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实习报告的时候,一定要表述出自己获取的实习经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结束实习后认真写实习报告,美篇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水工实习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水工实习报告篇1
根据毕业实习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一方面是对前三年专业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是为随后的毕业设计做铺垫,让我们对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具体建设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因此这次实习相对于前面的认识实习、单项实习更有意义,水工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三期工程。学院统筹安排下,我们02级水工、农水、水动三个专业于20xx年2月25日踏上了此次毕业设计之路。目的地是世界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在实习教师小组的几位老师安排下我们的实习流程基本定型在上午听专题报告,下午做专项参观实习。报告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峡枢纽概况认识、坝工设计、葛洲坝水利枢纽(此三项讲座内容由三峡总公司高工李君林老先生主讲);三峡水电站设计、三峡工程建设监理概述、三峡水利枢纽截流工程、工程建设监理发展概况(此三项由三峡发展公司李先镇副总监主讲);长江航运及三峡通航建筑物(三峡总公司建设部邓朝高工主讲);施工机械(原三峡设备处处长主讲)。参观内容有:三峡展览馆、坝顶及120栈桥、右岸厂房及三期围堰、下岸溪料场、三期工程砼拌和楼、葛洲坝电厂。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工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工作对象、面临问题及解决办法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业责任感,实习的日子里也加深了同学友谊,锻炼了团队精神。现将实习的有关专业认识和个人感想分两部分总结报告如下:
总结实习期间专家报告的内容,将这些报告整理成如下几方面陈述:
一、三峡水利枢纽概况
三峡水利枢纽坝址位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距葛洲坝工程38km,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坝,泄水闸,两岸坝后式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垂直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2309m,坝顶高程185m,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总装机26台(*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注:另还有地下厂房6台机组和2台5万千瓦厂用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2240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船闸及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一期5年(1992——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砼坝段的施工。
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原68m提高到88m。己建成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为20000m3/s,长江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以保证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不断航。
二期工程6年(1988-20xx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船闸、升船机的施工,20xx年6月1~15日大坝蓄水至135m高,围水至长江万县市境内。张飞庙被淹没,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再也见不到,水面平缓,三峡内江段将无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启用,7月10日左岸首台机组发电。
三期工程6年(20xx一20xx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远600km,最宽处达20xxm,面积达10000km2,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水库平均水深将比现在增加10~100m。最终正常冬季蓄水水位为175米,夏季考虑防洪,可以控制在145m左右,每年将有近30m的升降变化,水库蓄水后,坝前水位提高近100m,其中有些风景和名胜古迹会受一些影响,实习报告《水工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三期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效益显著,拥有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渔业及旅游等综合效益。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投资、技术、移民、生态、水质、人文景观等。但是在工程进展至今的现实表明,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的。
二、重要水工建筑物
1、挡水大坝及泄水建筑物
(1)任务:挡水、泄洪、排沙。
(2)坝型及主要尺寸: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2309m,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85-4=181m,最大底宽126m(厂房坝段181m),顶宽15~40m,大坝砼工程量1600万立方米。
