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有启发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制定教案,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下面是美篇吧小编为您分享的男生女生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男生女生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男生女生教案篇2
?教案涉及到的儿歌和背景音乐】
男孩女孩歌词:踏着蓝色的地球,我们一起飞快地旋转,月亮抚爱我们,送来了甜美的梦幻。踏着蓝色的地球,我们一起飞快地旋转,月亮抚爱我们,送来了甜美的梦幻。啊,男孩,啊,女孩,全世界的孩子相亲相爱。啊,男孩,啊,女孩,全世界的孩子心心相连。
?教案目的】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性别,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教案准备】
1、男孩子、女孩子卡片各一张。
2、裙子、短裤若干(与班的男、女幼儿人数相等)
?教案流程】
(一)出示男、女孩子卡片,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
2、“那么,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呢?”(教师帮助幼儿区分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二)请幼儿选服装,进一步认识自己。
1、“这儿有许多漂亮的衣服,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女孩子穿的哪些是男孩子穿的?”
2、“请小朋友一起选出你爱穿的衣服。”(教师进一步帮助幼儿区分性别)
(三)组织幼儿结合性别,学会自己上厕所。
1、“刚才,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了,那谁知道,男孩子、女孩子是怎样上厕所的呢?”
2、组织幼儿上厕所,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教案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性别,并会用正确的方法上厕所。
以上是这篇教案的详细内容,大致内容描述了托班社会教案、认识、辨别、男生女生,牵扯到的内容被,徐汇区蓓蕾幼稚园,作为每个班都开展的课程,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换下道具和场景,老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注意道具的安全,大家的工作经验可以在下方文章下方讨论投稿,更多相关教案请直接参阅育儿天堂的幼儿园教案专区。
教案主题:幼儿园男孩女孩不一样教案,男孩女孩幼儿园课件,幼儿区分男生女生教案。
男生女生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活动准备:
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
2、幼儿用书26页内容。
活动过程:
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__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
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
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出自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
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
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
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男生女生教案篇4
[活动目的] 正确引导初中生异性交往,通过活动让学生自悟——如何建立健康的异性友谊。
[准备工作] 1.收集相关材料 2.设计问卷调查 3.制作教学幻灯片
[活动对象] 初一学生。
[活动过程]
(一)切入主题:造物主将人类分成两类,即男人和女人。于是,世世代代,时时刻刻,关于两性的话题绵延不绝。正处在青春年少的我们,虽不能以男人女人自居,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男生和女生。男生和女生的交往比起同性间的交往显得更复杂、更曲折、更有趣。因此,讲求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引发议论:你对异性交往持何种态度?你喜欢和异性同学交往吗?(同学回答)结合问卷调查引导学生——异性相吸是青春期发育的必然阶段。教师通过以下材料说明:当你还是一个学语的婴儿时,你不知道对方是男还是女,因为你还没有性别意识,因此,这一年龄阶段叫做无性别意识期。当你成为一名幼儿园小朋友时,你朦朦胧胧地发现原来男孩可以做爸爸,女孩可以做妈妈,让我们一起过家家。这一年龄段叫做意识渐醒期。当你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时,你会觉得他或她是那样的讨厌。你们之间互相挑剔,互相埋怨,桌上常会有一条“八线”,这一年龄段叫做异性厌恶期。当你升人初中以后,你发现,其实对方很可爱,于是,你们开始渴望交往,这一段叫做异性吸引期。其实异性相吸完全是人生理发育的客观必然,我们完全不必大惊小怪。
请看下面的材料:某班同学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请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
其实这叫做异性效应。那么异性间交往会使我们有哪些收获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交往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回答)
用幻灯片打出:有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短处;可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异性效应的力量是巨大的,
只要我们能好好把握,就能体会到很多的乐趣和成功。
如何保持正常的异性交往呢?有人把异性朋友分为以下几种,请谈谈你喜欢哪种类型?
出示幻灯片引发讨论:
一般交往型(泛泛之交) 经常接触型(共同活动) 重视功利型(互惠互利) 真挚玩乐型(兴趣一致) 学习交心型(共勉共进) 真正知己型(患难与共)
(三)进一步探究:
1.如果你的老师和家长发现你与某异性来往密切,他们会反对吗?
2.他们的反对有道理吗?
3.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他人的反对?
根据讨论引发:有这样一段话,男孩说“我们纯真的友情为什么被别人说成恋情?”女孩说“其实他们不懂我们的心。”男孩说“我们真的只能做朋友,说到恋爱,其实我们也不懂。”于是女孩对男孩说“再过十年,当我们都长大时,我们仍然觉得彼此心心相印,那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事,让我们随着心灵的成熟一起去等待吧!”
