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设计的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合适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美篇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冰糖葫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冰糖葫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木珠或瓶盖印花法。
2、通过印画,提高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和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木珠,瓶盖,录音机,磁带,纸抹布,油画棒,颜料若干盘(内防海绵)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春天来了》,激发幼儿想画花的.愿望。
(1)出示俘,问:这些画美丽吗?是用什么印成的?
(2)出示各种木珠和瓶盖,说:老师就是用这些小小的木珠和瓶盖蘸上各种颜色印成的,你们会印吗?家都来试一试吧!
2、讲解示范。
将瓶盖或木珠蘸上颜色在纸上印一下。的瓶盖或木珠印花,小瓶盖或木珠印小花。最后,用油画棒画上茎和叶子。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用瓶盖或木珠印花。每个瓶盖只能蘸一种颜色,家交换使用,尽量多印些花。最后用油画棒画上茎和叶子。
4、欣赏评价。
冰糖葫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体验做冰糖葫芦的乐趣。
环境创设:
橡皮泥、彩色纸剪成的水果若干、棒子、范例2串(1串是按a-b方式排序,另一串是按a-bb方式排序)、小牛
重点与难点:
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看谁来啦?(出示小牛)
教师:小牛带来了一种好吃的东西(出示并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冰糖葫芦的特征。
看看这冰糖葫芦是怎么做的呢?(巩固对a-b排序方法的掌握)
二、学习a-bb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bb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2、教师:小牛开了一家冰糖葫芦店,小动物都很喜欢吃,小牛来不及做,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3、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冰糖葫芦。
4、教师随机指导,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5、集中幼儿,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冰糖葫芦是怎么样排列制作的。
6、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
7、生生互动,帮助排序错误的幼儿。
三、买冰糖葫芦
大家一起帮助小牛叫卖并糖葫芦,体验制作后的快乐。
冰糖葫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会大胆的尝试印画。知道在印画时颜料要不多不少,冰糖葫芦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能用瓶盖印画出冰糖葫芦并保持纸面整洁。
3.幼儿在“蘸一蘸”、“印一印”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请家长给幼儿买冰糖葫芦吃或是带幼儿认识冰糖葫芦。
2.材料准备:画有冰糖葫芦竹签(两条黑色斜线)的白纸若干张、太阳公公头饰一个、冰糖葫芦一串、矿泉水瓶盖若干、湿毛巾若干,音乐《冰糖葫芦》、大盆小盆各一个、黑板一个、桌子一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尝试用瓶盖印画出冰糖葫芦。
2.活动难点:能用瓶盖印画出冰糖葫芦并保持纸面整洁。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太阳公公”头饰导入并出示冰糖葫芦,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太阳公公图片,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每天都在天上看着你们做游戏的太阳公公,我一直都有个愿望,我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
提问:咦?你们猜猜太阳公公想吃的这种好东西是什么呢?
(2)教师出示冰糖葫芦:“是什么呀?(幼儿回答)幼儿观察冰糖葫芦的样子。
教师:可是天上没有冰糖葫芦太阳公公呀想请你们做冰糖葫芦给他吃,你们愿意吗?”
2、教师示范印画冰糖葫芦。
教师:“太阳公公把做冰糖葫芦的工具都给我们准备好了,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太阳公公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工具呢?(介绍材料)那冰糖葫芦应该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请小朋友先仔细看罗老师是怎么做糖葫芦的`好吗?(教师示范印画)
3、全体幼儿印画冰糖葫芦。
(1)教师讲要求:①用瓶盖蘸颜料的时候不要蘸太多或太少,不要抢着蘸。②冰糖葫芦要印在黑色的斜线上,每个糖葫芦之间要有一定间隔。③保持纸面整洁。④注意不要把颜料弄到自己或别人身上、手上,如不慎弄到马上用湿毛巾擦干净。⑤要求提前印画好的幼儿把瓶盖放在颜料盘的空格子里并坐着把颜料吹干。⑥要求完成作品后将瓶盖收放在小盆里,把颜料盘收放在大盆里。
(2)幼儿印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压到别人的作品以免弄脏,不慎弄脏手的幼儿提醒用湿毛巾擦干净。
4、活动结束作品展示。
教师:“你们做的糖葫芦好漂亮啊,现在太阳公公让我替他去尝尝你们做的冰糖葫芦看好不好吃。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冰糖葫芦,教师给予肯定赞赏。
教师:为了感谢你们给他做好吃的冰糖葫芦,太阳公公要唱首歌给你们听。伴随歌曲《冰糖葫芦》让幼儿收拾桌面、工具,整理作品。
活动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冰糖葫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结合游戏学画横竖交叉的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胆作画及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儿歌;《小鱼游》音乐磁带;印画鱼群的小画纸;油画棒;鱼网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来,跟着老师学小鱼游。” 幼儿学小鱼游伴着音乐进活动室。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网鱼!小朋友们你们是可爱的小鱼,在水里快乐的游来游去。我是捕鱼人,我有一张鱼网,准备捕很多的鱼。当鱼网撒来,鱼儿就要赶快游走;没有来得及游走的鱼儿被会鱼网网住,就不能再游动了。我们一起来玩好吗?”
