动设计紧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了目标所要达到的目的,幼儿在课堂的参与情趣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我设计的不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活动设计的有些偏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加改进的,让我的活动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我还会多加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使自己普通话说的更好。
语言故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小青蛙听故事》懂得听故事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
2、在活动中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副;月亮、小鱼、青蛙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 进行猜想,对听故事产生兴趣。
(1).教师提问:晚上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小雨还没睡呢,小碰有猜猜它在干什么呢?
(2).幼儿自由讨论,猜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2、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月亮给谁讲故事?
小鱼是怎么样听故事的?(小鱼儿安安静静地听故事)
忽然谁来了?
3、 教师边操作活动教具边讲述故事。
教师提问:小青蛙是怎么样听故事的?请幼儿边说边做“又蹦又跳”。
小鱼儿对小青蛙说了什么?
月亮生气后发生了什么事?
想想后来小青蛙事怎样听故事的?
4、 交流感受,体验听故事的快乐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 哪里最好听?
5、 再次倾听故事,激发喜欢听的'愿望。
活动反思:
1、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引入还待进一步思考,在能尽快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幼儿亦要尽快融入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幼儿的乐于模仿,在幼儿中找出典范,极力表扬也是对别的孩子的一种隐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激发幼儿效仿有益习惯。 3、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需要长期监督学习,将习惯的培养放在活动中以及活动之外。
4、进一步研究幼儿心理,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个性特征做进一步学习,让自我教学能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语言故事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一定的兴趣,经常把在家写的字拿来给老师看,一此为骄傲。进入大班后,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汉字是怎么来的呀老师?我接住了这个球后,就把这个球抛给了全班孩子。这下字有个别的小朋友回家询问家长,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识即使给了孩子,还拿出了象形字的卡片,让孩子观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兴趣不断地蔓延着,并产生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的:
1、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才智。
2、激发幼儿读汉字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汉字(象形字、甲骨文、现代文)若干的卡片
活动过程:
1、引导语,激发幼儿说说汉字的兴趣。
2、说说我们的字宝宝。
师:
1)谁愿意来向我们说说你认识的字宝宝?(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随即引导,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想法)
2)师:你们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宝宝吗?
3、设疑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宝宝有个秘密?(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积极参与讨论)
语言故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和动作形象地进行表现。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
3.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乌鸦的外形及嗓音特点。
2.课件、作业纸、故事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唤起经验。
提问:图上有什么?狐狸看见了这块肉,想干什么?
狐狸吃到肉了吗,它是怎么得到肉的呢?
2.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狐狸是怎么得到肉的?
3.剖析角色,引导幼儿生动表达、形象表现。
⑴ 提问:狐狸先说了什么话?乌鸦理它了吗?为什么不理它?
小结:乌鸦想,我一张嘴肉就掉了,我才不理你。
⑵ 提问:狐狸看乌鸦不理它,又说了什么?它是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狐狸怎么说的?表情怎么样?
小结:乌鸦有点动心了,看了狐狸一眼。
⑶ 提问:狐狸一看乌鸦有点动心了,马上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
小结:狐狸边说假话边做动作,乌鸦上当了,肉丢了。
⑷ 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形象地表现角色。
4.激发想象,引导幼儿记录并创造性讲述。
⑴ 提问:乌鸦的肉就这样白白的被狐狸骗走了,乌鸦能甘心吗?它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办?
⑵ 幼儿记录自己所想的办法。
⑶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小结:如果乌鸦像你们一样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把肉要回来。
5.装订成书,共同分享。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记录的内容装订成书,为书起名,共同欣赏。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一只狐狸来到了树林里,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块又肥又大的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陪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摇了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音真好听,您就唱几句吧!”
乌鸦一听,就得意地唱了起来,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狐狸叼起肉就跑了。
语言故事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身讲述故事的兴趣;
2、能够初步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想象,初步增强动脑能力。
3、丰富词汇:漂、靠岸等。
活动准备:
图片五张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出示西瓜的图片,引出西瓜船的。
2、依此出示四张图片,为幼儿讲述《西瓜船》的故事。
3、出示完整的四张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排列图片,然后讲述故事。
4、请一名幼儿讲述故事,结束活动。
附故事:西瓜船
有一天,老鼠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个大大的西瓜,小老鼠见到了那个西瓜又甜又大,赶紧一口把它吃了。吃完了西瓜,小老鼠想了一个好办法,它用剪刀剪啊剪,把西瓜皮剪了一只西瓜船。小老鼠带着妈妈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坐着西瓜船去旅行。西瓜船走着走着,小老鼠看到了一条小鱼,他跟小鱼打招呼,想跟小鱼玩,小老鼠想把小鱼捉回去。一不小心他把手伸得太深,掉到河里去了。老鼠妈妈赶紧把他拉上来。走着走着,突然,浪翻过来,西瓜船摇来摇去,小老鼠和妈妈都很害怕,妈妈捂住耳朵,小老鼠拉着妈妈的`衣服。这时候,有一只小青蛙游过来帮他们用力推船到岸边,一会儿他们就上岸了。小老鼠很感谢小青蛙的帮忙。小老鼠和妈妈还送了礼物给小青蛙,就是他们的西瓜船。小老鼠跟小青蛙说:“谢谢小青蛙。”小青蛙跟小老鼠说:“不用谢!小老鼠再见!”小老鼠也跟小青蛙再见了。
语言故事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