(3)设计标准: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10%校核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s。
(4)泄洪建筑: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总长483m,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m,孔口尺寸为7×9m;表孔孔口宽8m,溢流堰顶高程158m,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2、水电站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m。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m,采用钢筋混凝土受力结构。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和地下厂房。共安装32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地下厂房6台。水轮机为混流式,转轮直径10m,最大水头113m,额定流量966s,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3、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德国合作方正在技术公关中,计划用螺旋杆技术取代原计划的钢缆绳提升技术),均位于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m(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设计,承船厢设计有效尺寸为120×18×3.5m,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设计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万牛顿。
三、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总库容393亿m3;水库全长600余km,平均宽度1.1km;水库面积1084km2。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防洪
经三峡水库调蓄,在上游形成库容为393亿m3的河道型水库,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m3,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来的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发电
三峡工程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是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224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主管三峡发电的长江电力现已将三峡电能搭接上4条大电网,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峡工程所提供的电力资源,如果以火电来算,就意味着要多修建10座180万千瓦级的火电站。
3、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重庆成为深水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4、旅游
三峡水库蓄水使老三峡景观重新组合,并迁移保护了大量文物,在库区一支流又开发出原始生态的小三峡旅游区。工程建设本身也是一个难得的景观。
四、三峡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1、投资和效益问题
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00.9亿元(1993年物价),工程完成时动态投资约20xx余亿元。三峡工程投资来源有:国家贷款,国有电站电价每千瓦时加价0.4~0.7分钱,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发电收入等。预计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十年内,总的工程投资本息,包括工程费和移民费,都能用电费收入偿还,防洪、航运等没有分摊投资。而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是长期的,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应用长江电力上市融资,陆续滚动开发金沙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四大巨型电站。
2、泥沙问题
长江宜昌段年输沙量5.3亿吨,将淤塞三峡水库。水库正常挡水位175m高程,总库容393亿m3,死水位145m高程,死库容172亿m3,防洪库容221亿m3,蓄水调节库容165亿m3。水库运行方案为:汛期限制水位145m高程,3年一遇洪水56700s以下不调洪,经泄深孔和水电站畅泄,可减少水库沙淤积。来大洪水,水库调洪,仍下泄56700s;汛后冲水库淤积。九月水库开始蓄水,约两个月到正常蓄水位175m高程。次年汛前库水位降至155m高程,利用蓄水发电。在155m水位,可保持川江航运。到汛期,水位又降至145m水位,由于当时流量大,仍可保持川江航运。这是创新的水库运行方案。经专家实验及经验结论,三峡淤沙平衡在30年以后。
3、高边坡问题
经详细地质调查,三峡水库库岸有若干潜在滑坡,大的可达数百万m3。但是离坝址最近的潜在滑坡,也远于26km,如发生滑坡,激起的冲击波到坝前消减到2~3m高,不影响大坝安全。此外,库岸如发生滑波,由于水库宽深,不会影响航运。此次实习我们亲眼见证了,库区及坝址区两岸边坡都采用了大量锚索和锚杆,边坡问题处理良好。
4、枢纽工程系列技术问题
三峡枢纽185m高混凝土重力坝和1820万kw·h发电厂房,工程量大,但都是常规工程,我国有较多经验。局部地基稳定问题经过处理,能满足安全要求。70万kw水轮发电机组,首批从国外进口,后由国内自制。较复杂的是双线五级船闸,在岩岸内深挖,最高边坡达170m,下部闸室垂直60m。但是在三峡建设者们的努力下永久船闸已经顺利投入使用,至今未见异常。还有3000t客轮的升船机目前正由德国研究。