幼:“好!” 幼儿随音乐做游戏网“鱼”。
2、观察鱼网的线条,学习画鱼网的基本方法。
师:“小朋友们累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幼儿坐好)小朋友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幼儿答好玩)刚才我网到了好几条鱼,谁来说说,鱼儿为什么不能从网中逃出来?”提示:鱼网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线?
幼儿答:鱼网,孔孔小;网有格格;鱼网洞洞小鱼钻不出来;网有横的线、竖的线;线和线在一起,洞洞是线编的。 一起边念《网鱼歌》边画鱼网,师生共同空手画直线和竖线。
3、在游戏情景中作画。 出示活动教具:“那边池塘里有很多鱼,请你们忙,画上密密实实的鱼网,做个捕鱼小能手。”幼儿边说儿歌,边在纸上画鱼网。
提供不同小的画纸,孩子按需求选择。有的鱼儿多,需要的鱼网,应引导幼儿合作作画,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作品评价,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都很棒,网到这么多鱼!真是‘网鱼小能手’!你们高不高兴呀?”幼:“高兴!”师:“那让我们一起到外面跳舞庆祝好吗?”
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冰糖葫芦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培养对色彩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会用蔬菜印画的技法。
3、锻炼幼儿手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藕头、萝卜头、黄瓜头、芹菜头和土豆块若干;
2、水粉颜料、调色盘、抹布若干;
3、红黄绿颜色宝宝各一个,会发声音的光身娃娃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颜色宝宝,你们认识它吗?我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2、导入主题。
传来娃娃的叫声。咦?这是谁的声音啊?(幼儿回答)
哦,原来是娃娃在哭啊。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好吗?(教师抱起娃娃作听状)哦,原来娃娃看见你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没衣服穿)对啊,娃娃没有衣服穿不好意思出来玩怎么办呢?我么一起来助它好吗?
3、介绍、讲解用藕头、萝卜头等拓印的技法。
我们一起作些漂亮的衣服送给娃娃好吗?(出示藕头等印章)你们知道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是给我们用来装饰衣服用的现在看清楚是怎样用的哦。
要点:要把印章那平在调色盘里醮一下----用力按在衣服上---再轻轻拿起来
4、交待要求及注意事项。
注意:告诉幼儿一种印章只能醮一种颜色。
5、引导幼儿胆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幼儿作品,肯定评价作品。
(把所有作品展示出来教师把着娃娃)娃娃很高兴谢谢小朋友!现在让娃娃自己来选他喜欢那一件好吗?(肯定幼儿的作品)
四、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和娃娃积颜色宝宝一起跳舞。
娃娃说小朋友真能干做出这么漂亮的衣服让它穿着漂亮衣服和你们一起跳舞吧!
4、小班美术礁手指印画
活动目标:
1. 会用吹泡泡的方法,吹画出小花,并能胆添画多种形状的花瓣。
2. 初步尝试合作作画,体会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吹泡泡的工具、实物投形仪、俘、作业纸(下端均画有小动物)
课前带领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活动过程:
1. 回忆如何吹泡泡
师:“刚才我们和泡泡交了朋友,那你的泡泡朋友是怎样吹出来的?”
引导幼儿讲出如何吹:蘸泡泡水,放在嘴边轻轻吹
2. 引导幼儿讲出为小动物吹泡泡花
出示图片(用实物投形仪打出)
师:“呜呜呜,是谁在哭?原来是小动物们在哭,因为它们草地上的小花还没长出来,真伤心,我们赶快来它们想个好办法,让小花快快盛开吧!”
启发幼儿讲出用吹泡泡的方法它们种上小花。
师:“刚才我们和泡泡交了朋友,那就请这些美丽的泡泡来它们变出小花吧!”