引导:其实友情并不等于爱情,日本一位心理学家把友情与爱情界定为五个不同,请看:
1.支柱不同:友情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情”。
2.地位不同:友情的地位“平等”,爱情却要“一体化”。
3.体系不同:友情是“开放的”,爱情则是“关闭的”。
4.基础不同:友情的基础是“信赖”,爱情则纠缠着“不安”。
5.心境不同:友情充满“充足感”,爱情则是充满“欠缺感”。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产生一种强烈地要求接近异性、渴望交往的愿望,这种愿望就像一头急躁的小花鹿猛烈地撞击着心头。面对这种难以捉摸的感情,心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但只要我们理解了爱情、友情的真正含义,很好把握二者之间的尺度。我们那颗撞击的心就会冷却下来,心态就会平和起来。为了让同学们对异性交往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来看一段录象:《青春期性心理保健》(约12分钟。教师把录象中的关键句制成幻灯片在播放过程中随机展示。并让同学体会其中的收获。)
同学谈谈收获。
(四)总结升华:
教师结合同学们的讨论和看录象引发如下案例:宋丽(化名)自升入初二以来,总是围着王开转来转去。宋丽说:“王开,你喜欢什么颜色?”“红色白色呀”第二天,她就头戴红色旅游帽,身穿一件白色真丝衬衫。“王开,怎么样?”宋丽问。王开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什么怎么样?”宋丽说:“你也太木了。我再问你,你哪天过生日,喜欢吃什么,玩什么?”王开不耐烦地说:“你有完没完,怎么老问这些,我压根没想这些。告诉你吧,我一是学习,二是踢球,别无他想。”
对宋丽同学你怎么看?(同学讨论)
教师引导:上了中学,男女生之间产生爱慕之情是自然而然的,像宋丽这样在异性面前表现不得体的人还真不少,大体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1.炫耀型
这种人以男生居多,他们爱在女生面前吹牛,把自己装扮成英雄。他们以为,如果自己表现得花钱大方、仗义或天文地理什么都知道,女生就会喜欢自己。这种人愿意给女生花钱,愿意显示自己财富有,愿意夸夸其谈,故作潇洒,表现做作。
2.多情型
即像宋丽那样的人,男女无显著差异。这种人自作多情、一相情愿地讨好异性,还不知对方是否喜欢自己时,就“大胆”地表达感情。他们缺少自我意识和自尊,也不知尊重别人和了解别人的想法,表达感情时也不懂得含蓄。其中,有些人今天向某人献殷勤,明天又向另一人献殷勤,常常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
3.紧张型
这种人内心深处产生了想接近异性的意愿,可又拼命否认、压抑它,觉得这种想法是下流的,不应该的。面对异性时,尤其面对自己较喜欢的异性,他们往往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或无地自容,因而无法与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
其实,我们在异性面前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得体,主要在于我们不大了解男女相处的艺术,不了解异性相吸的自然性,夸大了异性的神秘性。如果我们改变了对异性的看法,我们的行为也会有所改变。
首先,我们不妨多与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大大方方地与异性探讨学习问题,与之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这样,你就会发现,你与异性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你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可能比不同之处还要多。
其次,要坦诚面对异性。与异性交往时,要跟与其他人交往一样,都要真诚,如实地表达自己,不要有意掩饰自己的短处,故意给对方留好印象。如化钱、帮助人、能干及渊博方面,你都要如实表现出自己的真实心态与行为。
最后,与异性交往时,要本着以事情为核心。许多中学生想接近异性时,就一味地追求某个人,他们不知道,人们是在做事情中交往的,只有在一起做事,才能自然而然地交往。所以,健康的异性关系一定是以男女共同从事的活动为前提,共同参与活动,才能分享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请一男生和一女生朗诵配乐小诗《男孩、女孩》结束活动。
男生女生教案篇5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一层,从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差异、交往中的合作,概括出异性同学间积极交往的意义,这既能增进性别意识,也能完善个性、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第二层,探讨男女生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并概括出一些异性交往的基本原则。
活动一:哑剧表演
?一根针、一颗钉〉
情景:在初二的务农周上,大男的衣服刮破了,需要用针缝一下。大男极不熟练的穿针,不小心扎了手。小女的凳脚松了,需要钉个钉子。小女笨拙的用榔头敲打,不小心打在了手上。唉,他们两个无奈的摇了摇头。
问:小女和大男该怎么办呢?
活动二、王婆卖瓜擂台赛:
男:我们的优势有:
女:我们的优势有:
了解性别差异。通过分配男女生各自承担的任务,了解性别差异,增强性别意识,促进男女生间的沟通,培养与异性同学积极交往合作的态度。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让男女生分别列举各自的优势,把描述性别优势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讨论并确定男生、女生各应承担什么任务,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引导学生比较性别优势与任务分配间的关系。活动中要注意辨明是非,引导男女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三、 男女生应怎样进行交往。分析两种极端的交往方式。
(1)、鸿沟式交往:男女生井水不犯河水,用“那帮男生”、“那帮女生”称呼对方。(男女生交往应互相尊重)
小雅从不敢和男生说话,不可避免时非得叫女同学帮忙。(男女生交往应落落大方)
(2)、过分亲密式交往:小利和大伟经常避开其他同学单独交往,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男女生交往要注意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第一层,谈如何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
第二层,通过情境和案例,探讨如何在异性情感交往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并学习辨别这些情感。
第三层,谈在与异性交往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以促进健康的男女生交往。
活动一:p39、介绍青春期学生常常遇到的男女生之间相互吸引的情景,讨论这是怎么回事。
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这是正常的事,是美好的事。此处不必做过多分析。
活动二:体会青春滋味
一天,小利终于收到大伟的一封信,说出了小利想说但一直不敢说又盼着大伟说的话。
问:他们互相喜欢是不是一种错?他们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吗?