5、库区移民问题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
水工实习报告篇2
一、实习时间 :xxxx年7月16日—xxxx年7月19日
二、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实习让我们在大脑中建立起水利水电工程模型,对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规模,作用及特点有了很大的了解,了解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利用。同时对电站的工作模式有一个感性的直观认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三、实习单位简介 :
1、aaa水库
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亩,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常社川的前段,西支为门道川的前段,各有3公里长。
2、ccc水库
ccc水库位于磁县境内滏阳河干流上,距京广铁路和磁县城约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40平方公里,总库容1.52亿立方米。是拦蓄滏阳河上游来水,引蓄漳河客水,保证下游防洪安全和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兼有发电、养鱼等多种效益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ccc水库是邯郸市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座大型水库,1958年初动工兴建,1959年9月初步建成为总库容64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3.bbb水库bbb水库位于磁县境内漳河干流出山口处,是一座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控制流域面积(晋、冀、豫三省)181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99.4%,水库总库容13亿立方米,是担负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重要作用的水利枢纽。30多年来在保障水库下游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39个县(市)的1416万人,2732万亩耕地和京广铁路的防洪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bbb水库于1959年10月动工兴建,1960年开始拦洪,1970年建成。为提高防洪标准,1987年9月至1991年底对大坝进行加高的同时,加固了溢洪道,改建了泄洪洞,防洪标准由三百年一遇提高到接近二千年一遇。加固后的主坝坝顶长3603.3米,最大坝高55.5米,坝顶宽7.1米,副坝坝顶长2693.4米,大副坝最大坝高32.5米。主坝坝顶高程159.5米,防浪墙顶高程为161.3米。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与副坝的连接处,进口闸共9孔,净宽108米,设计最大泄量12820立方米每秒。泄洪洞为坝下埋管式,共9孔,断面为圆拱直墙式,孔径6×6.7(宽×高),设计最大泄量为3370立方米每秒。主要泄洪方式岸边溢洪道,大坝特点是坝下泄洪洞(涵管)。
水工实习报告篇3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2、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工具:
罗盘仪、地质锤等
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22日至20xx年11月23日
实习内容:
1、认识三峡库区的基本地貌、岩层的产状(用罗盘仪进行测量)以及岩石的特征。
2、实地了解三峡库区的山体、河流的一些特征。
3、观察并学习如何对库区的边坡进行治理。
4、了解库区的一些滑坡,掌握滑坡的形成原因及类型。
5、观察并学习链子崖危岩体的特征及其所造成的一些影响。
实习具体情况及内容:
1、观测岩层
其中包括观察岩石的类型和特征,观测岩层的产状(测量是用罗盘仪)。
1.1岩石种类及岩层产状的一些概念
在课本上我们学到了岩石的类型有三种,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原有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当其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在野外工作中可以只测量岩层的倾向和倾角,走向可以根据前两者算出。
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称为走向,倾向是指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的方向,而倾角即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也水平所夹的最大锐角,也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
1.2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在测量岩层产状之前老师给我们仔细讲解了几遍如何使用罗盘仪进行测量岩层的产状。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再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1.3所见岩石
1.3.1页岩 在路旁我们看到的首先是页岩,页岩在形成过程中有颗粒大的和颗粒小的,颗粒大的页岩较颗粒小的页岩的抗风化能力强,颗粒小的页岩用地质锤很容易敲碎,可见其抗风化能力很弱,现在已经风化的很厉害了。
而颗粒大的'页岩我们可以看到其现在还保存的很好。
页岩是沉积岩,我们可以看到它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1.3.2砂岩 在离我们比较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大块砂岩位居一块地中间,我们不方便测其岩层产状,但老师这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野外考察中可以根据某一岩层来推测另外的岩层。
于是我们向路的前方看去果然在落边看到了与那块砂岩产状一样的另外的砂岩。