3. 讨论、学画泡泡花的方法
(1)“泡泡花怎样画呢?”启发幼儿讲出先吹泡泡在纸上,幼儿来示范,提醒对着纸偷。
(2)“怎样让泡泡花开得更美丽?”启发幼儿讲出为泡泡添上美丽的花瓣,幼儿来示范,重点提醒幼儿要一朵一朵把花画清楚。
出示俘(画好的泡泡花),观察有些什么花瓣,自己还会画什么画瓣。
4, 幼儿作画,教师提要求:
(1) 小朋友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先吹上美丽的泡泡。
(2) 草地上的泡泡吹满了,就可以用笔为它添上美丽的花瓣,花瓣的形状越多小动物越开心。
(3) 如果你喜欢的小动物那儿很挤,你怎么办?提醒幼儿会谦让。
幼儿作画,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画花瓣,鼓励幼儿画和别人不一样的花瓣。
4. 以小动物的口吻简单评价幼儿作品。
引导幼儿一起跳个“找朋友”。
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瑞吉欧的教学理念中特别推崇从孩子喜欢的活动中挖掘教育因素,而吹泡泡活动激发了我灵感的火花,空中飞舞的泡泡固然有趣,而让泡泡落到纸上对幼儿来说是另一次稀有的尝试,泡泡变成了绘画的一部分该是多么另人兴奋呀!
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有了充分的经验才能更好地表达,因此在活动前,我注重幼儿内在图式的积累,为他们提供多种生活经验:玩吸管吹泡泡,用手打出泡泡,用模具吹出双重泡泡,孩子一边玩教师一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泡泡的形的特点、色的特点、变化的特点,让他们对各种泡泡形式有鲜明的、深刻的视觉印象,从而对玩泡泡活动有更浓厚的兴趣。
在目标的制订与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始终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考虑。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孩子的创造提供环境。根据这一准则我设置了目标1。(会用吹泡泡的方法吹画出小花,并能胆添画多种形状的花瓣)。孩子对吹泡泡有了充分的感知,我适时引导孩子想想圆圆的泡泡会变成什么?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皮球”,“项链”,“太阳”,“小花”---。接着在平时散步观察不同花的花瓣,使孩子将视觉和脑理性思维对感知经验的加工,伴随经验在记忆中储存。本次
活动中他们将通过手的技能运作活动,创造性地表现不同花瓣的泡泡花,虽然他们最后的作品可能在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比例不合理的造型、随意安排空间的构图,但这些推出的作品映了孩子们特的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也是一种满足儿童感受美的需要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健全完美的人格。因此,我提出了初步的合作目标,让孩子从小产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在自由地、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乐于助小动物的情感的同时感受到用美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冰糖葫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一定的规律串冰糖葫芦。
2、体验帮助老爷爷制作冰糖葫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背景音乐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冰糖葫芦棒子、不同颜色的水果形状纸片、水果盘等。
活动过程:
一、借助故事导入冰糖葫芦: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这是谁?他车上有什么?
2、老爷爷车上的是一串串的冰糖葫芦,那么他要做什么呢?(卖冰糖葫芦)
二、利用多媒体感知串冰糖葫芦规律:能发现并说出冰糖葫芦的排列规律。
1、老爷爷都用了哪些水果做冰糖葫芦?
2、老爷爷串冰糖葫芦可是有规律的哦,我们来看他是怎么串的?