(1)、请每组分别从父母、老师、同学的态
度和评价,对他们学业的影响,时间和精力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理性的分析)
(2)、看、说、尝。展示一些生的香蕉、芒果、杏子要求学生描绘其外观,并邀请几位同学尝一尝后说出其味道。(感性的认识)
(3)、总结:青春的滋味有时就象这些未成熟的水果,过早的去尝试,我们感受到的只能是涩味。
欣赏:把我连同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学会等待、学会冷处理)
我不想让自己的小船过早的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学会拒绝)
活动三:p40、澄清对男女生“早恋”现象的认识。
通过对男女生情感现象原因的探讨,澄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活动四、“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防身有招术
当我们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1、诗经云:谦谦君子,大家闺秀。——我们要保持庄重,不失警惕。
2、受到异性的侵害,我们要沉着应对,机智求救
3、理智而不冲动。
男生女生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生活经验找出男不同的地方。
2、认识男标记,知道要按性别进入盥洗间等公共场所。
3、培养幼儿初步的性别意识。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男女标记。
2、“门“的道具2个。
3、男女孩和爸爸妈妈的图片(见幼儿用书)各1张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穿着xx色衣服,xx色裤子,xx 色鞋子小朋友是谁?xx头发的'小朋友是谁?(一位男孩)
(2)、教师:穿着xx色裙子,xx色鞋子的小朋友是谁?xx头发的小朋友是谁?(一位女孩)
二、比较男的不同
(1)教师:我们找到的这两位小朋友一位是男生,还有一位是?(幼儿答)
(2)打开幼儿用书,请幼儿看爸爸妈妈及男图片。
教师:男生和有什么不一样呢?
(3)幼儿观察并回答。
(4)教师小结:大部分男生的头发剪得比较短,可以扎辫子;男生夏天穿短裤,夏天穿裙子;男生声音粗一些,声音细一点;男生站着小便,蹲着。
三、认识男女标记及用途
(1)分辨男、的标记。
教师:男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儿有两张标记,你们看这张标记表示的是什么?那这张呢?
(2)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两种标记?(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3)教师引导幼儿小结:在更衣室、浴室卫生间都能见到这两种标记。
(4)教师:为什么在这些地方,男要分开房间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5)师生共同小结:男有很多地方不同,换衣服和上卫生间要分开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规定。从以前到现在,大家都在遵守这个规定,看清楚男标记再进入,千万不要弄错了。
四、情景练习。
(1)情景一:教师引出公园内厕所的场景图片。这是公园里的公共厕所。厕所门上挂着标记,你们看是什么(指给幼儿看场景,幼儿回答)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性别选择对应的厕所,注意进门的时候千万不要弄错了。
(2)情景二:游泳池。
(3)情景三:浴室。
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游戏中感知男女的不同外形特征,通过按男女标志做不同的动作,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在活动的组织与互动过程中,我比较关注游戏活动积极氛围的渲染。通过变一变、猜一猜、试一试等手段,充分调动小班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身体的不同感官都调动起来,快乐的学习。
男生女生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四、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五、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六、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导入部分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为孩子们创设了相似的生活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先让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幼儿基本上都认识一元、五元、十元、五十、一百元等。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总结等几部分实现的。不仅注重了幼儿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了幼儿情感上的满足,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和快乐。
计划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直接购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先让幼儿根据需要制定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购物。在制作计划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复习7以内的加减,甚至是尝试连加,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 活动。 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增加了购物的这个环节,不仅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同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我改进。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对于我而言他们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学比较生硬。但是后面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在教学中应该在后面的环节中适当多加点小游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男生女生教案篇8
【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性别,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1、男孩子、女孩子卡片各一张。
2、裙子、短裤若干(与班的男、女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男、女孩子卡片,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
2、“那么,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呢?”(教师帮助幼儿区分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二)请幼儿选服装,进一步认识自己。
1、“这儿有许多漂亮的衣服,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女孩子穿的哪些是男孩子穿的?”
2、“请小朋友一起选出你爱穿的衣服。”(教师进一步帮助幼儿区分性别)
(三)组织幼儿结合性别,学会自己上厕所。
1、“刚才,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了,那谁知道,男孩子、女孩子是怎样上厕所的呢?”
2、组织幼儿上厕所,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性别,并会用正确的方法上厕所。
男生女生教案8篇相关文章:
★ 交通教案8篇
★ 《洗手》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