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的制定可以让我们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只有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我们才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日行一善活动方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日行一善活动方案篇1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向上、向善的教育氛围,根据教委办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将从20xx年11月份开始,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体现学校特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把教育以及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分解到每一天的“言”和“行”之中,使我校学生在日常积累中汲取了思想的营养,点燃了智慧的火炬,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学习中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内容
1、寻善源:就是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2、存善心: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
3、发善言: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
4、行善事: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识和行为,凡是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属于“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三、活动对象
1、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2、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3、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活动范围
1、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2、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3、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五、活动过程
“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德、厚德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
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六、活动的分层目标
依据年龄及知能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一、二、三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一句好话暖人心”的朴素道理,懂得要保护自己,感知善的意识。
四、五、六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感知善的快乐,在积善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七、活动措施及要求
1、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具体要求: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学习、纪律、安全、卫生、活动等方面能约束自己;其次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再次,礼貌待人。遇到同学、老师要问好,每天放学后回家要主动与家里人打招呼,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紧密结合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做善事的快乐。要求学生,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做好记录。每天选取一件善事记录在《好人好事记载簿》中,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内容要真实,写成“行善日记”。 学校将加大检查力度,对各班级《好人好事记载簿》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日行一善”将作为学生、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把“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寻善源可以与品德课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
日行一善活动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充分发挥家校结合教育协力的作用,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进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主要目标
在平常学习生活中以知善行善为切入点,以提升未成年人性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为目标,以"日行一善,从我做起"为主题,以"洒扫应对"为重要载体,动员全校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从洒扫庭除开始体验劳动,从生活礼节开始学会谦恭待人,培养未成年人扬善、乐善的品质,逐渐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日行多善",终究实现"毕生乐善"。
三、"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内容
1、回报父母之恩。
(1)回家向父母问声好,离家向父母说声再见。
(2)为父母倒一杯水或拿一双鞋子。
(3)吃饭之前请父母先吃,然后自己动筷。
2、知道尊敬师长。
(1)理解老师;
(2)体谅老师;
(3)尊敬老师。
3、学会宽容他人。
(1)欣赏同学;
(2)尊重他人;
(3)宽容他人。
4、离别不良习惯。
催促自我、帮助他人离别坏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和学习习惯)。
5、关爱自然。
爱惜环境、不践踏草坪、不破坏绿化。
四、活动情势
1、积极宣传。通过各种情势向学生宣传甚么是"日行一善",如何"日行一善"。
2、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校园、社区、家庭,主动"行善"。
3、利用晨会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用照片记录自己为长辈做的一件事,并与同学交换自己的活动体验,评选出班级的"小孝星"。
4、展开"日行一善"绘画比赛,用画笔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5、展开同学之间" 互帮互助"活动,利用班会交换班级中的好人好事,评选出班级的"小天使"。
日行一善活动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活动内容:
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
日行一善活动方案篇4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坚持每天做好事,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举,并从所做好事中选择一件记录下来,养成道德自律的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从而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最终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二、活动内容
(一)知善
学校通过报告会、班团队会、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宣传窗等途径,向学生讲解善的内容、要求和方法,使学生知道并理解“善”的意义和内涵,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坚持做好事。
(二)行善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沟通,寻求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家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邻里守望,孝敬长辈、关爱幼小,帮做家务等。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做起,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做好事,从小养成抬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良好习惯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体会做好事为别人带来方便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学校可制作《日行一善登记册》,鼓励学生将好人好事记录在册,编辑《日行一善故事集》,将学生的善行编辑成书。开展最佳善言征集活动,精选学生自编的“善”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交流。
(三)扬善
学校通过开辟“日行一善”文化墙,设立“美德之星”光荣榜,传唱“日行一善”歌,召开“日行一善”故事会、家长会,编印“日行一善”故事集,举行“日行一善”征文、绘画、摄影以及手抄报比赛等形式营造扬善的良好氛围,激励和引导学生以身边好人好事为榜样,培养崇善向善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并将善的理念传播到家庭和社会。
三、活动实施途径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
“日行一善”实践活动是一种长期的、多层次、综合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学校结合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日行一善”实践活动。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
学校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长在“日行一善”实践活动中的职责和任务,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参与“日行一善”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与家庭环境,逐步养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自律意识。
(三)以社会实践为主平台
学校要加强与社区联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社区开展“日行一善”实践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其他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参与到“日行一善”实践活动中来,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利用升旗仪式,发起“日行一善”倡议,营造良好的氛围。
2、开展“日行一善”主题班会。向学生讲解善的.内容、要求和方法,使学生知道并理解“善”的意义和内涵,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坚持做好事。
3、通过“xx市第十六中学家长学校”qq群和“xx市第十六中学家长学校”读书会活动,加强与家长沟通,寻求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在家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邻里守望,孝敬长辈、关爱幼小,帮做家务等。
4、发动学生通过看、读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和善人善举的故事,将善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5、开展“日行一善”班级道德讲堂,宣传、表彰先进典型。
日行一善活动方案篇5
一、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从小拥有善心、树立善念、实践善行,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养成“崇善、知善、行善、扬善”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达到“一个班级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崇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通过“行善、积善、扬善”的发展过程,形成健全的人格。依据年龄及知能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小学一、二、三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一句好话暖人心”的朴素道理,懂得要保护自己,感知善的意识。
小学四、五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感知善的快乐,在积善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南鲁山镇中心小学“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日行一善活动方案篇6
班队会目的: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班队会过程:
一、引入主题。
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了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
二、教师讲解日行一善的含义。
日行一善就是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善就是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恶就是做对个人道德家庭社会乃至对国家不利的事。日行一善让我们心中怀有善念。我们践行“每日必做,日行一善”。现在“日行一善,善行一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三、理解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的.意思是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她的出处是: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后来官职太守职务,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到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她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日行一善,就是培养和引导我们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日行一善就是培养和教育我们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日行一善就
日行一善活动方案篇7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引导学生感恩社会、奉献爱心,征长小学决定开展“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使学生充分体验知善、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二、实施原则
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2、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
5、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
6、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三、活动内容
“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是一个从学善、行善、思善到扬善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感受、体验,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善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寻善源:利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思品课等课堂主渠道,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存善心: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等活动,培养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
发善言: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通过设立监督岗、文明哨等形式,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
行善事:通过开展每天做一件好事的形式,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
四、活动对象:
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活动范围: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六、活动过程:
“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德、厚德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
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七、活动时间安排
20xx年7月——8月暑假期间
日行一善活动方案7篇相关文章:
★ 年初活动方案7篇
★ 社群活动方案7篇
★ 中秋活动方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