aabaab:
abbabb:
abaaba:
三、尝试按照一定模式制作冰糖葫芦:按一定的模式排列水果,制作冰糖葫芦。
1、提出制作冰糖葫芦的操作要求。
2、介绍幼儿自己制作的经验。
四、享受卖冰糖葫芦: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反思:
中班第一学期的孩子,他们在小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并学会了“abab”和“abcabc”比较简单的排序形式,我旨在今天的《水果冰糖葫芦》活动中让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发现掌握新的排序形式“abbabb、aabaab”和“abaaba”。通过我在活动前的预设,我觉得“abaaba”这样的形式是最难的,果然在活动中孩子们的现场操作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幼儿会把这种形式排成“abababaaa”,因为给孩子们的水果是限制的,两种水果,一种三个,另一种六个。我选择的纠错方式是孩子们展示水果冰糖葫芦的时候一起纠错。我觉得这样的活动素材还非常适合投放进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内容除了冰糖葫芦还可以换成其他的内容,比如烧烤产品等。另外,也可以渗透进角色游戏,卡一个糖葫芦商铺,让幼儿能够学习和游戏双效结合,达到快乐得学习,当然活动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我进一步反思。
一、教案的修改和课件的调整
本次活动我得到的素材是一份教案和课件,但是我并没有做拿来主义者,而是自己仔细研读了教案,分析教案。首先,我读了原本的教案后,发现两个问题,一、教案的叙述太过于拖沓,有许多教师琐碎的语言在其中,让教案的环节不清晰了,为此,我把教案进行了精简,并且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了意图说明,那么拿到教案的老师都能够一目了然得知道本次活动的思路和脉络;二、原本的教案教师的总结中提到“老爷爷用的是找好朋友的办法。”但是并没有明确表达“三个水果一组”这一点,让幼儿在前两种规律“abbabb”和“aabaab”的例子中,并没有明确这一点,会影响幼儿的操作,所以在我的总结中提到了“三个一组”,第三种规律“abaaba”,其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而原教案中的教师总结这种方法的时候用了和前两种一样的形容,孩子不容易发现两个一样的水果夹着一个水果的规律,对于这一点我也做了适当调整。
二、活动材料的实践反思
活动材料的设计花了很多心思,也要谢谢搭班老师的鼎力帮助,才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研读教案。当然,在实践活动中,我也发现,冰糖葫芦上的双面胶粘性太强,不利于幼儿进行修改,这一点可以进一步调整,当然也因此让我明白,活动中除了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是重要的,幼儿和材料的互动也是至关紧要的,因为这更是孩子主体性的表现。
另外,有教师向我提出了为什么不多一些水果,让幼儿排出更多的`规律呢?并且教案中的目标也只是提到“一定的规律”,那么是否应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我在这里有两方面思考,首先,幼儿对于三个一组的排列接触得还不够,并且本次活动中单列出“两种水果三个一组”是有限的,并且也是对幼儿将来长远得接触到“排列组合”做一个基础,我是希望给孩子精细一点的知识铺垫,而不是笼统得排序。当然,这也是个人比较粗浅的想法,不够全面,至于目标1的表述,我也在思考如何叙述更为贴切,望大家给出宝贵意见。
三、师幼互动现场反馈
本次活动的师幼互动,我个人觉得还不够有火花,首先孩子还不够放得开,这一方面是我个人和幼儿一起接触数活动的机会较少,对幼儿数学能力了解得也不全面;另外,三个一组排序其实可以在个别化学习中有所接触,比如排出前部分,让幼儿补上后续的排列,那么孩子会有更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其次,部分幼儿对于“abaaba”这一种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明了,排着排着出现了“ababab”的形式,对于这一点的纠错过程多了一些,我当时很不忍心不一一解释,我觉得可以在操作环节个别辅导的时间多一点,另外就像老教师们说的,可以活动后对个别幼儿进行单独引导。
冰糖葫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数数的顺序和规律.
2.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3.能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道具7串。
2.各种数量不同的苹果卡片7张。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数数的顺序和规律。
2.难点: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小朋友,吃过糖葫芦吗?是什么味道的?你们在吃糖葫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竹棒尖尖的',很容易刺伤小朋友。
(2)师:今天,老师也做了一些特殊的糖葫芦,你们想看吗?
出示7串糖葫芦,(把7串糖葫芦插到黑板上用胶带粘好的孔里)师:请幼儿数有几串?并且数数每串上有几个?
师:启发幼儿给糖葫芦排队,并引导幼儿找规侓。(从左向右排)师:按从少到多排序。按从多到少排序。
2.出示数量不同的苹果卡片7张,让幼儿学着给苹果卡片排序。
(1)启发幼儿给苹果卡片排队。
(2)师:第一种是按什么规侓排的?第二种呢?
3.制作。
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串橡皮泥的糖葫芦,请小朋友注意观察。
(1)用竹签串起来,就成了一串橡皮泥的糖葫芦。
(2)数一数自己的糖葫芦有几颗?活动延伸:
学儿歌:《冰糖葫芦甜又甜》
冰糖葫芦甜又甜,红红山楂圆又圆。一排排呀一串串,尝一尝呀笑眯眼。不用说话先点头,你说喜欢不喜欢?喜欢喜欢真喜欢。你一串,我一串,不给他呀要翻脸。你一串,他一串,人人脸上笑开颜。
冰糖葫芦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加法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