于是我们赶紧拿出罗盘仪对其岩层产状进行测量。
最后测得其倾向是255°,倾角是30°
1.3.3石灰岩 用罗盘仪测得我们看到的石灰岩的岩层层面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5°,节理面的产状是倾向为65°,倾角为90°。
用地质锤敲打石灰岩,可以看到其中的矿物有方解石。
1.4褶皱构造
我们看到了两处褶皱构造,一处褶皱是页岩的背斜构造,两侧岩层都是页岩,则此褶皱的抗风化能力弱,用地质锤很容易将其敲碎,两侧岩层的倾向是250°,倾角是50°如右图所示。
另一处褶皱是辉岩的向斜构造,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弯曲的形状,而且是非常有层理的。
其风化程度是强风化。
用罗盘仪测得两测岩层即辉岩的产状知其倾向是240°倾角是30°。
其素描图如右图方框内所示。
断层构造
在路旁我们还发现了一处断层构造,从书本上我们可以知道,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称为断层。
而我们发现的断层,它的上下盘是砂岩,破碎带是由页岩组成的。
如右图所示。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上盘受下盘牵引,下盘对上盘的冲力。
用罗盘仪测的上盘岩层的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0°,下盘岩层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5°,破碎带岩层的产状和上盘岩层的产状相同。
实习感言
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在野外考察时该如何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产状,如何认识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对三峡库区也有了更多的更好的了解。
能够学着理论联系实际,并从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以及和别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收获甚多,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像这样的机会。
水工实习报告篇4
(一).水厂简介:
自贡市第一水厂(长土水厂)座落在贡井区长土镇,始建于1958年,设计日处理水能力为0.3万吨/日规模。水厂的水源主要为双溪水库水,通过20多公里渠道和后端8公里管道输送到厂,最大输水能力为5万吨/日单管输水;旭水河重滩堰为该厂的安全备用水源。水源水质达到国家集中式取水地面水源水质标准。水厂主供贡井城区和汇东部分城区。水厂环境优美,为省级园林式绿化单位。一水厂水处理生产工艺为:根据源水水质情况,在引水管道上进行前加氯,源水进入反应池后,在反应池中添加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随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反应,沉淀之后的水进入滤池过滤,滤后水经过加氯消毒后进入清水池。清水池的水经过送水泵站送到城市管网。该厂目前在加氯和投药两个工艺实行了自动化管理,生产过程实现适时监控。确保出厂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二).实习内容:
1.了解城市水资源情况,水厂水源情况,水厂厂址选择原则,出水水质要求。
自贡市水资源情况:自贡市属缺水城市,存在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的特点,缺水原因:1.不傍大江大河,境内缺乏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水资源总量及工程调控能力有限。2.工业企业污染严重,城区过境的威远河、釜溪河的部分河段水质已基本丧失使用功能。3.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旱灾频率高达
58.3%。由于自贡市去年遭受80年难遇的特大旱灾后,冬干、春旱接踵而至,致使现有的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尤其是作为自贡城区供水重要水源的双溪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使得城区生活、生产用水矛盾突出。
水厂水源情况:主要水源是双溪水库的优质水,其备用水源为旭水河河水。 水厂地址:在旭水河的上游土丘处,距河岸较近,便于修建岸边式的取水泵站。地距供水区:贡井区、自流井区的位置相对较近,且方便来水从荣县的双溪水库重力自流到自贡市的长土镇。距公路较近,交通方便。
出水水质:采取远程在线监控:原水水质控制点(在线浊度监控仪、原水水质采样导管)、滤前水质控制点、滤后水质控制点(水质取样、浊度、余氯量监测仪)、出水水质控制点、出水水量计、出水水压表,严格控制出水水质。
2.了解水厂的规模,工艺流程,平面及竖向布置情况。
水厂规模:自贡市供排水公司第一水厂规模为10万d的老水厂 工艺流程:
3.了解水厂使用净水药剂(混凝剂、助凝剂)的品种、投量和投加方式方式;消毒方法、投加量及投加设备。
4.熟悉和了解各单项构筑物的型式、构造、工作过程、基本设计参数以及运行管理的内容、方法和经验。
1)取水构筑物:设计原则及位置选择,形式和构造,操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取水泵房的布置,给水水泵的选择及附属设备的选择。
2) 混合、反应设备(絮凝池):混合设备类型,设计运行参数。反应池形式、构造及设计要点,设计运行参数(流量、停留时间、g、gt)。
3) 斜管沉淀池:构造、工作特点、设计运行参数和附属设备情况。
(三)实习体会:
通过到水厂实地参观学习,首先对水厂近期的工作情况,工作任务,水源问题,生产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对水源的突变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实地观察制水工艺,这是一座的传统工艺,60年代建成时产水几千吨,后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改造扩建后变成2万吨、3万吨、8万吨,其中无阀重力式滤池老系统是95年建成投产,新系统是99年建成投产,逐渐完成生产能力增大的改变,对处理工艺:絮凝—沉淀—过滤的工艺流程,以及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将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认识到感性认识,更加深刻地掌握了以往所学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论认识不完善、不全面的地方,更发现了一些自己错误的认识,再结合书本,进一步纠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此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实习反思:
水厂设计的优点:
水厂厂区园林式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环保”思想。2.采用双水源(主水源和备用水源)供水,确保了供水的安全性。3.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和自动化管理,严格确保出厂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厂设计的不足:1.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到水厂的发展需要,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用地。2.对水源水质、水量的变化,以及一些突发性问题没有足够的预见,所以在问题出现时,没有及时的解决方案。3.由于水厂的建立是在60年代,虽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但其生产工艺仍然较为落后,抗冲击能力较弱。
反思: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站在一个高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要深刻、仔细、全面,尤其是在我们做设计的时候。
水工实习报告篇5
滁河干渠是集农业灌溉、城市防洪、城市供水、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她沟通江淮两水系,横跨合肥市中部全境,西起肥西县新民坝,劈将军岭穿越江淮分水岭,沿分水岭南绕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瑶海区、肥东县曲折东流,经滁河注入长江,全长100.61 km(比我们熟悉的南淝河还长40 km)。
滁河干渠是一条人工河,始建于1958年,1971年全线通水。13年斗转星移,前辈们以忘我的牺牲精神,肩拉手推叠创奇迹。共完成土石方2500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3200万立方米,主要建筑物208处,支渠放水涵191条,相当于在建的40个大房郢水库的工程总量。
滁河干渠渠线沿江淮分水岭南侧45m等高线开挖,渠道经过地带,地形复杂,施工困难。沿渠有挖深大于5m的突兀切岭段45处,填高大于5m的洼地填方段20多处。尤其是沟
通江淮分水岭咽喉要道的将军岭深切段,工程更为艰巨。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一大将率众在此劈山切岭,欲以沟通江淮水道,因末果将军愧而自刎,故而此地名为将军岭。现当地百姓称为“十里曹操河”的人工开凿遗迹尚清晰可辨。这些遗迹告诉后人,当时因工程艰巨,没能如愿。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数十万开拓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那样一种艰苦年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这一宏伟工程。无数先辈为此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合肥地处江淮丘陵,中部高隆,缺水易早;两侧低洼,易受水涝。这是合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所在。旧中国给合肥地区留下的旱灾痕迹不仅在旧志中屡见不鲜,一些现存地名如“火龙岗”、“晒死鸡”、“烧脉岗” 、“红毛冲”皆是干旱历史留下的佐证。
建国52年来,合肥市受旱42次,几乎一年多一遇。滁河干渠的建成通水彻底解决了昔日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的萧条景象。数十万亩荒芜贫瘠的荒滩野岗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粮食亩产由干渠建成前的150kg增加到500kg以上。干渠运行三十多年来,灌区内农业逐年增收,即使是百年一遇的20xx年大旱,在合肥周边许多地区颗粒无收的情况下,滁河干渠灌区农业仍获大面积丰收。
合肥地区气候特殊,属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东南副热带高压和西北冷气流时常在此交汇,往往发生意想不到的灾害天气。地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00mm左右,但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时有洪水发生。
合肥市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滁河干渠渠底高于市中心30m以上,呈扇形横跨省会合肥城区上方,是合肥城市防洪的第一道天然屏障。灌区内六座滞洪中小型水库,集水面积达142.1 平方公里(泗水水库41 平方公里末计),占市区寿春路桥以上总汇水面积606 平方公里的23.5%。加上滁河干渠侧面集水面积和渠道的滞洪能力,滁河干渠与董铺、大房郢水库的防洪能力相当,三者可说是合肥城防洪战线的桃园三兄弟。滁河干渠在合肥市防洪一盘棋中是不可获缺的一员大将。大房郢水库建成后,三兄弟齐心协力,可使合肥市的防洪能力由目前不足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一百年一遇。
滁河干渠1958年动工,1966年5月上段初次进水,当年便问董铺水库充水1575万立方米,揭开了合肥引用外水的序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千里之外的大别山水一路欢笑奔向合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合肥人民。
随着合肥市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发展,合肥市优质水源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大房郢水库建成后,通过与滁河干渠、董铺水库联合调度,内蓄外引,基本上可满足合肥地区优质淡水不足的难题。规划到20xx年滁河干渠年可为合肥引来2亿立方米以上优质淡水,使200多万人口受益,共享优质水资源。
水工实习报告5篇相关文章: