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教案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从教案的设计和安排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序排列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拓展知识面,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金字塔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金字塔教案7篇

金字塔教案篇1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⒋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⒉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七大奇迹吗?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出示幻灯片:1.中国—万里长城 2.美国—大峡谷 3.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4.埃及—金字塔 5.高棉—吴哥窟 6.印度—泰姬马哈陵7.意大利—比萨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⒊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⒈(出示金字塔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令人倍感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⒉学生大胆质疑。

⒊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⒈读熟课文;

⒉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⒈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⑴“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用“”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深入研读,感受奇迹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埃及金字塔工程的浩大、结构的精细呢?用“”画出来。

⒈第1自然段:

看图,图文结合理解:“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更添苍莽、大气;“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写的是数量众多的金字塔的独特外观形状;“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现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令人赞叹。

⒉第2自然段:

在世界古代建筑中,金字塔成为七大奇迹之首,原因是什么呢?

“唯有”说明它是保存完好的,而且阿拉伯人的俗语也证明了它保存时间的久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三、回读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四、作业

⒈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⒉制作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特点:外形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结构精巧 举世闻名

建造:运石头 七大奇迹之首

垒石头

金字塔教案篇2

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是个世界级的重量博物馆,收藏多达十万件,其中的文物展品多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博物馆一楼展示大件物品,按年代顺时针方向排列,重要作品有由吉萨运来的孟卡拉王三人组雕像,及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绘画雕塑。二楼的重点展品是图坦卡门、海特菲莉斯陵墓出土文物的东北艺廊。图坦卡蒙是最具传奇性的法老王,九岁即位、十八岁便驾崩,这里展示有他的黄金面具,还有四具镀金木质神龛,内层套着金质的棺木;楼上精品展示柜里有象牙、镀金或黑石制成的小型雕像。

尼罗河

全长6700公里,长度为世界第一,水量为世界第二。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埃及境内长度为1530公里,两岸形成3-16公里宽的河谷,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流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形成了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000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9%,可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几乎完全来自尼罗河。尼罗河上有许多游船,其中仿法老时期船只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法老船泛舟河上,可观看两岸旖旎风光,船上有著名的东方舞表演。

吉萨金字塔区

埃及境内共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其中以吉萨地区最有名。这里有三座大型金字塔、人面狮身像及许多小金字塔组成。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卡夫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小,但因地基较高、顶端保持得较完整,所以乍看之下好像较大。最小的一座是孟卡拉金字塔;胡夫、卡夫尔及孟卡拉三位法老王是祖孙三代,孟卡拉体恤百姓的辛苦,金字塔建得特别小,但建筑较华丽。

胡夫金字塔后有一座太阳船博物馆,太阳船可能是运送法老王木乃伊的交通工具,虽值一看但门票最贵。胡夫金字塔东边有三座高20公尺的小金字塔,是胡夫妻子及妹妹的墓地。

孟卡拉金字塔东面山坡下500公尺处就是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是过去王权的象征。吉萨区著名的夜晚声光秀就在人面狮身像正面举行,是欣赏金字塔的另一种方式。

度假胜地——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港是埃及最大的海港,也是地中海岸的度假胜地、历史古城。亚历山大于西元前332年建城,因为终年气候温和,是埃及的'夏都;在托勒密王朝时人文荟萃,是孕育各类学者及文学家的摇篮。亚历山大港的古迹不少,但大多已不复旧观,所以不妨带着度假的心情前来:参观古迹外也可欣赏海景、品尝海鲜及逛街购物。

亚历山大的灯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遗址在法罗斯岛东端。灯塔巧妙的设计原理至今都还是个谜,十一世纪时遭战争及地震破坏而荡然无存,只有碉堡西北角的石材中,还混杂些许当年灯塔的碎石。

庞贝柱又称骑士之柱,是个高27公尺的粉红色亚斯文花岗岩石柱,建于西元297年。原是为纪念戴奥克雷轩皇帝,后来却成为航海者的指标。从庞贝柱后方步行约10分钟,就是空修卡发墓窖。自罗马时期起就是埃及最大的墓地,可溯至西元一至二世纪。墓分三层,有融合希腊及罗马美术风格的华丽浮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入门处四个紫色花岗岩的精美石棺。由王宫出口右转,便是通往犹太区的曲折小弄堂,吊挂在阳台上或铁窗上五颜六色的小花一路伴你随行,小酒馆、小饭馆和咖啡屋摆设的可爱优雅。

金字塔教案篇3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铸( ) 愧( ) 熠( ) 遐( ) 埃( )

寿( ) 魂( ) 皆( ) 假( ) 挨( )

非( ) 逢( ) 监( ) 放( ) 甚( )

菲( ) 缝( ) 滥( ) 淤( ) 湛( )

二、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 金灿灿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字塔教案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 );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 )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 )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 ),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描写一下你的文具盒吧。

参考答案:

一、铸造 寿命;愧疚 灵魂;熠熠生辉 皆大欢喜;遐思 假期;埃及 挨着;非常 不菲;相逢 缝隙;监视 泛滥;放学 淤泥;甚至 精湛

二、红彤彤 白茫茫 黑乎乎 黑幽幽 白花花 绿油油

三、1.熠熠发光 2.泛滥 3.令人惊叹

四、1.沙漠中、尼罗河沿岸 广大 2.赞叹 3.色彩 视觉

五、示例:我有一个长方形的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盒面上那精致的图案,特别引人注目:那活泼的小红兔,正对着我“微微笑”。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桔子,它们表情不一: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愁眉苦脸,有趣极了。文具盒不光图案逼真,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使用方便。轻轻打开“文具城堡”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居住”在内的文具还真不少呢。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性格爽直的钢笔和几支普通的铅笔,都被削得尖尖的放在那里,无声无息,仿佛在酣睡。一支黑色三角形的水芯笔也排在哪儿。掀开上层,下层又分成几个格:又细又长的格内,分别“住着”自动铅笔和铅芯;自动铅笔旁又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房主”分别是刨笔刀和橡皮檫。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他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金字塔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 ,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 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5、小练笔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6、小结: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过度:金字塔的确是这样建造的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据说”→不解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惟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打开金字塔不解之谜吧。

板书: 埃及的金字塔

傲 宏伟 举例子 对 列数字 碧 精巧 作比较 空 语言描述

建造

金字塔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3、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4、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5、《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6、《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2、“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三座金山”“金色的光源”等。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的,宏阔的画卷。)

3、说说《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5、说说金字塔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引导学生在散落的图标、示意图,批注,还有文字描述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回答。

6、读懂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批注,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

(1)第一个批注: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文本里说,金字塔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直到1889年,地球上才有了跟金字塔在高度上可以媲美的埃菲尔铁塔。在这长达四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居然没有一个建筑的高度能够跟金字塔相媲美,文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断层呢。从这一个批注中,学生很可能就会想到,当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有外星人,有远远超越当时人类文明成就的存在,可以这么想。在后面的内容,讲的是当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文明成就,讲他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讲金字塔周围还有类似的文明成就的存在,好像又在暗示我们,其实,在当时古埃及人有能力建成这样的金字塔。)

(2)第二个批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明确:古埃及人动用了无数的人力,利用木筏顺着尼罗河,远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地方将石头搬运过来。

(3)小组探寻、想象、猜测,交流其他批注中提出的疑问,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文本语言描述的内容和阅读批注的展开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学生的想象,结果和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大的方向应该就是这两种可能。一个是埃及人自己的成就,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非人类所为。

师小结:语文的教学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关于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科学说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文本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把想象的火花给点燃,让它充满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思考,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推测。

四、拓展延伸

1、说说《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2、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打算一起去金字塔游玩,你会如何介绍金字塔呢?(提示:可以搜集资料;融入你对金字塔的了解;将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今天所学的这两篇短文,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教学板书]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烘托、渲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归纳和梳理

推测和想象

[教学反思]

非连续性文本,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的比较新鲜的短文样式,课文由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表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这是其他文本可能都不具备的特点。基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文本的多元化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梳理“金字塔不可思议在哪?”并结合文本中的批注,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知欲。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课堂,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金字塔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方法: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4)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教学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在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

基于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的第3自然段,对于介绍金字塔的作用、结构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并最终转向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接着,一起来体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对于难以想像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呢?此处体会“作比较”的好处。最后,作者在这么多座金字塔中单选胡夫金字塔来体现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就是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数字体会写作方法,通过数学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得较为紧密,一张一弛,节奏紧凑,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整节课下来,依然存在着需改进的问题:如:板书不够及时。及时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有效地梳理,还能加深印象。但在本节课的讲解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和急于进入下一环节,有时竟忘了板书,而后想起来了才补上去,这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金字塔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2教时

14、埃及的金字塔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学习第一段,图文结合,整体感受埃及金字塔的高大、宏伟。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词语,以及金字塔为什么成为七大奇迹之一?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文:自学课文(1)读文、质疑、批注;(2)抄词组词、解词;(3)读文、分段、概括段意。

2、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材料。

教学流程:

读题解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掌握——读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步骤:

一、读题解题,了解学情。

1、读题,请学生介绍“埃及”、“金字塔”?(教师介绍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

2、第一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检查字词掌握。

1、同桌共同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难读的句子。

2、指读课文,帮助正音。出示生字,读,注意音形。

3.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傲对碧空摩天大厦巍然屹立

4、读习题3中词语,选择其中几个说词语说一段话。

三、读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同桌讨论给课文分段。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自然段)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2—3自然段)金字塔的用途、名称的'由来及构造。

第三段:(4—5自然段)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第一段:(6自然段)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这一段语言在你脑海中勾画了怎样一幅画面。生描述。看图感受。再自读,指读,齐读。

2、.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角锥形”的意思。

五、作业。

1、朗读课文,预习下文。

2、选择三个自己新理解的词语,将意思写下来.

3、选择习题3中几个词写一段话。

金字塔教案7篇相关文章:

《春笋》教案7篇

找螃蟹教案7篇

中班苹果教案7篇

水果的教案7篇

《乡愁》教案7篇

交通教案模板7篇

字母设计教案7篇

防拥挤教案7篇

小班中秋活动教案7篇

疾病教案7篇

金字塔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